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历史与现实的诗意中前行

 南烟舍 2012-03-27
历史演进,时代发展,人们记住了“雷锋”这个在天地间春雷般响彻的名字。2012年是雷锋因公殉职50周年,抚顺举办的“雷锋——道德的丰碑”诗赛落下帷幕。承接上个世纪“雷锋杯”诗歌大赛,时隔22年,抚顺再一次唱响了“雷锋之歌”,众多的诗人以灵秀之笔抒写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感动。

  读这些诗思悠远、激情满怀的诗篇,我深深地感动。雷锋精神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大情结、大境界,其道德的感召力,实实在实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这座富有才情和诗意的城市,把雷锋精神与诗歌形式联结起来,让众多的诗人与诗歌聚集在雷锋精神这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下。

  居本次诗赛名次之首的张笃德,是一位底蕴深厚的诗人。“一个人的生命能走多远”是一个颇具诗性内蕴和生命体验深度的命题,他以虚实相生的方式构建了情感的诗意境界,把生命沉思和理性叩问同“汉白玉”、“常青的松柏”等诸多感性的物象融会于一处,形成了一种起伏流荡的思辨波澜,引人遐思,自然而舒展地走向了诗意的深度。

  本届诗赛一等奖获得者邢海珍多年来执著于诗,组诗《中国,屹立着雷锋铜像》立意高远,显示着诗人一贯的抒情风格和特色。文字清新,诗情盎然,一个伟大的生命化而为诗中的意象,“千年碧水”“万仞青山”在中国的大地上获得了一种永恒。

  军旅诗人程步涛的《相约三月》像一曲轻音乐。清纯淡雅的诗句,在反思和怀想中走向远方。这样的诗不是以激情取胜,但却像春雨浸润土地一样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不动声色地叙写,“天然去雕饰”,为读者留下一种久违的疏朗和晴明。

  大卫的《金色抒写》在构思和表现上均有独到之处,诗人把“雷锋”与“一条河流”叠印在一处,从中抽取如云缕流动的诗思,“他是一条河的名字,以心跳作涛声/给土地以温柔而持久的力量”。

  诗赛频现佳作,正如谢冕先生所说,“充满激情”“不落俗套”。王琪的《反复温习三月》《如果他还活着》虽是寻常话题,但能在巧思中立意。荻耳的《光耀中国》写得很有新意,《郭明义:新雷锋》一个实实在在的题目,是由虚化进入了细节充盈的妙境之中。郑文义的《一辆运输春天的草绿色卡车》和伍小华的《一个名字的内涵和外延》都显示出诗人的个性追求。

  抚顺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城市,这里是雷锋精神的故乡。两次以雷锋命名的诗歌赛在这里庄重举办,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雷锋不死,雷锋精神永远活在历史的诗中。

  (作者: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