分享

阿富汗,谁主沉浮?

 若悟369 2023-02-21 发布于安徽

2021年8月31日,最后一批美军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发起的持续20年的“反恐战争”以这样一种荒诞而魔幻的方式结束。

20年前被美军以武力强行推翻的塔利班政权在阿富汗重新执政,获得政权1年半以来,塔利班基本稳定住了国内政权,但其执政以来的一些做法在国际社会上遭来了一些不同声音,塔利班政权似乎在有计划地稳步地推进妇女离开学校和工作的“战略”,在这一问题上,塔利班态度坚决,这让很多其他国家感到不解,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穆斯林国家。

如果要回答阿富汗何以走到今天这个问题,就必须回顾这个号称“帝国坟场”的国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有一个人的经历恰好是阿富汗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他生于被称为阿富汗“黄金时代”的查希尔国王时期,刚一走上社会便经历了阿富汗国内的政局动乱,苏联入侵阿富汗时,他回到家乡抗击苏军,苏军撤走后,他又组织力量对抗塔利班,他死后20余年影响力依旧不衰,美国想把他树立为自由的典范,连昔日的死对头塔利班也不得不称他为“殉道者”。

文章图片1

他精通四国语言,藏书3000余本,他是虔诚的穆斯林,但也积极接纳其他文化的成果,他熟悉西方政治逻辑和外交规则,与苏军作战时的思路却大多来自《毛选》,他对游击战的理解超过了同一时期的绝大多数人。

苏联入侵时,他积极与美国和其他伊斯兰教国家联合,对抗塔利班时,他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出呼吁无果后又从俄罗斯处获得了帮助,他坚定、机警而又宽容,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阿富汗人的所有可贵精神,而他的经历也折射出阿富汗这个国家内部的全部矛盾。

他的名字: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他的一生见证了阿富汗人的苦难与挣扎,也见证了一些大国的野心和欲望。

黄金时代

马苏德于1953年出生于阿富汗北部潘杰希尔省一个军事贵族家庭,其父亲是是一名退休准将。

马苏德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正值查希尔国王统治时期,这段时期被后人称为阿富汗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社会氛围相当宽松,阿富汗女性可以上学、工作,出门也不用穿戴罩袍,西方媒体喜欢将这一切归结于查希尔国王思维“先进”等主观原因,却选择性忽视了阿富汗能在查希尔国王时期进入“黄金时代”的真正动因。

文章图片2

查希尔国王

阿富汗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支点,每一个想要争夺世界主导权的国家都要力图去控制这一地区,而查希尔国王恰好利用了这一点,在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美国的资金与苏联的工厂都在这一时期进入阿富汗,阿富汗的经济获得发展,并已经准备开启工业化之路。

繁荣的经济和准备启动的工业化进程催生出大量农业以外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岗位妇女同样可以胜任,而这就需要妇女去学习,去工作,妇女地位也必定会在这一过程中提高。

在宽松社会氛围下成长起来,又有优渥家庭作为后盾的马苏德有机会接触更多其他文明成果,马苏德曾在喀布尔法国中学学习,毕业后又就读于喀布尔工业学院,如果没有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喜欢军事的马苏德或许会在喀布尔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工业部门工作,但突然到来的形势变化让马苏德的后半生不得不与军事打交道。

部落国家

上文提到,查希尔国王时期,阿富汗境内有大量妇女学习和工作,那时的阿富汗妇女出门也不是非得穿戴罩袍,但这一切大多局限在首都喀布尔等大城市,在阿富汗大量乡间部落中,穿戴罩袍的妇女仍不在少数。

阿富汗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部落联盟,各部落首领手中权力很大,各个部落也有着属于自己习俗和文化,查希尔国王带着穿戴时髦的王后参加与外国政要的宴会时,也有一些部落首领对王后嗤之以鼻,并称之为“荡妇”,这就是阿富汗社会的底色,不同部落里的人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可能存在着千差万别。

文章图片3

通过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间左右逢源,阿富汗获得了不少好处,这些好处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等大城市发展出繁荣的城市经济,与经济繁荣相伴的是思想的活跃。

在当时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社会精英人士们有十分强烈地推动阿富汗改革的欲望,而在这些人眼中,君主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好东西,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1973年7月17日,查希尔国王的堂兄达乌德趁查希尔国王出访意大利期间发动政变,宣布阿富汗结束君主制,建立共和国,面对突如其来的政变,查希尔国王并未做出激烈反应,他在一月后宣布退位,此后一直在海外生活,阿富汗进入了达乌德时代。

达乌德选择的道路是苏式社会主义路线,但他的政变行为和政治主张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里面就包括正在喀布尔工业学院上学的马苏德,马苏德参加了一个校内的反达乌德组织,但该组织很快被达乌德政府摧毁,马苏德不得不流亡巴基斯坦。

