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林规划设计

 昵称3802186 2012-03-28

造林规划设计

窗体底端

第一节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工作,具体的讲就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对宜林荒山、荒地及其它绿化用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实用的一整套造 林规划和造林技术设计方案。

一、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造林总体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林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 造林科学性, 保证造林质量, 提高造林成效。 从而扩大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满足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具体来讲:

查清规划设计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 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林业的社会经济情况。

分析规划设计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 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需求, 对造林、 种苗、 幼林抚育、 现有林经验管理和森林保护等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并计算投资、劳力和效益。规划设计的造林面积和营林措施要落实到山头地块。

根据实际需要,对与造林有关的附属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包括造林灌溉工程、防火了望台、营林区道路、通讯设备、林场和营林区址的规划设计等。

 造林规划设计还必须确定林业发展目标、造林经营方向、安排生产布局,落实造林任务,提出保证措施,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文件。

二、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决定的。对于一个林场或一个区域来讲, 造林规划设计是为编制造林年度计划、预算投资、进行造林作业设计或造林提供 依据。主要规划造林总任务量的完成年限,规划造林林种、树种,设计造林技术措施等。这些规划设计意见均需落实到山头、地块。此外,对现有林经营、种苗、 劳力、投资与效益均需进行规划和估算。必要时,对与完成造林有关的项目如道 理、通讯、护林及其他基建等设施,也应做出规划。其具体内容有:

 土地利用规划 在植被建设中,正确地处理农林牧各业的关系,制定出符合国家和当地社会、经 济持续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关系到造林 工作的成败。要在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林业区划(规划)提出的农林牧土地利用比例,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立地类型划分 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选择造林树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作到适地适树,通常是根据立地类型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所以,立地类型 划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造林工作的成败。 编绘立地类型图,用图面形式直观的反映立地分类的成果,并将其作为造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和专用图,是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近年来,在我国的造 林规划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种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人工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和特种用途林等五大林种。林种规划要按照《森林法》划分的林种,根据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及自然灾害的特点等),社会经济条 件(如当地的人口、耕地、粮食生产、生活水平和对林产品(木材、燃料、饲料 等)的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所需培育的林种,并且落实到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一般应参照当地的综合农业区划、 林业区划及上一级造林规划所确定的原则, 在立地调查和造林地调查的基础上具体落实林种布局。

 树种规划 规划树种主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兼顾国家和群众的需要来选择树种。 在地形、 土壤比较复杂的地方,应根据海拔高度、地形部位、坡向、土壤种类和厚度、地下水位、盐渍化程度等影响造林的主要因子,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规划设计必 须坚持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引进外地良种相结合结合的原则, 不断丰富造林树种。在树种搭配上,应考虑国家和群众多方面的要求,尽量作到针阔结合、常绿与落 叶树种结合,乔、灌、草结合。造林技术设计造林技术设计,是在造林立地调查及有关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林种规划和造 林主要树种的选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造林技术措施。它是造林施工和抚育管理 的依据。 造林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造林整地, 造林密度, 造林树种组成, 造林季节, 造林方法,幼林抚育管理等。 造林技术设计前,应全面分析研究本地或临近地区人工造林(最好是不同树种) 主要技术环节、技术指标和经验教训,以供造林技术设计参考。

造林进度规划 规划造林进度的目的在于加强造林工作的计划性,避免盲目性,便于有计划地准备苗木,安排劳力,安排造林进度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稿不好就会使进度规 划流于形式。因此,在安排造林进度时,既要考虑林业区划和规划提出的造林总 任务,又要考虑规划地区造林的任务和种苗、劳力、经济条件,经过全面分析研究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根据实践经验,进度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一般以三至 五年为好,这样有利于把造林规划纳入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规划中去,使规划设 计落到实处。

种苗规划 要保证造林规划设计的实现,必须有充足的种苗。种苗规划要根据造林规划设计 提出的树种和规格要求安排。规划种苗要贯彻自采、自育、自造的原则,尽 量减少苗木调运。但对外地优良品种应积极扩大繁殖。规划时要首先计算出每年各树种种苗需要量,然后提出采种和育苗计划,并具体规划出苗圃用地、采种基 地和母树林等。

投资规划和效益估算投资规划:主要是人力、物力和资金规划。效益估算:主要估算造林工作完成后的森林覆盖率、立木蓄积、抚育间伐所生 产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以及多种经营的实际收益等。

 

三、                      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造林规划设计是造林工程的前期工序, 按一般工程管理程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决定造林是否进行,是否给予投资;并决定造林规模、造林完成年限、投资额 等。 一般来说,在生产实践中首先应在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或综合规划、区划)及林业区划或上一级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上, 结合国家和当地经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造林工程项目。然后对造林地区进行初步调查研究,提出初步设计方 案或可行性论证报告,以确定该项造林工程的规模、范围及有关要求。 其次,在造林工程项目纳入国家或地方建设计划后,对造林工程进行全面调查设计,提出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作为编制造林计划、组织造林施工和造林施工 设计(作业设计)的依据。 造林规划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准备阶段。包括成立领导班子,组建规划设计队伍,编写提纲,制定计划,组织学习,进行试点,收集有关文字及图面资料。以及仪器、工具、调查用表和 文具等准备。

第二,             外业调查阶段。包括立地调查与类型划分,造林地区划与调查,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现有林木生长状况调查等。

