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轨的他,不是你幻想中的“阳光男孩”
刚过春分,又逢3月24日海子诞辰,3月26日海子忌日,微博上汹涌而来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再配上浪漫美图,纪念那个“浪漫主义阳光男孩”。海子的好友西川却说:谈海子的人很多,但基本上都是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际上大家可能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偏差,海子那时候已经是离死亡不太远的人了,那首诗表面上写得挺明亮,但是这种明亮背后有很多非常幽暗、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大家谈海子,更多的是他抒情的这一部分,那么海子就变成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然而真实的海子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那个阳光男孩。
我们为什么读不懂海子?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世界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产生了很多大师。诗歌是一种苦难的艺术,那时的战争、离别、痛苦,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自50年代后,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下坡路,80年代后在中国归于沉寂。这并非意味着苦难不复存在,而是人们不愿再正视它,越来越繁荣的电视等声像媒体正迎合甚至创造了这种心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人们不正视自己的苦难,所以诗歌走向没落。
由于内心崩塌,这个社会对美的认识垮掉了,对好文学的认识垮掉了,大师还是大师,但他们在你心目中垮掉了。你不承认?那么在今天赞美海子的朋友,请你任意说出一首海子诗作吧,除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要还能再说清楚一首,就相信海子是你的真爱。
我们从不读诗歌,却在海子纪念日高唱“春暖花开”,以此当作幸福生活的小甜点。我们不仅看不到海子的苦难,也看不到身边的苦难和自己的苦难,甚至不愿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