无尽战争

达乌德的政变并未给阿富汗带来持久繁荣,反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这个魔盒就是苏联的野心。

彼时,在高油价和美国败走越南的双重作用下,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占据了主动权,作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红色巨人,苏联在陆权竞争中本就压美国一头,此时的苏联若想再进一步,就得在海权问题上与美国掰掰手腕,苏联国土面积虽为全球之最,但是出海口却都不怎么样,此时的苏联环顾四周,想要在海权上取得突破还是得从印度洋下手,而想在印度洋方向上更好地投送自己的影响力,阿富汗又是关键一环。

在当时的苏联人看来,达乌德的政变无疑是一份厚礼,它让苏联人看到阿富汗选择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一方,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的意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在阿富汗身上得到体现。

然而事情却没有像苏联想象的那样发展,达乌德虽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并不甘心充当苏联傀儡,苏联人感觉到他的不好控制,于是决定换掉他。

亲苏的塔拉基领导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于1978年发动政变,从肉体上解决掉了达乌德。

换上听话的塔拉基后苏联看起来可以高枕无忧,但怎料事态又生波折。

塔拉基与作为阿富汗总理的阿明不睦,苏联方面也不喜欢阿明,于是准备支持塔拉基干掉阿明,但阿明是个狠角色,竟提前动手将塔拉基用枕头捂死,并将阿富汗最高权力握在自己手中。

知道苏联曾准备将自己置于死地的阿明立刻掌权后立刻与美国取得联系,并准备加强合作,此时正如日中天的苏联人又会看着本来已经走到自己阵营门口的阿富汗转身投奔美国,再加上当时苏联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无比自信,苏联方面在没做出慎重思考的背景下就做出了直接军事入侵阿富汗的决定,关于这次入侵阿富汗这件事,时任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轻描淡写地说:我决定,干掉他(指阿明)。

文章图片4

1979年12月,苏联出动8万大军,在驻扎于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内部的苏军的配合下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进攻。

苏军仅用一天就拿下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处死了阿明,仅用一周,苏军就占领了包括坎大哈在内的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苏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干净利落,单从军事角度讲苏军的行动极为成功,苏军以为这又是一次像在布拉格一样的胜利,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噩梦刚刚开始。

山谷雄狮

阿富汗是个部落国家,中央政权对于各部落的控制能力并不强,所以即便苏联拿下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并在首都建立傀儡政府也不能保证对阿富汗全国的控制。

在苏军占领大城市的同时,阿富汗广大农村地区拥有巨大能量的部落势力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苏斗争,苏联有难,美国又岂能袖手旁观,在美国的支持下,各式武器开始陆续进入阿富汗境内,帮助阿富汗各部落武装对抗苏军。

苏军入侵一开始,马苏德便从巴基斯坦返回家乡潘杰希尔组织抗苏游击队,最初与马苏德一同拉杆子起义的只有30余人,他们手中的枪只有13支。

正常来讲这样的武装在苏军钢铁洪流面前就是蝼蚁,但马苏德这个“蝼蚁”有些不同寻常,他读过很多书,其中包括《毛选》。

文章图片5

马苏德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与苏军力量的巨大差异,所以他不与苏军硬拼,而是利用潘杰希尔峡谷的地理优势与苏军打游击。

马苏德武装的游击队专打苏军运输队,既能补充自己又能消耗苏军,令苏军极为头疼。

由于作战思路正确,马苏德的武装在第一年就从30人扩充到3000余人,迅速成为潘杰希尔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抗苏武装。

因为战果突出,马苏德在阿富汗东北部塔吉克族聚居区积累了相当的威望,很多部落首领都愿意送部落中的年轻人加入马苏德的队伍,三年时间里马苏德的部队扩充到了4万人,已经成为阿富汗境内实力最强大的抗苏武装之一。

面对如此难对付的马苏德武装,苏军当然要想办法歼灭,为此苏军一共对马苏德的根据地潘杰希尔峡谷发起了9次进攻,但每次都被马苏德巧妙化解,马苏德将游击战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苏军曾三次攻入潘杰希尔谷地,但马苏德都带领部队退入山里,苏军难以在谷地长期驻扎,只能撤退,苏军一撤退,他们所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要么很快被马苏德干掉,要么直接投降马苏德。

正常军事行动拿不下马苏德,苏军也动过暗杀、下毒等小心思,一次苏军买通了马苏德的好友,希望他接近并干掉马苏德,但滑稽的一幕出现了:这名马苏德的好友在与马苏德见面后被后者慷慨激昂的讲话折服,不但决定放弃暗杀,还加入了马苏德的队伍。