第三,内业设计、编制方案阶段。包括林种布局与树种选择,造林技术设计(或造林典型设计) 种苗规划与苗圃设计,  用工与投资概算,以及预期效益分析等, 直至提交全部成果。 造林规划设计成果(方案),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简 要叙述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基本情况,规划设计的依据,造林技术设计和年度生产安排等);二是附表(土地利用现状、造林典型设计表、种、林分经营措施表、 苗需要量表、用工投资概算表等);三是附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立地类型图、 造林规划设计图等)。 造林规划设计方案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施工单位要认真遵照执行,并在生产 活动中依此进行检查验收。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如有重大变动,需要修改设计方案中某些主要内容时,必须经过原审批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同意。 第二节造林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造林规划设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外业调查之前,应做好如下 准备工作。 一、认真做好实习计划二、集有关资料图面资料 图面资料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应尽量搜集齐全。它包括航摄照片、地形图、林业区划图、综合农业区划图、造林规划设计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航摄照片和 1:10000 地形图。航摄照片是地面的缩影,清楚地反映地面的现实状况。利 用航摄照片能很容易地勾绘出土地利用现状,了解有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的面积 和分布情况,提高规划设计的精度和减少部分野外工作量。所以,有航摄照片的 地区,应尽量采用航摄照片(最好是大比例尺的照片)。没有航摄照片的地区,也可采用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地形图既是造林地区划与调查用图,又是最后附 图成图的底图。 地形图应尽量采用国家新出版的比例尺不小于 1:50000 的图面资 料。若采用 1:50000 的地形图时,应将其放大到 1:25000 1:10000 后使用。调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资料 社会经济状况资料主要包括调查地区总人口、农业人口,劳力情况;农、林、牧 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生产条件;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及经营状况; 农民人均收入情况; 省、市、县及当地农民群众对林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等。农业自然资源资料它包括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气象、植被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 化等方面的资料。林业资料 主要包括林业区划(规划)说明书及其成果、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立地类型调查报告和立地类型表、造林规划设计成果、营林生产(育苗、造林、抚育)单位面积用工量及经费投入、林业生产工作总结等方面的资料。 对上述搜集到的资料必须进行全面分析检查,证明无误后方可引用。 三、做好物资准备为了保证造林规划设计实习外业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 必须做好下列物资准备工 作。调查设计用表 主要包括立地类型调查表、立地类型因子汇总表、立地类型特征表、造林地小班 调查表、造林地面积统计表、立地类型面积统计表、造林典型设计表、造林典型设计与小班结合表、造林技术设计一览表、年度造林任务规划表、苗木需要量核 算表、年度育苗面积规划表、年度种子种条需要量核算表、年度用工概算表、年 度投资概算表等。仪器和工具 外业调查需要的仪器和工具主要有计算器、手持罗盘、海拔仪、皮尺、钢卷尺、 围尺、测高仪、生长锥、绘图板、三角尺、标本夹、土壤袋、军工铣等。文具用品 主要有铅笔、彩色水笔、橡皮、笔记本等。 第三节外业调查一、造林地立地调查 造林地立地是造林地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称,立地条件就是 生态环境条件。在大的区域内,首先要研究气候、地貌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较小的范围内,则在气候、地貌类型已知的情况下,主要对下列生态环境因子进 行调查分析。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地形、坡位、坡度和小地形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及肥 力、质地、结构及石砾含量、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蚀或沙化程度,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 水文因子:包括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组成、土地 被水淹没的可能性等; 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植物群落名称、组成、盖度、年龄、高度、分布及其生长情况,森林植物的病虫害情况等; 除此之外,还有人为活动等因子。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是多种多样的, 若把这些千差万别的立地条件罗列起来一一考 虑,将不仅人为地造成复杂化,使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无从着手,而且实际生产 中也没有这种必要。因此,立地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立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将复杂的自然条件划分成内部条件相近似,而与外部条件有明显差别的立地类型。 然后,按立地类型划分宜林地小班和进行造林技术设计或造林典型设计。 二、立地条件调查的方法立地调查及类型划分,一般应在造林地的区划调查之前进行(局部小面积造林设计,可结合造林地调查同时进行)。这主要是为了在逐块进行造林地调查时,便 于按照不同立地类型划分出不同的宜林地小班。也就是说,便于把大面积千差万 别的造林地,归纳划分为几类或十几类不同的立地类型。这不仅能较系统地掌握造林地的自然特点,而且也可为其他技术设计的调查提供条件。 大面积造林地区,不可能对每块造林地都一一进行立地调查。因而必须考虑到, 既不能使外业调查的工作量过大,又要使调查材料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立地的特 征。 通常是在充分搜集与分析当地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线路调查 (机械选样) 和典型调查(典型选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线路调查 线路调查就是在规划设计区域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线路, 沿线路进行一些概 况性的调查,划分出不同立地的线段,并逐步进行详细调查记载。选设调查线路: 选设调查线路的原则是, 根据造林地分布情况, 地形地势特点, 并照顾到线路的水平分布(造林地区内分布均匀)和垂直分布(由山脚、沟底到山顶、沟顶),尽可能较多地通过各种不同自然条件的造林地。一般应先在图面 上(最好是在地形图或航摄照片上)预设,然后通过现地踏查确定所需选设的几 条或多条调查线路。各条调查线路按顺序统一编号。每条调查线路应保持一定的方向,并基本上按直线进行调查。每调查条线路的长 度,一般应不小于 500m 1000m,以保持一条调查线路上自然条件变化规律的 延续性。调查线路的数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以能反映立地条件的变化规律,说明立地类型的特征为原则。一般各条调查线路上同一立地类型重复出现 次数应不少于三次。划分调查段:在调查线路上进行调查时,应随时注意观察地形(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土壤(土壤厚度、质地、结构和石砾含量等)、植被(优势种和 指示性植物)等各方面的变化规律。