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卖花声》二首

 王生不易 2012-03-27

《卖花声》之一   ·  张舜民   

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解】

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危:高。

圮:音匹,毁也。

谪:音哲,降职外放。

[欣赏]

此词作于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梁溪漫志》卷七曾评论说: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芸叟用此换骨也。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思考]

词的开头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是什么意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回答:

①通常景物描述和事情开端描述为开始。②联系作者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如今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作者胸中久抑的悲慨。

 

《卖花声》之二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背景介绍: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bīn)州(今陕西邠县)人。治平进士。元丰四年(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他当时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事,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兵斫作薪。”“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西征途中二绝》),次年十月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坐罪谪监郴(chēn)州(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湖南岳阳,赋《卖花声》二首。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前,逗留之意。地远张舜民远谪,历时三,涉水六,过州十有五。自汴抵郴,所至流连。即言诗人登上岳阳楼,放眼望见山迢水阔,只觉孤身飘零僻远异地,前路茫茫,归路茫茫,满心彷徨,无限悲凉。起句即以久彷徨写出心思沉重。

拟将憔悴吊三闾即效仿之意。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枯涸。

引申为劳苦,失意: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此处指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贾生列传》)后西汉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作《吊屈原赋》,他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不但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此处诗人吊屈原也有此意,借屈原才华横溢,正直不屈,忠君爱国却几遭放逐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悲愤苦闷和远谪异地的凄凉。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长安是唐代的国都,朝廷君所在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后人常以长安借代当朝国都,国君。如南宋辛弃疾《鹧鸪天》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本词中长安借代指当时北宋都城汴京。日下古代以帝王比作日,因以帝王所在之地为日下。流落江湖形容仕途失意,困厄潦倒,漂泊异乡。江湖庙堂相对,见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处化用孟郊《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之句,传达思君恋阕之意,抒发被贬去国之悲。类似还有王仲宣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上阙写尽流落江湖,远谪异地的孤独;仕途失意,忠而被贬的苦闷;思君恋国,实现抱负的渴望。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烂醉即大醉,以喝酒之多,醉酒之沉,写出内心愁苦之多,浅醉尚不行,要待大醉,喝到不省人事方能得片刻的消解。暂且,犹言酒醒后千愁万苦涌心头,愁更浓。想来词人定是终日醉酒,消磨时日,麻醉自己。一句不醉何如。写尽志不得申,愁不得解的无奈苦闷。

又看暝色满平芜。暝色即暮色,夜色。见王维《山居秋暝》。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见欧阳修的诗句: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中又见暮色渐起,渐浓,笼罩整个旷野。布满”“充满之意,一则写出夜色渐浓的动态过程,写出时光偷逝写出诗人内心隐隐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二则也出暮色之浓,遍布之广,以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出诗人凄怆的内心。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自古思乡怀人(君)常冀鸿雁传书,此句化用杜牧《秋浦途中》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为下杜陵无。”“新到雁即刚到之雁,应该之意,推想,期望。寄情鸿雁抒发渴望家书,朝廷音讯的迫切心情。新到雁也即新来之雁,雁是候鸟,按时迁徙,而人归不归却不是自主的。所以有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叹。滞留异地的旧人看着南来的新雁,不绝感慨又过一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宦海失意,思归不得的愁苦不觉更深一层,极具表现力,强化了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