相比于其他抗苏武装,马苏德的军队显得更加文明,当时的大多数抗苏武装一旦抓住苏军俘虏都要折磨致死,但这将导致一个结果:日后的苏军即便陷入死地也会死战到底,但马苏德武装不杀投降的苏军,这大大降低了苏军抵抗的意志,更为夸张的是,两名被俘的苏军士兵甚至成为了马苏德保镖。

马苏德在抗苏战争中的优异表现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潘杰希尔雄狮的绰号。

文章图片6

战场上迟迟不能取胜让苏联深陷战争泥潭,本就不怎么样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1989年,苏军终于撤出了阿富汗,这支已经气息奄奄的红色军人在阿富汗耗尽了最后一滴血,并最终于2年后轰然倒塌。

异军突起

苏军撤退后,留下的傀儡政府难以控制局势,1992年,马苏德部队攻入喀布尔,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主席纳吉布拉本欲逃往国外,但时任国防部副部长杜斯塔姆临阵倒戈,将其抓获交给马苏德。

马苏德熟悉国际法,并未过分难为纳吉布拉,只是将其囚禁在联合国驻阿富汗办事处,但亲苏傀儡政府的垮台却并未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久违的和平。

此时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马苏德、西克马蒂亚尔、杜斯塔姆等军阀之间的分歧很快变得不可调和,在首都喀布尔及周边爆发了激烈战斗,首都喀布尔尚且如此,其他地区更是混乱不堪,各路军阀相互攻伐并时常抢劫百姓,阿富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有一个叫奥马尔的大个子因为家乡坎大哈受到战火侵袭而不得不举家迁往阿富汗中部城市乌鲁兹甘省,在那里他参加了抗苏游击队,且作战相当勇猛,在一次与苏军战斗中被炸瞎了一只眼睛,但他仍然坚持作战到战斗结束。

战争结束后,这个叫奥马尔的大个子回到了家乡坎大哈成为一名宗教学校的校长,在执教期间,他目睹了几名军阀成员抓走了几名姑娘准备蹂躏,奥马尔当即带领学生们将杀死了军阀。

随后奥马尔以宗教学院学生为基础创建了武装组织,并直接以阿富汗语中的宗教学生为自己的组织命名:塔利班。

文章图片7

塔利班打出的口号是:铲除军阀,恢复秩序,并且以严格的伊斯兰教法执政。

塔利班的口号获得了深陷战争之苦中的阿富汗人的普遍支持,这让塔利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大,仅仅2年时间,其掌握的军队规模已经超过包括马苏德在内的阿富汗境内所有武装组织。

1996年塔利班进入喀布尔,马苏德率部退回自己的家乡潘杰希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马苏德撤退前,曾试图说服被软禁在喀布尔的纳吉布拉和他一起走,否则将会有危险。

但纳吉布拉拒绝了马苏德的邀请,决定留在喀布尔。

是什么让纳吉布拉决定冒险迎接塔利班进城呢?或许是他的民族观念,阿富汗是个多民族国家,人数最多的是普什图族,约占人口的50%,其次是塔吉克族,约占人口的25%。

纳吉布拉政权垮台后,活跃在喀布尔的武装大多是塔吉克族武装,而作为阿富汗主体民族的普什图族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普什图主义的民族,他们并不喜欢塔吉克人领导,所以主张“大普什图主义”的塔利班在阿富汗崛起时,迅速得到了各大普什图部落的支持,而纳吉布拉这位苏联扶持的傀儡政权的首领认为:塔利班成员与自己同为普什图族,应该会比塔吉克人马苏德对自己更好一点。

但事实却与他设想的完全相反,塔利班在发现纳吉布拉后立刻把他作为叛徒而处决,在处决前还将其阉割,并进行了疯狂的殴打,杀死纳吉布拉后,塔利班将其尸体挂在坦克上游行。

谁主沉浮?

占领首都喀布尔后,塔利班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夺取政权的塔利班开始执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治国,妇女不得上学,不得工作,出门必须穿戴罩袍,如有违反可能遭到割去耳朵或鼻子的严酷惩罚。

阿富汗国内禁止游戏,禁止音乐,允许阅读的书籍只剩下伊斯兰教相关部分,违反者也要遭遇严厉惩戒。

关于塔利班的治国方式,回到家乡的马苏德嗤之以鼻,他依托家乡潘杰希尔,重新在阿富汗北部塔吉克聚居区建立根据地,他的统治区,妇女可以上学,可以工作,人民可以尽情阅读,欢笑,听音乐,马苏德以塔吉克武装为基础联合乌兹别克等其他少数民族武装组成反塔利班北方联盟。

塔利班也想铲除北方联盟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多次派兵进攻,但都被马苏德领导的塔吉克武装打退,潘杰希尔成为阿富汗攻不克的堡垒。

塔利班夺取全国政权后,美国一度认为可以像控制沙特王室一样控制塔利班,至于塔利班的执政理念与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民主”是否一致,谁在乎呢?