当这些条件有明显变化(不是局部的偶然现 象,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不同立地条件特征),而这些变化又足以引起造林树种或造林、经营措施等方面有所不同时,则应准确地划定变化界限,区分出不 同立地条件的调查段,并按顺序进行编号。 调查段划分以后,估测调查段的水平距离和海拔高度(可借助于地形图和海拔仪)。在调查段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即选择能够充分反映本调查段立地条件 特征的地段(应避免选在两个调查段之间的过渡地带),进行详细调查记载。在 本调查线路或其他调查线路上,如遇到同类型的地带,仍需划分调查段进行调查记载。同一类型调查段的调查材料,一般应不少于三个。绘制线路调查草图:为了对线路调查情况有一个比较直观和概括性的了解,便于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在线路调查时,应分别每条调查线路绘制线路调 查草图。 草图的内容, 主要包括线路长度、 地形条件、 调查段间距和海拔高度等。 草图可用方格纸或普通纸按大致比例勾绘。 2.典型调查 立地条件的典型调查通常是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典型补充调 查。或者当局部造林地面积较小,不便设置调查线路时,可直接在造林地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调查。 线路调查以后, 如果发现调查材料中, 尚不能包括本地区所有造林地的立地类型, 或者调查材料不够典型,不能充分反映某立地类型特征,以及某些立地类型调查材料较少(一个立地类型尚不足三个调查段),汇总材料不够充分,都应进行典 型补充调查。 典型调查,应根据所需补充调查的对象和数量,在该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应避免选在线路调查相重复的地点)。当某一类型需要补充二个以上调查材料时,不应在同一地段内重复选设调查点。典型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均同线路调查。 典型调查应另行编号。 三、立地调查的内容和记载方法在造林地立地调查中,一般应以主导环境因子(地形、土壤、植被)为主要调查内容,并对局部小气候和水文等方面作适当的补充调查。 野外调查一般按立地类型调查表(表1)的项目和顺序进行。表中所列项目 较多,但某个地区和某个调查段并不一定所有项目俱全。比如,调查段内没有岩 石裸露,或者没有乔木树种,则应在相应栏内注记字,或划一斜线“/”,表明已进行调查,并非是漏项。 地形因子调查记载编号 填写调查线路与调查段的编号。调查线路以规划设计区域为整体按一定顺序编号。调查段则按每一条调查线路顺序编号。为便于区别线号和段号,可在线路编 号与调查段编号间加一“—”号,如第一条线路上的第七调查段编号为 01-07地点 为了准确查找调查段在图面和现地的具体位置,应注明该调查段所在的地点,如县、乡、村和小地名。已有林业调查区划的地区,则应注明林场、分场、作业区、 林班(营林区)和小班。调查段周围情况为了反映周围环境条件对本调查段的影响,调查记载与本调查段相邻的地类、地 形、植被情况,以及是否有道路、垦荒、放牧、割草、割灌、火烧等情况。坡向 指坡面所指方向。调查时,记载调查段的主要坡向,一般按东、南、西、北、东 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记载。根据坡向对立地影响的大小,归纳材料时可分为阳坡、阴坡以及半阳坡、半阴坡等。坡度 为了按坡度分类或命名, 一般将坡度划分为坡度等级。 如5度以下为缓坡, 16-25 度为斜坡,26-35 度为陡坡,36-45 度为急坡,46 度以上为险坡。 表 1 立地因子调查表 编号 地点 调查段周围情况 海拔高(m)坡向 坡度 坡位地形特点 裸岩比例(%) 侵蚀程度 母质及母岩 地表水、地下水 小气候特点 人为活动情况 土壤剖面记载 剖 面 略 图 层 次 厚 度 颜 色 质 地 结 构干 湿 度 紧 实 度 植 物 根 新 生 体 侵 入 体 酸 碱 度 石灰 反应 土壤剖面特点 土 层 厚 度 腐殖质厚 石 砾 度 含 量 干湿度 质 地紧实度 结 构 根 系 分 布 土壤名称 乔木: 树 种 年 龄 树 高 胸 径 单位面积 分 布 株数 生长状况 灌木:总覆盖度% 种类 高度 覆 盖 度 分布其他 草本:总覆盖度% 种类 高度 覆 盖 度 分布 其他 调查小结(立地条件总特点、类型命名及造林措施意见等): 调查者:调查日前:坡位指调查段在坡面上所处的位置。一般在较长的坡面上,可分为上部、中上 部、中部、中下部和下部等坡位。坡面较短时,则可按上部、中部和下部三个坡位划分。地形特点根据当地的地貌条件, 描述调查段内陆形特征和小地形变化的相对高 度。地形特征的描述,山地一般可分为山顶、山脊、山坡(凸坡、直线坡、凹坡和凹凸形坡等);丘陵可分为丘顶、丘坡和丘间凹地等;河谷地可分为河床、河 漫滩和阶地等;风沙区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黄土高原区可 分为塬、梁、峁、斜缓坡、沟坡、沟底、阶地、河谷等等。并目测内部小地形起伏变化的高度。裸岩比例记载裸露岩石的分布状况和所占面积的比重。岩石分布状况,通常以 带状、团状、均匀和零星等描述;岩石裸露面积比重以目测百分数记载。侵蚀状况主要调查记载有无土壤侵蚀、风蚀或沙化的情况。在有土壤侵蚀的地 区,应按侵蚀类型(片蚀、沟蚀、崩塌)、侵蚀程度(轻度、中度、强烈、剧烈)和侵蚀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记载(土壤侵蚀程度划分标准可参阅附录 1)。 在有风蚀或沙化的地区,应调查记载风蚀程度(轻度、中度、强度、剧烈)或沙化程度(轻度、中度、严重、极严重)(具体划分标准详见附录 1)。小气候特点较大范围内的气象条件,一般通过收集当地有关气象资料即可掌握。对于局部小气候条件,如风口、迎风面、干燥、阴湿、低温、积雪、雹、霜 期等等,与周围其他地段有明显差别的应进行调查记载。一般可采用访问调查的 方法或根据地形条件加以判断。人为活动情况调查记载该地段内有无人为活动情况,频繁程度如何。如砍柴、 割草、割条、放牧和火烧等。立地分类及立地类型表的编制材料的整理与汇总对野外调查记载的材料,应进行全面检查,如有遗漏或误差的项目,应进行补充、修正,必要时应进行野外补充调查。 对野外难以确认的植物和岩石等,应对其标本及时进行鉴定,按鉴定后的名称修 改野外记载的代名或代号。 立地类型因子汇总是对立地类型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本着立地类型内部条件趋 于一致,而与外部又有明显差异的原则,按照野外调查时初步划分的立地类型, 或者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征,采取分级归类、逐步组合的方法,先将相近似的立地逐步汇总,在汇总过程中加以调整,最后归纳出不同的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划分的多少(细致程度),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上的实际需要 确定。一般划分不宜过多过细,以免给生产上带来不必要的繁琐。立地类型因子汇总,通常采用表格(表 2)的形式较为方便,同时便于诸项因子 的对照比较以及特征的汇总。 表 2 立地类型因子汇总表 调 查 线 段 编 号 地形 海 坡 坡 坡 地 裸 侵 拔 形 岩 蚀 高 向 度 位 特 比状 点 例 况 土壤 植 物 土 腐 质 干 石 pH 石 母 地下优 覆 层 殖 湿 砾 灰 水位势 盖 厚质 地 度 含 值 反 质 种 度 度 厚 量 应 度编制立地类型特征表立地类型特征表(表 2),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成果。 在立地类型因子汇总表的基础上,经反复分析调整,则可基本确定所需划分的立 地类型,并根据因子汇总表概括出每一立地类型的特征的变动范围。特征的描述要力求简炼、准确,重点突出。 表 3 立地类型特征表 立地类型名称 代号 地形 土壤 植被 在造林地区的调查中,若发现立地类型特征表中某立地类型划分不够恰当或因子 特征不够准确,则应根据造林地调查材料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 ㈡造林地区划 造林地就是通过土地利用区划和规划确定为造林使用的土地,是在一定的造林地 区内造林地段的总称,包括荒山荒地,采伐、火烧迹地,沙荒和规划用于造林的 其他土地。在造林地区范围较大,情况复杂,造林地与非林地、宜林以外的林业用地混合分布时,为了便于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组织造林、幼林管理等,必须进行造林地经营区划。造林地经营区划应在正式外业调查前进行。由设计单位与造 林部门共同研究分区的划分原则、分区标准等,然后在地形图上将高层次的分区 界线划定。 造林规划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宜林地,其次对有林地、疏林、灌木林和未成林造林 地也要提出经营措施。造林地区划应在土地利用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用地分布情况进行分级区划。群众造林通常大面积的群众造林以县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所以, 一般在县的范围内进行区划,并以行政界线作为区划的依据,分县、乡、村、小班 4 级。如村的面积过大,不便统计和管理时,也可在村以下增设(或林 班)一级,片以下分小班。