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是“包装”出来的吗?

 最美诗词选刊 2012-03-28
河北新闻网
2012-03-02
来源:河北日报
       □袁跃兴

    方舟子质疑韩寒有团队“包装”这个文化事件,使“包装作家”这个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

    的确,现在不仅是作家本人,一些出版机构、图书出版商,已经把包装作家、炒作作家,看作是一种营销策略,一种推销手段。邀请名人、名作家推荐,包括写推荐语、写序、写评论,或请名人带着新作者去签售。为了增加曝光率,需要靠炒作来提高知名度、关注度,无论正炒还是反炒,一定要想办法和时下的热点话题结合起来,并且要不怕挨板砖。利用团队作战,每个人分工明确,形成流水线作业,以确保最短的时间出书。打“持续战”,即每出一本图书都要做特别活动,比如进行与图书读物主题相关的活动,或者进行限量版同步首发,通过这些营销手段的累加效应,使书的销量有一个明显的增加。此外,在文坛上、图书推广领域,诸如一些作家制造的“口水”骂战,频频参加商业活动的表演、走秀,热衷作品推介会等等,也都可以说是包装、炒作的手段和技术。

    这不禁让人困惑:难道只需要掌握这些包装、炒作的技术和手段,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了吗?这也禁不住让人思考:一个作家需要具备哪些文化的、精神的、生活的禀赋和才能?

    记得歌德曾说,成为一个作家,需要有高尚的人格、崇高的思想方式、创造力、独特的性格、非凡的才能、纯真而有力的观照,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文化和精神的环境等等。歌德的这番话,或许是对一个经典的、传统的大作家提出的要求。但是,我们却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就是高尚的精神、安静的生命、宁静的心灵、道德的自觉和智慧才是构成一个作家的重要特质,是成为一个作家的基本标准。应该说,这是我们的作家和读者应该具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态度。

    但是,当前文坛及图书出版界,流行着如此多的包装、炒作作家的技术和手段,让我们感到这些文学精神、文学原则正在被抛弃、颠覆。一些作家也好、一些新作者也好,他们放弃了在创作中、在作品中重视文化的思想的内涵、美学的品位和灵魂的探索,而是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文学,追求写作的工具理性主义,把精神活动降低为包装、炒作这种技术和手段,以期能在文坛上、读书出版界一夜之间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或者当红作家。

    其实,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可能靠包装和炒作大红大紫,更无心于那些饕餮消费文化的快乐和享受商业盛宴的狂欢。作为作家,他们更看重的应该是文化身份和文化人格,追求的是作家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他们要担当的是社会和文化精神的职责,他们需要把自我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需要让自己的生命与时代息息相关,把自己的心灵与社会和人民紧紧贴在一起。

    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表现时代的真谛,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知道如何使公众振奋起来,使他写出的每个字一针见血。作家存在的价值,就是追求真理,叩问人类发展的终极意义。

    真正的作家应该具有深刻而庄严的思想,应该是人类精神的使者,他的作品则是赞美美好事物的颂歌,是刺向一切恶丑事物的匕首。这种爱和恨构成了他的灵魂,构成了他的整个存在和他整个文学活动的唯一的、神圣的目的,他的精神生命应该是以他的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他的一生都在寻找他的读者,用有力的、高尚的、澄明的思想和情感来点燃读者的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