美国将筹码转移到塔利班一边后,马苏德能够从西方获得的支援便越来越少,尽管他多次向西方政要强调,任由一个以极端教法治国的阿富汗政权存在,美国和西方必定遭遇反噬,但换来的回应却是:建议马苏德向塔利班投降。

文章图片8

马苏德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他开始另谋出路,一方面,潘杰希尔峡谷盛产宝石,靠着宝石出口可以筹集一部分军费,但同时,马苏德必须找到一个大国为其提供较为持续可靠的武器等物资的支持。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再次出现剧变,原本属于苏联的中亚五国独立,随着苏联变成俄罗斯,其在中亚地区的胃口已经小了很多,从控制阿富汗将势力范围扩展至印度洋,变成了不让中亚五国脱离自己势力范围,不能让其他大国从这个方向削弱俄罗斯,另外,为了保住当时俄罗斯手中少有的几张好牌中的能源牌,俄罗斯需要与中亚五国深度合作,并要保证中亚五国的稳定。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最小的一个,其与阿富汗直接接壤,如果其他势力从阿富汗这个方向渗透来削弱俄罗斯,从塔吉克斯坦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的绝对主体民族,他们与阿富汗北部的塔吉克人同宗同族,彼此之间绝对信任,所以在支援马苏德所率领的塔吉克武装对于俄罗斯来说便成了维护自己周边安全有力举措,俄罗斯的援助开始悄无声息进入阿富汗北部,虽然不多,但对于马苏德的塔吉克武装来说却十分珍贵,共同的利益让昔日的死敌成为事实的盟友,世事有时就是这般魔幻。

但是正如之前的马苏德并不是对美国言听计从一样,此时的马苏德也不可能完全倒向俄罗斯,他仍奔走于西方为北方联盟争取援助,他强调如果任由极端主义在阿富汗发展下去,爆炸一定会出现了美国,他说这句话时是2001年4月,马苏德一语成谶。

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塔利班并未如沙特王室一样任美国摆布,相反,因为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与本拉登关系极为密切,阿富汗甚至成为了基地组织的庇护所,直到2001年9月11日那声巨响到来,美国人才如梦初醒。

文章图片9

事实上,那场发生在美国的震惊世界的巨响到来前2天,在阿富汗北部的潘杰希尔谷地也发生了一次爆炸,2名伪装成记者的恐怖分子在采访马苏德时引爆了炸弹,这位在家乡抗击苏军与塔利班数十年的潘杰希尔雄狮最终死于一场暗杀。

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大举进攻阿富汗,塔利班被赶到西南部山区,事实上,塔利班的生存策略与马苏德一样,都是找外国的“同族兄弟”,马苏德找的是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人,而塔利班找的是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

美国用导弹开道,而后便在阿富汗推销他们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但是很可惜,他们的这些观点只能在一小部分精英阶层内部传播。

20年里,曾差一点就被毁灭的塔利班慢慢控制了广大的阿富汗农村,而美国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却政令不出喀布尔。

20年,2万亿美元的投入终于让美国认清了现实,他们的“自由民主”在这片土地上只剩下尴尬。

空中楼阁

阿富汗有一个“帝国坟场”的绰号,当初的大英帝国、后来的苏联和美国无不在这片土地上栽过大跟头,阿富汗人抵抗外敌的决心与韧性在一次次大国入侵中得到体现。

文章图片10

但是我们不得不要问另一个问题:是否部落林立的阿富汗注定永远都要这样:不可被征服,但也无法获得繁荣。

或者有人将这个问题具体化:如果查希尔国王没被政变推翻,如果马苏德在战争中击败了塔利班成为阿富汗最高统治者,阿富汗的命运是否会不一样?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可以试着去分析这一切形成的动因。

查希尔国王时期的女性为何可以接受教育、可以上班、可以有穿衣自由,这当然与查希尔国王的执政偏好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查希尔国王时代的阿富汗与经济繁荣,与外国贸易频繁,甚至已经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适合女性的岗位涌现,这一切推动者查希尔国王的政策偏向给女性更多自由。

而苏联与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拿着社会主义和自由民主的大旗进入阿富汗,而后将这些观念在阿富汗强行嫁接,丝毫不去考虑这里是否有适合这些看似先进观点的土壤。

观念是社会演变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产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拿着所谓“先进观念”走入阿富汗的同时,却用战火摧毁了阿富汗的经济基础,让这个曾经一度有较为繁荣的工商业的国家重新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农业国。

工业国有工业国的社会观念,而在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又会有另一套社会观念,在工商业全面衰退,重新沦为农业国的阿富汗,即便历史再重复一百次,也是塔利班,或者另外一个与塔利班有相似执政理念的组织取得胜利。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从阿富汗狼狈逃窜的背景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意识形态输出的可笑。

花只能开在土里,不能开在天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