如有国营林场、农牧场时,在县以下,以乡的行政界 和与乡同级的国营林场、国营农场和牧场经营地界,划出乡、国营林场、农牧场场界。在乡以下,按村界和与村同级的乡办林场、农牧场经营地界,划出村和国 营林场、农牧场场界。村以下,和乡办林、农牧场以下划分小班。和乡同级的国 营林场,如有确定的经营范围,可以按营林区、小班分级区划。国营林场造林国营林场造林一般按林场、营林区、小班 3 级区划。如国营林场面积较大, 必要时可在营林区以下增设林班, 实行 4 级区划。 其他国营单位造林, 可视其规模大小、分散程度,采取按乡、村、小班,或片、小班分级区划管理。国营林场界线原则上根据国家批准的经营范围区划。 营林区以分片管理方便为原 则,以行政界或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界线划定,面积一般为 5000-10000 亩。 林班和片是一个统计单位,主要根据自然地形考虑,统一集材系统,以山脊、水 系、道路等自然界线区划。根据造林地分布状况确定面积大小。凡造林集中的地方,面积宜小;凡造林地分散的地方,面积宜大。面积一般为 1000-5000 亩。 ㈢小班区划与调查 小班是调查规划的基本单位,不仅要以小班为单位调查,计算统计面积,按小班规划设计,而且今后还将按小班造林,造林后按小班建立经营档案和实施经营管 理。所以,划分小班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作业。小班划分与小班界线的调绘划分小班的原则 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是划分小班的原则要求, 小班的划分要反映自然条件的地 域分异规律,又要便于识别和经营管理。小班界线最好能与自然地性线和地物标志,如山脊线、水系、地类界和道路等相一致。 划分小班的依据主要如下:地类不同即按有关规程划分的地类,如农田、牧场、有林地、疏林、宜林地、特用地等划分;权属不同在同一地类内按权属不同,分别按国营、集体、个体和联营划分;现有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按起源、林种、优势树种 等,结合林分经营措施类型划分;宜林地主要按立地类型划分,并参考造林技术措施的不同。小班面积和编号为了便于造林和经营,现有林和宜林地小班面积最大不宜超过 20hm2,其他地类 的小班最大面积一般不应限制。小班也不宜过于零碎,小班的最小面积应根据所使用图面材料比例尺的大小, 以在规划设计图上能明显、 准确地反映出来为原则。 当使用比例尺 1:10000 的地形图时,小班区划的最小面积应不小于 1 hm2(特殊 情况例外);使用比例尺 1:25000 的地形图时,小班面积应不小于 2 hm2。如因 类型过于零碎或地类插花,各地块面积过小时,可划分复合小班,按各类型所占 比例求算面积。 小班的编号以林班为单位进行。一般按图面(上北下南)从上到下,由左至右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小班界线的调绘 小班界线外业调绘的方法有航空相片调绘法和地形图调绘法。 在使用航空相片时,为了减少相片的位移现象,应首先划定相片的使用面积(即相邻的四张相片重叠部分的等分线所构成的面积)。在使用面积内转绘各级区划 界线,然后根据相片上所反映的不同地形条件,不同立地类型影像特征(在立地 调查时应积累这方面的判读经验),在相片上勾绘出小班的轮廓。在进行小班调查时,对区划界线进行实地核实、补充、修正,并以明显地物作为控制,转绘于 地形图上。 在使用地形图进行小班区划调查时,应首先在地形图上准确勾绘出各级区划界 线,然后在现地选择地形较高、视线较广的位置,或者选择对坡,观察不同立地类型变化的界线,以现地和地形图上的明显地物标作为控制,用目测方法勾绘小 班界线,最后,在深入小班调查时进行核对、修正。 具体勾绘小班界线时,在不足以使立地类型有较大出入的前提下,小班界线应尽量通过明显的地形、地物,并尽可能保持小班界线的规整,以便在造林和经营活 动中易于识别小班。小班调查 造林地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划分成若干个小班后,为了进一步核实小班区划并掌 握每一个小班的具体立地条件, 在小班轮廓勾绘的基础上, 应深入小班进行调查。 小班调查的内容大致与立地调查内容相同。在已进行过立地调查的地区,小班调查的内容可适当从简。 应根据不同地区造林地的具体特点或对不同造林目的的要 求,在小班调查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调查深度上也可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 造林地小班调查记载的内容如表:表 4 造林地小班调查表 县乡村林班 小面 班 地形 土壤 植被 海拔坡 坡 坡 土 质 干 石 灌木 立 选备 地 用 草本 散生木 号 积 (m) 向 度 位 层 地 湿 砾 总 优 () 厚 度 含 盖 势 量 度 种 (%) (%) 总优 树 高 胸径每 盖 势 (cm)亩 度 种 种 度 株 (m) (%) 数类 型 代 号 典 注 型 设 计 号 调查者:调查日期: 注:本表不适于有林地和疏林地调查。调查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删。小班地形调查主要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及坡位等,均记载小班的平均值,填 写方法和要求与立地调查相同。小班土壤调查在已进行立地土壤剖面调查的情况下, 造林地小班一般不必再进 行土壤剖面调查。可通过简单的土坑和自然剖面调查记载土层厚度、质地、干湿度和土层石质含量等即可。但对于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的小班,可根据需要 进行一定的土壤剖面调查。小班植被调查调查方法、内容和填写要求,可参照立地调查相关部分。小班立地类型确定根据小班地形、土壤和植被调查情况,按立地类型特征表确 定小班所属立地类型,可填写立地类型名称或代号。选择典型设计小班选择典型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小班进行造林设计的过程。这 些工作是在野外调查结束以后,内业设计阶段进行的。根据林种和树种的布局原则,结合小班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典型设计。 ㈣专题调查 为了提高造林规划设计的质量,使规划设计达到科学实用,在外业调查中应结合当地林业生产的特点,进行有关专题调查,如调查不同立地上树种的生长状况、四旁树生长状况、经济林栽培技术及产量、育苗、造林技术经验总结、林木 病虫危害及其防治、林业生产责任制等方面的调查。 专题调查应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单独制定调查提纲。四、内业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业工作, 是对外业调查材料和初步设计意见作进一步的检查整理,统计分析和归纳研究,为调查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造林规划设计。内业工作包括外业资料的检查与整理,绘制设计附图(立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造 林规划设计图),面积计算,资料统计汇总,规划设计,编写规划设计说明书。 ㈠外业调查资料的检查整理图面资料的检查检查相邻两个乡的地类、地形、地物界线是否衔接。地形图上各种行政区划线、地类、小班界线是否调绘得完整无误、清晰,有无 遗漏。图上符号是否符合《林业用图图例》要求。小班编号有无重叠或遗漏现象。图上小班号应与调查表编号一致。调查材料的检查整理调查表各项调查因子是否按要求填写,调查项目有无遗漏。立地类型,经营类型应用是否合理。初步规划意见是否切合实际。 在小班调查资料检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即时去现场纠正。如调查材料检查无 误,以林场或乡为单位,按小班编号顺序(内业资料整理时可重新编号)装订成册。 ㈡透绘工作底图 图面资料检查无误,则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新编小班号。小班外业调查 的编号也要作相应的变动,使图面编号与小班调查表编号一致。然后以乡、林场为单位进行透图。分图幅原则 图幅一般以 75cm×105cm 为宜。面积较小的林场、乡,一个单位透绘一幅完整的图。否则应选择适宜的村界作为图幅界线,透绘二幅或三幅图。透绘内容 除等高线、海拔高不透绘外,其余外业调绘的内容均应透绘。行政界县、乡、村、林场界线。地形包括山脉、山峰、侵蚀沟、河流等。河流应标出流水方向线,主要山峰应注明高程。地物包括城镇、村庄、庙宇、历史文物、道路、水渠、水库、池塘、桥梁、抽 水站、气象站、三角点等。三角点应注明高程。地类小班界线。透图要求需按先地物,后地形,再地界的顺序进行。凡以自然地形、地物为界的各类界线,均应绘在地形、地物的一侧,除出入处需连续外,中间以断续表示。各类符号的形状,严格按照原林业部颁发的《林业地图图式》规定绘制。凡图式中没有的符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定。四周要绘出接界的走向,并注明相邻县、乡的名称。图名、图例、比例尺、制图单位及日期均要注记。地形、地物密集地区,图面上小于 3cm 的山脉、小河、小沟、小路,可不绘制。 ㈢面积计算与统计 按照传统的方法,一般在透绘的工作底图上用求积仪进行面积计算。精度控制 为保证面积求算达到一定精度要求,一般以地形图图幅面积作为控制,然后在图 幅内按各级区划从大到小逐级控制求算面积。比如,进行一个以县为单位的造林规划设计,分县、乡、村、林班四级区划,林班以下区划为造林地小班。对该地区所使用的每一张地形图,应首先查出或计算 出每张图幅的面积,以此面积作为控制面积,分别求算图幅内各乡的面积(有些 并不是完整的乡面积),各乡面积之和应等于图幅面积。当误差不大于 1/200 时,按面积比重进行平差(即把在允许范围内的面积误差按各乡面积所占比重的 大小进行分配)。再以图幅内经过平差后的各乡面积作为控制,分别求算各村的面积, 以此类推逐级控制求算面积。 村、 林班和小班求积, 可按 1/100 精度要求, 在误差限度内,按面积比重进行平差。经过对所有使用的地形图幅均按此办法求算面积之后,将地形图间相接应处的乡、村、林班和小班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完 整的各级区划面积和总面积。 当图幅内有县界或大面积非林业用地(农业用地、牧业用地等)不包括在规划设计区域时,则以图幅面积为控制,先分别求算规划区域内和区域外的面积,然后 再以区域内的面积为控制,逐级求算面积。 由于面积计算的单位较多,计算过程也较为复杂,为了便于汇总和检查,应按面积计算表(表 5)进行计算。 表 5 造林地小班面积计算表 县乡村林班 小班 求积方 读数 折算面 误差修 修正后 备注 法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 积 正值 面积造林地面积统计各级区划面积计算之后, 将造林地小班面积计算表中各小班修正后的面积转抄在造林地小班调查表相应的小班面积栏内。 然后按林班分别不同立地类型汇总小班面积。林班各立地类型面积合计,应等于林班面积。经过逐级分别立地 面积汇总,逐级面积的核对,最后得出林班、村、乡、县等各级区划的不同立地 类型面积合计。㈣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林种规划 在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以及自然灾害的特点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当地的人口、耕地、粮食产量、生活 水平和对木料、燃料、饲料、肥料的需求情况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所需培育的 林种,并且具体落实到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一般应参照当地的综合农业区划、林业区划以及上一级规划所确定的原则, 在立地条件调查和造林地调查的基础上具 体落实林种布局。造林树种选择 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为了实现树种与造林地 条件的统一,必须进行适地适树的调查研究,掌握的本质。通过 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调查,的本质已经掌握。哪些树种能适生当地的造林 地条件,需要通过弄清树种的地理分布和适生条件来确定。树种的地理分布每一树种对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适生范 围。选用乡土树种造林,成功的把握性较大。通常,各树种自然分布分布区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宜的地区。如杉木的中心分布区是福建北部、湖南南部、贵 州东南部,而河南信阳地区尽管也生长杉木,但由于地理位置已处在杉木分布的 北部边缘,因此,生长状况远不如中心分布区。所以选择某树种在其自然分布的中心区造林最为适宜。 省、县级的林业区划或各省划分的造林类型区及适宜树种表,为不同地 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了很大方便。树种的适生条件同一气候区内的不同局部地方(如平地和山地,高山和低山, 山谷和山岗,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等等)的日照、空气湿度、风力、土壤肥力、酸碱度等都不一样,而不同树种对上述条件均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 一定条件下,适于平原生长的泡桐、旱柳等在山地生长不良,适于山地生长的云 杉在平原也生长不好。刺槐、侧柏、板栗等适于阳坡,而油松、落叶松等则以阴坡造林效果较好。我国北方群众所说的高山松柏,核桃沟,沿河两岸插杨柳和南方群众所讲的当阳油茶背阴杉,松树山顶能安家,正是群众对树种适生 条件的经验概括。 所以,在选择造林树种时, 除了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之外, 还要充分考虑树种的适生条件。超越了树种的适生条件,不是难以成活,就是生 长不良。 林木生长状况的好坏,是立地条件、树种特性、造林技术、经营措施等诸因子综合作用的反映。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造林技术和经营 措施的了解,一般可采用查阅经营档案或访问、开调查会等方法;通过参阅有关 技术文献, 能够掌握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立地调查后, 可以得知立地状况; 林木生长状况好坏的评价,则需要进行实际量测调查,以其调查结果,结合上面 所讲的各因素情况进行分析后,评定树种的适生性,从而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林木生长状况调查造林地现有疏散零星树木的生长与分布情况, 通过立地调查 和造林小班调查已有初步了解。但以此作为选定造林树种的依据尚不充足,还应对造林地区或就近先有人工林、天然林或疏散树木,进行有目的的、重点的(拟 选树种、拟选立地条件或不同造林技术措施等)林木生长状况的调查。调查方法 一般有单株木测定、标准地调查以及解析木等调查方法。单株木测定:单株木测定方法简便易行。通常在无林或少林地区借助于单株木测 定,调查分析树种的生长状况。但是,散生的单株木与正常林分的生活环境差别 很大,很难反映林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在林分中进行单株木测定,首先要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种所需测定的株数,以及选择单株木的原则。单株木选定 之后, 实测树高、 胸径、 (可通过访问、 年龄 用生长锥或借助伐根查数年轮确定) 、冠幅、枝下高和干形等;调查有无病虫害以及根系分布深度、幅度;计算单株木 树高、胸径生长量以及材积平均生长量等。通过调查分析,判断该树种所在立地 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标准地调查:是在现有人工林或天然林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 进行典型调查的方法。 标准地调查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林分所处立地条件的特征 和林分生长状况,又可结合多方面的调查项目一并进行 (如资源调查、 立地调查、 经济效益调查及防护效益调查等),所以标准地调查通常较为普遍采用。 标准地选择, 应根据所调查了解的对象,有目的地进行。 如当地部具备选设条件, 也可以在条件相似的相邻地区选设。标准地数量的多少,以能较为充分评定调查 目的为原则;每块标准地面积的大小,取决于调查目的、方法,以及林分年龄、特点等条件。根据需要可设置面积大小不等的标准地;为了便于计算,标准地的 形状以正方形或长方形为宜; 标准地周界, 可用罗盘仪测角 (或手持罗盘定向) , 用皮尺或测绳量距(坡度大于 5 度时,应把斜距换算成水平距),闭合差应不超过边线总长度的 1/200。 标准地设置后,应进行林分因子的测定和林况、地况调查。林分因子量测与计算 的主要内容,包括每木检尺、量测树高、计算个树种的平均直径与平均树高、目测或实测树种平均年龄、林分郁闭度(树冠投影与林地面积的比值,以十分法表 示)、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及平均生长量(或树高、直径的评价生长量)并换算成 单位面积蓄积量与生长量等。林况及地况调查内容,记载方法可参阅立地调查与造林地调查有关部分。 总之,只有在立地调查和造林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林种布局和造林树种选择的 原则,充分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及通过对现有树种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才能最后确定本地区不同立地类型的主要造林树种和比例。 ㈤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是在造林地立地调查及有关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林种规划和 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根据林种规划和造林树种的选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造林技术措施。