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属地

 胡天八月 2012-03-27
     



    汉中,汉高祖刘邦封韩信大将军的地方,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迁,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 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因此又号称西北小江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陕西省---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好,你肯定要说"哦,黄土高坡,一眼望去,沟壑纵横,赶着毛驴儿,身后还扬起阵阵尘土,唱着信天游,走了老半天也没见着一个人影儿"(俗话说拉屎不生蛆的地方。)是的,那是原来的陕北高原,可您不要忘记那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啊!就连黄河也在陕西不得不拐弯抹角,象护城河样捍卫着母亲的身躯,不信你展开中国地图来瞧瞧!那是黄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是华夏始祖从原始部落走向农耕文明的始发地。  从陕北高原往南再回到关中平原,另一番景象不由得让你眼前一亮:八百里秦川,麦浪翻滚,人畜兴旺,商贸繁荣,三秦大地,富裕与祥和无不挂在人们的脸上。从早在2700多年前的西周至先秦初开始正式在此建都立国,关中平原伴随中华文明的脚步走过了几千年。而我的老家却还要再向南纵穿八百里秦川,翻过秦岭山脊,进入又一个南北宽20多公里,东西长100多公里的狭长河谷平原地域。这里与三秦大地距一山之隔,确有着别与北方的异域风光。这就是陕西南部富庶之地号称西北小江南的汉中平原!从气象特征来讲,这里是南北气候的交会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流气势汹汹,一次次的向南推进,可到了这块地域都被雄伟的秦岭山脉一次次地挡了回去,寒流"大部队"很难触及到这块富饶的小平原;夏季来自南方炎热的季风又被平原以南绵延数百公里的大巴山脉减弱为凉凉爽快,舒适宜人!可这里又的确是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颜色,如果你要问这里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这儿的人可能就没有谁能准确告诉你了。就整个中国地形与气候特征来说,你很难说的清楚这里是南方还是北方;可这里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它即没有冬季北国的千里冰封,又没有南方炎炎夏日,酷暑难奈。这就是陕南,这就是汉中,狭长的平原,汉水居中,两岸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厚重的历史遗存,原始的山川河流,古朴的民风民俗,秦岭与大巴山形成了汉中平原及整个陕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因此,秦岭与巴山的原始自然特性也成就了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多样性基因宝库的地位,也是我国南北气候气象特征的分水岭。这便是我的老家,这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陕南。这里有平原沃土,禾清水粼,山涧溪流,棕榈竹林,间或又见炊烟袅袅,密林深处定有人家,这又是一块被人遗忘了的隐者般神奇,奇怪的土地。这里的家族史极度模糊,祖先们都是以流浪的方式来到这里;有湖广填四川之说,也有战争流亡至此之说。在元代以前的各朝各代,汉水下游的安康等曾是荆楚辖地;而上游的汉中盆地,以秦岭为界,从秦统一六国设益州郡(今四川省)始,汉中就一致隶属于益州南夷与西姜少数民族的割据势力,从未与北方政权有过直接联系。从元代始,中央政权从整个国家的战略利益考量,以大巴山为界的整个陕南地区又统一划归了北方政权的陕西省管辖,这和当时的地缘政治是极不相称的,但它确延续至今700多年。在整个陕南大地,无沦是文化还是方言体系都让人迷惑:隔着一道山粱,口音及生活习惯竟如此地异样。这里的原住居民有人说湖北话的,有人说关中话,有人干脆就操一口四川腔。而在紧临汉中下游的城固县平坝河峪地区居民俗称坝里人的“串窝腔”最有特点,他们的日常语言独特,有别于其他方言体系而且范围较小;这些平坝子地区的人家也总是集中居住形成一个个较大的村落群。由于语言与姓氏的关系,村落名以“营”字者聚多,如姓氏以胥家为主的村落习惯上叫胥家营,姓董就叫董家营,王家营等等延用至今。独特的村落群,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方言传承,难到他们是千百年前戍边的后代?值得研究。在文化上,这片土地又是秦;楚;蜀;羌等多种文化流汇地,从服饰及语言上便能区分出人们是来自广袤的南部山区还是平坝河峪;这里的男人们勤劳,大度,包容;女人勤俭持家而胸襟更胜于爷们,特别是生长在秦巴山区的女人,及便是走在省城的大街上也有极高的回头率。人们无从知晓她们的肌肤水色竟如此的自然润泽,身段韵称而透射出野性,这着实让他们着迷。陕南的戏曲多为秦腔,汉调桄桄及汉调二黄等;民间也流行跳端公大神;正月天有春倌说春,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耍社火,玩龙灯狮子彩轮船;而春夏农忙时节的〈锣鼓草〉更是汉中南部山区农村的一绝:一面大铜锣糸与胯下,小铜锣用一尺把长竹棍悬空固定胸前,两手各执一锤,锣点节奏变化起伏,锣手的山歌号子调也可既兴而来,见谁唱谁,调侃风趣,目的就是为了农忙活路的进度,谁落伍了,锣鼓手就来到你的屁股后头,咣当的锣声振得你心烦,逼得你往前赶。可惜如今单干的农户没有了往日集体农忙的气氛,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也将随之而失传甚至消亡。