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应对之我见 一、关键值描述名称很不规范 1、任何一个系统内的指标,必须是明确、统一以及口径一致,不能是人产生任何误导和猜测。例如:“期间费用其他项目占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率”的描述让人看不懂。实际上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另外还有财务费用,期间费用其他项目是否还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其他项目呢?为何前后不统一?;另外,这个期间费用其他占比较高的问题,主要在于附表二的补充报表所罗列的内容较少,企业的很多正常支出无法靠到一个项目,口径不一致所造成的。 二、关键值描述名称很不科学 1、“差旅费用占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例,”的描述在风险管理中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在这两项费用中,差旅费所占的比重。像此类费用,由于同销售额的关联度较高,应采用动态的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如去年差旅费占销售的比重同今年同期差旅费占销售的比重进行比较。 2、一个很简单的风险描述,引用了很多数理统计的公式。例如要描述一个企业免税收入今年和去年变动较大,实际上只要一句话。免税收入变动较大,去年同期占比为*%今年为*%。这已经绰绰有余了。而在关键值描述名称描述中,用了四个项目去描述。“免税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上期比值/上期比值大于20%”,“上期免税销售额占销售比重”,“免税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去年同期的比值/去年同期的比值大于20%”,“本期免税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弄了这么多的公式,无非就是说明有变化,何必这么复杂呢?。 3、引入经济学上的指标名称一定要谨慎。如弹性系数,该系数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期,两个相关联的经济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例如某商品的价格弹性系数,他就是描述商品的价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商品的消费量下降多少个百分点;再例如,税收对经济的弹性系数,它就是描述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税收增长几个百分点。它们都有一个理想值的,税收的弹性系数是一,就是较为理想;商品价格弹性系数超过一就为大,反之就为小。这些指标都有经验值的并在国民经济预测中作为一种很重要的依据。而在我们的风险指标中竟然有工资对营业收入的弹性系数,数值竟然为-4。如何解读,根据弹性系数的原理只能解读如下,该企业工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营业收入下降四个百分点。我晕!!虽然公式是一样,但就是不能这样称呼,就如同定义胡子和头发一样,都是皮肤里长出的毛发,由于长的地方不同,称呼就不同。 4、各项指标缺乏系统性,缺少技术含量。我们得到的这些指标信息,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增值税申报表以及所得税汇算清缴表,从这些表中,我们能得到极丰富的与税务关联度很大的信息,利用相关性、配比性、均衡性、关联性原理,可以加工分析出很多有效实用指标,如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否匹配和均衡、毛利率是否均衡、企业贷款或借款金额与企业收入规模是否相匹配、投资收益与长期和短期投资事否配比、预付账款与存货的购进是否匹配、预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是否匹配等等,像此类指标针对性极强,在应对时只要解释为何不配比性、不均衡性即可,因为正常企业这些指标都是正常的,当然也有例外。所以说,一旦指标发生所谓的异常,一定要使处置的人明白指标的正常是什么状况。现举例说明,根据该企业1-10月份数据发现,经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平均值为3%(机内能取数),但8月份该比例达到6%,望核实。那么风险应对人员只要把这解释的通就行了。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常识,就是各企业都有不同的情况,就是这两个企业经营上一模一样,有些指标也不同,但绝不涉税。关键是,我们通过异常指标去发现问题,一定要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就是这个企业不可能一直作假、不可能什么都是假的。建立在这种假设之上,我们就将它以往所发生的任何指标当做标准值,如果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有那个月的指标发生异常,那就是真的异常,必须去应对。 三、异常信息描述出现很多笼统的抽象的描述,如税负低、期间费用高等等。大家知道,税负低,就意味着有偷税的嫌疑,所有异常信息的描述,如证实和税收有较大关联度的,都能造成税负低。也就是说税负低,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指标。各种指标的异常都可能造成税负低。因此,在逻辑上它们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另外,由于这项作为异常信息,使我们这些风险应对人员责任加大到了无限,要排除这一风险,工作量可想而知。等于对一个企业进行了纳税评估或稽查。如确实证实它不异常了,那么其他的就根本没有必要再去排除了,干脆就用两个指标就行了,税负低、应纳税所得额贡献率低。 四、有些指标类型不注重实效,更谈不上通俗易懂,有卖弄之嫌。如弹性系数、布尔型等。我不谈这些指标对风险控制管理有多大的贡献(本人觉得不大),弹性系数就不能用“增长变化不相匹配”吗?布尔型就不能用“是或否”来代替呀?这就像一个大饭店的老板对很有名的厨师长说,客户反映菜有点淡,以后多放点氯化钠一样。厨师长肯定是云里雾里了。 五、为了提高这些指标的使用效率,。便于在日常的管理中尽量避免垃圾指标的产生,必须对原始信息的录入进行严格的把关,对指标的进行认真的筛选,可有可无的指标一律不用,……..。避免异常指标看不懂、理解不了、没那么回事等等。不然要影响政策执行力。 评价一项方案是否成功,不是取决它是多么的完美华丽以及多么的修饰,而是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步骤、措施、预案以及责任。它的程序必须要简单明瞭,易于记忆、易于操作。各项指标要科学、有效、合理。发布的指令必须要让每个执行者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会承担怎样的后果。我现在只知道应该做什么,其余的我就不明白了…..。哈哈!因为我实在智商不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