它是造林施工和抚育管理的依据。 造林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造林地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树种组成,造林季 节,造林方法,幼林抚育管理等。 造林技术设计前,应全面分析研究本地或就近人工造林(最好是不同树种)主要技术环节、技术经济指标和经验教训,以供造林技术设计参考。整地设计 整地设计要根据林种、树种不同,视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异程度,因地制宜地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等。除南方山地和北方少数农林间作造林用全面整地外,多 为局部整地。在水土流失地区,还要结合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整地。在干旱地区, 一般应在造林前一年雨季初期整地。通过整地保持水土,为幼树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 整地规格应根据苗木规格、造林方法、地形条件、植被和土壤等状况,结合水土 流失情况等综合决定,以求满足造林需要而又不浪费劳力为原则。造林密度设计 造林密度应依据林种、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设计。一般防护林密度应大 于用材林,速生树种密度应小于慢生树种,干旱地区密度可较小一些。密度过大固然会造林造林木个体养分、水分不足而降低生长速度,但密度过小又会造成土 地浪费,单位收获量下降。造林方法设计设计造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设计内容。 一般应根据确定的林种和设计的造林 树种,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而定。目前,我国已大体取得了各主要造林树种造 林的经验。例如一般针叶树以植苗造林林为主,刺槐可以埋根;一些小粒种子的真叶树种如油松、侧柏等树种,有时飞播或直播造林。在设计中可充分应用已有 的特别是当地取得的成功经验,切不可千篇一律。 在设计中, 对北方干旱山地造林、 黄土丘陵区、沙荒、 盐碱地以及平原区造林等, 均要根据适用造林树种区别对待。 此外, 有机械造林或飞机播种造林条件的地方, 可设计机械造林或飞机播种造林。幼林抚育管理设计 幼林抚育管理设计主要包括幼林抚育、造林灌溉、防止鸟兽危害、补植补种等, 其中主要是幼林抚育。在设计时可根据造林地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和突出,比如灌溉,如无条件可不设计。幼林抚育根据树种特性及气候、土壤肥力等情况拟定具体措施,如除草方法、 松土深度、连续抚育年限、每年次数与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等。培育速生丰产林,一般要求种植后连续抚育 3-4 年,头 2 年每年 2 次,以后每年 1 次;珍贵 用材树种和经济林木应根据不同树种要求,增加连续抚育年限及施肥等措施。造林灌溉对营造经济林或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以及在干旱地区造林, 需要采取灌 溉措施的,可根据水源条件进行开渠、打井、引水喷灌或当年担水浇苗等,进行造林灌溉设计。防止鸟兽造林后,幼苗以及幼树常因鸟兽害而失败。因此,除直播造林应设计 管护的方法及时间外,有鼠、兔及其它动物危害地区造林,应设计捕打野兽的措施。补植由于种种原因,造林后往往会造成幼树死亡缺苗,达不到造林成活率要求 标准。为保证成活率,凡成活率 41%以上而又不足 85%的造林地,均应设计补植。 对补植的树种、苗木规格、栽植季节、补植工作量和苗木需要量也要做出安排。㈥造林典型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造林地块(小班)为单位进行的造林技 术设计。另一种是分别不同立地类型进行的造林技术设计。也就是说,把地块不相连接,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经营目的一致的小班作为一个类型,以类型为单位 进行造林技术设计。这种设计对某一类型来说,体现了因地制宜,对设计本身来 说,能起到典型作用,所以俗称典型设计。前一种方式,适用于局部小面积 宜林地的造林设计。由于面积不大,小班数量不多,一般可在造林地小班调查的基础上,按小班进行造林技术设计;造林典型设计则多用于造林地面积较大,小 班数量较多的造林技术设计。 典型设计的意义在于,某个立地类型的造林典型设计,适用于这个立地类型中经营目的一致的所有小班,因而不必逐个进行小班造林技术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内 业设计工作量。典型设计具有条理化、标准化、直观、明了、好懂、易推行的特 点。因此,在我国各地广为应用。典型设计的编制 典型设计是在立地调查、造林地调查、林种规划、树种选择、各项造林技术及幼 林抚育、保护等项措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出一整套造林技术方案。典型设计一般按立地类型分别进行编制。林种比较复杂的地区,典型设计应分别 林种、分别立地类型编制。立地类型、林种及主要造林树种都较简单的地区,可 按主要造林树种编制典型设计。不论按哪种方法编制的典型设计, 均需依次编号, 以利于造林小班应用典型设计时查找方便。 编制的典型设计,一般以表格形式体现。分别项目(造林主要技术环节)提出造林技术措施和规格要求,即典型设计表(表 6)。有些地区,为便于群众理解、 掌握和施工,典型设计除有表格中的文字部分以外,并附以造林图式(图 2)。 表 6 造林典型设计表 立地类 编号 树种 型 造林时间 混交 整地苗木 株行距及 每亩需 抚育管 及方法 方式 方法 规格 每亩株数 苗量 理典型设计的应用 应用典型设计的方法比较简单。以通常按立地类型编制典型设计来说,因为某一立地类型的典型设计适用于该立地类型中经营目的的一致的所有小班,所以,只 要用套类型的办法,每个小班都可以对号入座。但是,也往往会出现同一立 地同一立地类型的小班可选用不同的典型设计, 或者一个典型设计适用于几种立 地类型的现象。这样,施工中就有选择的余地。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小班所处的位置、林种布局,造林树种的比例以及种苗来源等情况,经过综合分析而具体 确定。而后,将小班确定采用的典型设计(编号)准确地填写在造林地小班调 查表(表 4)相应栏内。造林、经营施工时,某林班的诸小班只要按表 4 注记 的选用典型设计编号去找相应编号的典型设计,便都可以对号入座了。或者 还可以另行编制造林地技术设计一览表(表 7),分别林班进行登记。施工 时只要带上与施工小班相应的表 7 就可以了。 至于哪一种形式适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表 7 造林技术设计一览表小 树 配置 混交 株行 每亩 每亩需 整地 造林 幼林 班 距(m) 方法 规格(cm) 方法 季节 株数 苗量 方式 号 种 方式 比例 ㈦种苗规划设计 必须做好种苗规划,按计划为造林提供足够的良种壮苗,才能保证造林任务的顺利完成。造林所需种苗规格、数量,应根据造林年任务量和所要求的质量进行规 划和安排。种苗规划的内容 种苗规划的内容一般有:年育苗面积, 其中各主要造林树种育苗面积; 苗圃规划; 产苗量及苗木质量标准;年造林和育苗需种量,其中各树种需种量;种子来源及 种子质量;母树林和种子园规划等。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只进行种苗规划,不进行单项设计。通过种苗规划,为育苗、种子经营以及母树林建设等进行单项设计提供依据。因此,在造林规划设计后,应对种苗生产量做出具体安排。如需要,可进行单项设计。种苗需要量的计算 种苗规划前,必须根据造林规划设计掌握种苗规格质量、分树种造林面积和单位 面积所需种苗量。同时,了解当地种子质量如纯度、千粒重、发芽率等。计算年需苗量根据年植苗造林面积、 单位需苗量 (初植用苗加补植用苗) 计算。 应计算年总需苗量和各树种年需苗量。计算年需种量需种量包括直播造林、飞播造林和育苗所需种子数量。按规划的 年直播造林、飞播造林面积及单位面积需种量计算造林年需种子数量,按年育苗面积及单位面积用种量计算育苗用种量。同时,应计算各种主要造林树种年需种 量和总的年需种量。育苗规划育苗面积计算从造林规划要求考虑, 主要计算每年下种 (包括插条) 育苗面积。 留床面积根据苗木留床年限分别计算。 第四节造林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 造林规划设计成果,主要反映在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立 地类型图和造林规划设计)、表(各种统计表),以及有关专项调查研究报告等方面。 一、编写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是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合理安排生产、指导 施工等方面的综合性文件。要求论据充分,文字简炼,通俗易懂。主要内容有: l.