在建筑上,陕南的民居风格杂陈,有氏羌风格,四合院,吊脚楼,更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形成了奇特的“秦蜀身姿羌楚韵”的意味。所以,这里又是一块充满隐者风范隔世仙境般的土地。陕南,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居中汉水,在地理上形成了深藏于大峡谷里世外桃源般的村庄群落----。     我家的老屋是在平原南端的大山深处,这里山势渐陡,林海逶迤,溪水呜溅,一派南方山岭景致;房屋背后就是蜿蜒重叠群山起伏的米仓山.这里的山山水水伴随着我渡过了幸福而又快乐的童年时光.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和几个小伙伴光着脚丫到门前的小河沟里捉小鱼儿,最过瘾的就是那石缝中有时会藏着一只王巴或长胡子的鲶鱼,几个小伙伴同心协力,不弄出来抓着誓不罢休,有时也会弄出一条水蛇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感觉到一丝怕意,蛇已经无了踪影,而我们几个却还在四处逃窜,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才想到回家.还没到家门口我就会大声叫喊"妈!---我饿死了!""还知道回来,我正要拿竹棍子请你呢!"妈妈唠叨着,不一会儿,一碗香味儿扑鼻的荷包蛋面就端上来了...!童年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汉中平原早在西汉时就已正式走进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张骞乃汉中人也,受朝廷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东方古国与中亚地区文化和商贸的联系,"丝绸之路"被后人永载史册,传颂至今,同时也给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周美女褒姒演绎了幽王烽火戏诸侯和千金一笑的千古笑谈;东汉太慰李固,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刘邦,张良,萧何,韩信等众多的历史人物,众多的文化遗迹无不向你讲述着汉水汉中汉王朝,无不向你讲述着汉族汉文化的历史渊源。在汉中这块土地上,三国历史文化优为厚重,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巩固西蜀政权,匡复汉室大业,汉中就成了他除成都之外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军事基地.千百万汉中儿女在名相的护守下,大力护持农耕,吸收外来文化和先进技术。所以整个陕南地区的农耕文化相当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六畜兴旺昌盛,城池商贸繁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而又封闭甜静,安逸祥和的生活。丞相六出岐山虽未如愿,但汉中平原---这块深藏于秦巴山中让丞相操劳了后半生心血的土地,终久得以平安。翻开中国历史,历朝历代较大规模的战争似乎都不在陕南这块土地上,是秦岭与大巴山的阻隔吗?似乎也没有道理,也正是这块土地远离了烽尘狼烟的蹂躏才留下了如诗如幻的自然美景;留下了质朴的民风民俗,也留下了留坝的张良庙,勉县定军山的武候伺,褒钭古道以及汉中城内的拜将台,及蔡伦墓等等众多的两汉三国历史遗存都印证了那个时代.我们说汉语,写汉字,我们是汉族人,我们不应该把她淡然在历史的长河里。虽然她曾经是那般封闭甚至于落后,但历史总该不会忘记。她神秘的民俗风情,她渊源的历史文化,她古朴自然的原始风光,她像隐者般神秘仙境的“世外桃原”;她的海纳百川的胸怀更象秦岭,象大巴山,象流淌了千百万年的汉水……。                         我离开老家汉中已有二十多年了,虽不曾经常回老家看看,也不管现在的城市如何翻天覆地,高楼鳞次栉比。我想,老家那群山还是那般苍翠吧,那茂密阴森的大山深处沟壑中的小小湿地还是那般原始自然而让人生畏;那天空一定还是那般明净蔚蓝吧!眺望南方的天际,雾霭中的米苍山一定还是那么神奇的令我无限遐想!还有那弯弯曲曲的小溪在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下穿梭,依旧是冰凉剌骨,清澈见底吧!儿时的记忆,旧时的伙伴;那门前的大石磨,靠立在屋檐边的耙犁,风车,背架,黄杨千担,还有屋门前那片绿绿葱葱的竹林,古老的剌柏树,参天的板栗树,还有枇杷,樱桃和屋后那雄浑神秘绵延到天际边的大巴山.... 
  油菜花海是汉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汉中地区是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每年的3、4月份,汉中盆地和浅山丘陵的百万亩油菜花同时怒放,蔚为壮观。虽没有云南罗平和青海湖油菜花那种一望无际的大气,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灵秀。2009年5月,在人民网开展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评选活动中,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称号。据了解,2012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时间为3月20日到4月20日,主会场将于3月 30日开幕,节庆期间将推出五项花海系列活动:千车万人自驾“游花海”、陕南民歌“唱花海”、全国知名摄影家 “摄花海”、油菜花海有奖征文大赛“赞花海”、招商洽谈地方特产“推花海”等。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