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ZYX小桥风满袖 2012-03-26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课程改革又给了教育工作者更大的空间发挥,允许并鼓励老师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以人为本,灵活驾驭教材。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协作、探索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汉字规律,减轻负担,发展能力,我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的识字因素,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补充做法。在识字教学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了下面的识字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在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广度不大,但是课标要求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十几个字,面对这样的容量,如果一味灌输,学生不仅学起来感到吃力枯燥,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是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游戏活动方法,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独特的学习情感体验,并且在此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⑴ 通过组词说句识字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生字,自读自认,再组词(鼓励学生尽可能一字组多词)。老师把学生组的词语板书或用电脑平台展示出来,最后让大家说句子,这样不仅把字词放入语言环境中,还把知识进行迁移,多次重复呈现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⑵ 通过汉字“加减法”识字   记得当我告诉孩子们汉字也有“加减法”时,一双双表示怀疑、惊奇的小眼睛都看着我,我马上解释说:汉字很有趣,加了笔画或减了笔画,整个字就差远了。例如:“日”—“目”,“口”—“中”。同学们听后可来劲了,每当遇到类似的字都会举一反三,如:“云”──“去”、“广”──“厂”……我们逐渐学的字多了,孩子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后期还懂得把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合体字来记,如:“寸”—“村”、“亡”──“忘”──“忙”──“芒”。瞧,这不是既巩固旧知,又发展了思维吗?   ⑶ 通过找“亲戚”识字   主要运用在识别形近字时。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些字,学不得法。这个游戏主要帮助孩子们主动发现形近字的区别,减少错误。如教学“吧”时,我会让大家找出与“吧”相似的字进行比较,学生列举了“把”、“爸”,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字就像亲戚,长得比较像,你们能用‘火眼金睛’找出它们的区别吗?”学生不仅能说出字形的区别,还说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既有趣又减低了混淆的可能。   ⑷ 通过赏图识字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现代的多媒体运用给教学一个很好的契机,它能把直观的事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识字。视觉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大约80%来自视觉。因此,要形成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就必须充分发挥视觉的功能。在识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图画之中,使之有形象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理解。通常我在图画旁都设有文字进行拓展,多为词语、短语。例如在《画家乡》一课中,我分别找来海边、山里、草原等多幅图片,在各幅图边配词:碧浪银沙、海阔天空,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同时又得到知识的延伸。   2、启发思维,在活动中创新识字   猜谜,编儿歌等形式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字编成谜语、顺口溜、儿歌或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和巩固生字。这种方法不单纯的是一个识字教学,同时也是启发学生思考,进行思维训练一种很好的形式。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3、展示成果,在交流中反馈扩大识字量   “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所以要树立大语文观,打破课堂的局限,学科的间隔,使语文在开阔的环境中,与各学科融合,与生活接轨,学生在生活当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专门让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课外识字本,每周定下一个主题,让小朋友有目的地识字。除了结合“语文园地”的“展示台”,让学生收集商店名称、商品名称等以外,我还深入挖掘课文因素,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主题。学习完《识字3》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风景的成语;学习《识字4》前,让他们收集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课内的知识延伸开去,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认字。在一段时间内定期进行成果展示,供全班同学互相观看,交流心得体会,对完成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促进良性竞争和循环,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