前言 简述造林规划设计的经过,工作所依据的文件和要求,规划设计人员组织,工作方法,存在问题。 2.基本情况 简述造林规划设计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海拔高、主要山脉、河流、水文、气象、地质、土壤、植被分布等特点);社会经济 情况(总人口、劳动力、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群众生活、交通、通讯,林业生产历史及现状和它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 3.区划 简述造林规划设计地区的区划原则、方法、结果。 4.立地类型划分阐明划分立地类型酌依据及所划分的立地类型。 5.造林技术设计 论证造林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 6.造林总工作量及年度施工任务量安排。 7.种苗需要量及年度育苗量。 8.按生产环节说明用工量和总用工量。 9.投资概算。 10.预期效果分析 二、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在造林地调查基础上进行编绘的。 为减轻描绘图面材料的任务 量,可直接应用已编绘好的基本图复印后作现状图;绘制现状图的方法是在复印的基本图上,对有林地小班分别优势树种和不同龄组进行注记和着色,其他地类 小班也要注记相应符号和着色。在实际工作中,图幅大小以 160×120cm.较为 适宜。 1.着色的颜料 常用照相透明水彩纸溶于清水作颜料,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树种。 2.配制颜色 若配制颜色为棕色时,即以水彩纸标棕色 2 份加上深黄色 1 份溶于清水中即可。 其他如墨绿色:深绿色(3 )+黑灰色(1 );桔红色:深红色(3 )+淡黄色(1 );红色:深红;黑灰色:黑色:深蓝色:深蓝; 3.着色程序 一般是先浅色后深色。如以优势树种落叶松的不同龄组着色为例, 社颜色为棕色。 首先将定为该树种的代表颜色按分别龄组, 把配置好的深棕 色用清水调配为浅、 中、深数种,着色时按先浅后深的顺序《即先幼龄组后中、成龄组),自小班的 上方从左往右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方进行普染。 当一种树种完成全部着色并干燥之 后,再进行另一树种的着色。对于河流及其他水面,一律着以浅蓝色,公路着以棕色。 三、绘制立地类型图立地类型图可直观地反映立地类型分布及其数量(面积),是在基本图的基础上绘 制而成的。 绘制立地类型图时,林业用地小班除原有小班号和面积外,要加注立地类型号, 各小班的立地类型号根据小班外业调查表中相应小班的立地类型抄录。图面清绘 整饰后,以小班为单位,将不同的澧类型着以不同的颜色,在图例中列出各立地 类型编号和色标。 利用立地类型图可以直观地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计算各立地类型面积和各地貌各地形类型面积。据此也可绘制适生树种图、林种分布图,规划和安排造林树种、 林种及其布局,使造林规划设计成果更形象化。四、编绘造林规划设计图以规划设计地区现状图的内容为基础(也可应用复印的空白现状图), 在图面上用 数字、符号或颜色反映造林规划安排的重点内容(造林树种及施工年代)o 其反映 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各种行政界线和各级经营区划线(如县、乡、村、林场、经营区以及林班、小班线等) 2.乡、村名称和林班、小班编号。 3.小班注记。把每个小班设计的内容用一个分子式表示,例如: 4.规划的母树林、种子园、固定苗圃以及护林设施等项标志或注记。 造林规划设计图的绘制要求同现状图。为了区别于现状图,该图中规划的符号一般用虚线或用颜色虚线加以表示。 五、编制各种表格 造林规划设计成果中的表格视调查规划的广度、深度不同而异。在造林规划地区进行全面区划、调查的,财森林资源方面的调查结果,应按原林业部,1983 年 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斗的有关表格填写并统计;假如在造林规划设计地区内只进行宜林地的区划、调查。则可按当地有关部门要求的表格形式 和内容进行统计。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表格( 8-16)。 第五节 MAPGIS 造林规划设计制图中 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制图方 面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手工制图显得相当费时、费事、且精度不高。常规的制图 是依靠制图者通过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在头脑中先建立抽象模型,再运用绘图技巧在纸上实现的;计算机辅助制图则是在一定比例尺的限制下,从 GIS 的应用目 标出发,对数据进行抽象和概括,生成各种专题用途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其制图的效率和精度大大高于手工制图。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具较多,其 中在林业上以 MAPGIPS 的应用较为常见。一、MAPGIS5.32 软件简介 MAPGIS532 是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制的应用软件。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及数据输出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输入 提供的数据输入有数字化仪输入、扫描矢量化输入、GPS 输入和其它数据源的直 接转换。其中最常用的是数字化仪输入和扫描矢量化输入 2.数据处理该部分可编辑修改矢量结构的点、线、区域的空间位置及其图形属性、增加或删 除点、线、区域边界,并适时自动校正拓朴关系;可辅助用户检查数据错误;能 对图形中的位置结构建立拓朴关系; 同时, 还提供了 3 种数据校正方法及编辑、修改生成子图库、线型库、填充图案和矢量字库等功能。 3.数据库管理 它是通过空间数据库管理和属性数据库管理两个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图形数据库 管理具备图幅剪取、图幅接边、图幅校正和图幅提取等功能;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具有建立,动态属性数据库、属性定义、记录编辑、专业 库生成等功能。 4.空间分析 矢量空间分析中的主要功能有:DTM 数据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属性数据分析、综合查询检索、网络管理分析、分析结果输出等。 5.数据输出 可通过版面编排、数据处理、不同设备的输出、光栅数据生成、光栅输出、数据文件交换等功能来实现文本、图形、图像、报表的输出。 利用 MAPGIPS 制图一般的处理过程如下:先应用输入系统采集数据,再通过编辑系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编辑整饰后依次通过库管理、空间分析等操作,最后将所 需要的图形、图像等数据通过输出系统输出。 二、数字基本图的绘制数字基本图是一种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文件,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 进行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制图的基础 p 这种数据文件有一定的数据格式, 有特别的 比例尺和精度,包括各空间要素在某一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属性,它们可以通过接 受其格式的软件系统来管理、提取、分析和编辑制图。目前,利用 MAPGIPS 编绘 数字化基本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扶游标跟踪数字化法和扫描数字化法。 ㈠地形图的清绘 地形图在数字化之前,需对一些不清晰的等高线进行描绘,并在记录本上记录等高线的高程值,以便在下一步输入等高线的过程中,输入高程值。 ㈡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经过输入和编辑之后,就形成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图形数据库表示了研究对象的几何位置关系,一个图形数据库就是一个几何图层;属性数据库是以文 本的形式来表示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在图形数据要打开上述工程文件,应先 启动 MAPGIS 软件,然后选择编辑系统,击左上角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工程 或文件,根据窗口的提示,在自己的目录下双击“* . mpj”。此时,工程文 件“*mpj”有可能打不开,但是计算机会提示修改路径,只·要选择统 改路径·”,将路径改在自己的目录下确认即可。当再次执行打开工程或文 件时,就可将“*mpj”打开(如果屏幕上没有显示出数字基本图,就要选择复位窗口”)。文件打开后,图上有些内容也许会显示不出来,主要是因为使 用的计算机符号库内缺少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供实习中使用的基本图资料就有可能在许多计算机上都显示不出居民点。 ㈡数字专题制图的预备工作 数争专题和数字基本图是有区别的,基本图包含的内容较多,有些与专题无关。 (如高程点、等高线等),所以在数字专题制图之前有必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 l.在编辑状态下点击输入点或在线编辑状态下点击输入线, 补充本该显 示却没有显示的内容(如居民点)。 每执行完一个命令都可以选择更新窗口使 之更新。(以下的叙述中不在重复) 2.在线编辑状态下,利用输入线剪断线、和联接线等功能勾绘 出耍规划的区域,然后根据野外小班勾绘的结果在数字地形图上勾绘出小班边界,所输入的线可通过光滑线进行光滑处理。勾绘小班界时应注意线条的准确性,相邻几个小班界的交汇处要处理得尽量靠近。 3.利用线编辑和点编辑功能删除所有与专题地图无关的内容, 如高程点和规划区内外的等高线等。 4.编辑子系统其它菜单下选择编辑符号库查看所有的子图、 图 案和线型,-看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制图所需,如果不能满足,就要按制图的目 的和要求进行补充和编辑。 (1)若是编辑、修改库中已有的库内容,则直接从符号库内提取所需要的子图、 图案或线型进行编辑、修改。 (2)若是编辑新的子图、图案或线型,则在文件菜单下选择装人点、线、面文件进行编辑,直接在屏幕上输入生成。 (3)修改符号编辑框将编辑框移动及改变大小直到合适的位置。 若用鼠标直接抓取框内任意位置,都可移动方框位置,若抓取方框的四角,则为 修改方框的大小。 (4)用系统中的点、线、面编辑功能进行相应的编辑。 (5)编辑完毕,将编辑好的图元保存到相应的子图、图案或线型库中,成为系统库中的新子图、图案或线型。 5.要修改线型,比如道路和界线,选择线参数编辑中的修改参数用光 标捕获一条曲线,然后修改其参数。如果要看到修改后的结果,在设置菜单 下选择还原可见, 单击、 更新窗口即可(如果是初次接触 GIS 软件, (4) (5)步骤的操作可以在拓扑关系生成后再操作)。 ㈢拓扑关系生成 地理信息系统与=般的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建立 几何图形元素之间的拓朴关系。拓扑关系的生成即小班图斑的生成,如果预处理 工作没问题,该过程完全是自动生成的。 1.数据准备 将那些与拓扑无关的线(道路、流域界等)放到其它图层,而将有关的线放到一层 中,即就是将需要建立拓扑关系的线条所在的图层的编号改成相同的,然后选择保存当前层中的保存线文件,将该层保存为一新文件,以便进行拓扑处 理。 2.数据处理 将保存的新的线文件打开,此时需要在图形文件中打开(在提示窗口的下端点击 “▼”,后。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形文件,线和面都属于图形文件), 将图放大, 仔细检查各处结点, 删除超过 lmm 的多余线段,去掉端点回折的线头, 各线段在结点处要尽量接近,但不要连接,此时可采用线编辑下的靠近线延长线剪断线等功能进行编辑处理。紧接着就可以执行其它菜单 下的自动命令,自动剪断线、自动平差等,在执行这些功能时,可按下边的顺序进行: (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除线重叠坐标)→(自动线结点平差)→(线转弧段)→(装入转换后的弧段文件)→(拓扑查错) 在装入转换后的弧段文件(在图形文件中打开线转弧段后的新的“*.wp”)时, 需 在设置菜单中选择弧段可见,进行下一步的查错工作。 3.拓扑查错该功能是拓扑处理的关键步骤,只有数据规范,充错误唐才能建立正确的拓扑关 系,而这些错误用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查错系统在显示错误的同时也显示错误位 置,并在屏幕上动态的显示出来,在错误信息显示窗口中,移动光标到相应的信息提示上,双击鼠标左键,系统自动将出错位置显示出来,并将出错的弧段用亮 黄色显示,同时在错误点上有一个小黑方框不停的闪烁。在修改错误时,不必关 闭错误显示窗口,单击右键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1)出现坐标重叠现象,执行(清除弧段重叠坐标)即可; (2)弧段相交,若两条弧段相交,只需剪断弧段,若弧段自己本身相交,则需执行(弧段移点)(弧段删点)功能编辑修改; (3)重叠弧段,将重叠部分剪断并删除; (4)悬挂弧段,若该弧段是多余的则执行(删除弧段 3 功能将弧段删除;若该弧段 不是多余的,则证明预处理工作不彻底,需要将弧段转线,重复前面的数据处理 工作,然后再执行线转弧段后的拓扑查错工作; (5)结点不封闭,利用(结点平差)功能使其封闭。 4.拓扑重建 拓扑关系的建立是本系统的核心,只有建立了拓扑关系,才能进行空间分析和统 计等功能。从数字化得到的线数据,通过线转弧段转为弧段数据,这些数据仍是一条条孤立弧段,毫无拓扑关系而言。拓扑重建就是要建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 关系以及弧段所构成的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并赋予它们属性。 该功能的操作 相当简单,当经拓扑查错后,没有发现错误即可执行该项功能。在其它菜单 下选中该项后, 系统自动建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弧段所构成的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同时给每个区域赋予属性,并自动为区域填充颜色。若发现数据 有问题,利用相应的编辑功能,重新修改数据后,再重建拓扑。 5.拓扑文件的装入 将工程文件““*mpj””打开后,在左边的窗口选择文件“*wp”单击右键, 弹出对话框,选择添加项目,调出已经生成拓扑关系的区文件确定即可。 (四)数字专题图的生成 数字专题图的生成是在装入拓扑文件的工程文件的基础上, 根据调查的资料和专题图的目的和要求修改线和面的相关参数,输入和编辑所需要的点图元,最后进 行图面整饰便完成了对某一专题图的编绘。 1.立地类型图的编绘在已经拓扑处理过的工程文件基础上,根据调查资料设置图例,每一立地类型赋 予一种颜色(输入线输入区结合完成,输入区之前要执行线工作 区内提取弧段功能);图例框可通过输入线输入;其中所需要的文字、符 号都可通过点编辑中的输入点图元进行输入,若不符合要求,可通过移动 点删除点修改点参数等功能进行编辑,直到达到要求为止。然后 根据调查资料和图例,通过区编辑中的修改区参数进行有目的的修改,最后 进行小班注记(小班号)其中小班面积可由区编辑中属性信息获知, 但是数据单位 是 mm2,因此小班注记时必须进行相应的换算。 立地条件类型图的编绘完成后, 通过输出系统打印或通过软盘、 光盘保存都可以。 2.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绘 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以立地分类图为基础首先设置图例,每一树种、每一林 种都赋予尸个特殊的符号(事先编辑好的),每一类用地都赋予一种颜色。然后, 根据图例和调查资料进行相应的面域修改,而且要根据用地现状的要求重新进行 小班注记,注记的方法如前所叙,只是注记的内容有所改变,如:宜林地(小班 号)、有林地(小班号)、疏林地(小班号)和暂不可利用地(小班号) 3造林规划设计图的编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规划设计是相当方便的,首先进行图例设置,所规划设 计的造林树种应赋予特定的符号和颜色以,便更清晰地表达,然后对小班注记给 以适当的修改,其中有林地小班注记不必要修改;如果对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进行造林设计,其注记分别为:疏林地(小班号)、灌木林地(小班号),如果没有规划 设计内容,注记可以保持不变;但是对于宜林地小班注记一定要修改(小班号)。 最后进行全面的整饰检查,如一切都符合要求就可以通过输出系统进行输出 参考文献 1.中国林学会主编.造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2.沈国舫,等.中国造林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3.薛德自.造林调查规划设计方法(胶印本)2000 4,李乔,等,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图概括(B).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3) 5.王红梅.MAPGIS 在数字地图制图方面的初步研究(B),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0 6.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MAPGIS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教程,武汉:武汉华 地图形数据公司,1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