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补脑高手
根据有关研究,对大脑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主要有以下8种:脂肪、钙、维生素C、糖、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许多富含这8种物质的食物都可算作是健脑食物。
核桃。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能使脑的结构物质完善,从而使人具有良好的脑力。所以人们都把它作为健脑食品的首选。
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不但营养丰富,其健脑作用也大大优于动物肉质本身。因为动物内脏比肉质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红糖。红糖中所含的钙是糖类中最高的,同时它还含有少量的B族维生素,这些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利。
瘦猪肉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牛肉具有健脾益胃,健脑的功效。鸡肉可以温中益气、健脑补脑。鸭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补脑的作用。骨髓可以补肾壮骨,补益脑髓。
香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钾离子的含量较高,另外香蕉中还含有一种能够帮助人体制造“开心激素”的氨基酸,可减轻心理压力,常吃香蕉补脑很有帮助。
蛋黄含有蛋黄素、蛋碱等;脑细胞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能给大脑带来话力。
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可分解胆固醇,使脑血管通畅。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天吃一定量的大豆或豆制品能增强记忆力。
胡萝卜含有比较丰富的胡萝卜素,能预防和消除大脑疲劳。
白天爱打盹小心得老年痴呆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得香,这可能不只是睡眠问题,也许是患病的征兆。
据美国《自然》杂志报道,近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召开的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加拿大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紊乱可能是认知障碍症(老年痴呆症)的先兆。
一般认知障碍症患者在患病早期常抱怨睡眠。比如平时午睡约20分钟,而患病后会睡上3个小时。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达尔豪西大学神经生理学家罗克珊·斯特尼克扎克及其同事想要了解,这种睡眠变化是否能预测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为此,罗克珊·斯特尼克扎克与同事们对12个欧洲国家1.46万名50岁以上的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那些夜间睡眠质量不佳、白天感到疲倦、午睡太久、服用助眠药物的受访者,两年内更可能患上认知障碍症。睡眠问题越显著,患病症状越严重。
罗克珊·斯特尼克扎克表示,其中白天睡眠时间变长是最典型的前兆。美国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药学院神经病学专家大卫·霍尔茨曼称,睡眠障碍是脑部变化的早期标志,或者会推进患者的病情发展。
老人坚持咀嚼 预防老年痴呆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老掉牙”,门牙脱落,磨牙(臼齿)龋蚀松动,牙齿残缺不全,却不愿去医院口腔科诊治,他们有的怕治牙时疼痛,有的怕麻烦,还有的怕花钱,就这样能将就则将就,一日三餐尽吃些稀巴烂的食物,或食物入口后不加咀嚼,就囫囵吞下肚。
殊不知,这样做有碍健康,这是因为:
一、用牙齿咀嚼,有切割与磨碎食物的作用,而且一面咀嚼一面促使唾液腺分泌唾液,还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倘若食物不嚼烂就下咽入胃,就得不到含有消化酶的唾液拌和,大块食物进入胃里,不能跟含有胃酸和消化酶的胃液充分接触,势必影响消化。
二、牙齿残缺或满口无牙,只能吃有限的几种食物,品种单调而乏味,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营养不良。
三、日常频繁咀嚼,可以使面部肌肉得到锻炼,减少面部皱纹。
四、老是不咀嚼,脑子会变得迟钝,结果老年性痴呆症上身。
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要知道,牙齿咀嚼动作是在大脑皮质主导下进行的,二者有相互促进作用。咀嚼时,下颌关节反复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并且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从而加强大脑皮质的功能,使脑子变得更加灵活。再说,咀嚼时,必然活动舌头(舌头起拨弄与调遣口中食物的作用),并通过神经反射刺激大脑,加强思维活动,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防止脑萎缩与退化,增进身体的机能,从而防止衰老。
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牙齿和牙周组织中的神经末梢跟大脑相关联,特别是跟大脑担负记忆的区域相关联,老年人牙齿减少,随之大脑皮质担负记忆的区域也变小;牙齿残缺或丧失,牙齿周围和牙床的神经就会丧失功能,对大脑的良性刺激也随之减弱。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大脑的功能。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者,做过一个动物试验,将出生11周的大白鼠牙齿拔掉,观察丧失牙齿的鼠是否会出现痴呆症,结果发现,在130周左右出现痴呆症状的实验鼠中,丧失牙齿的鼠明显高于没有拔掉牙齿的鼠。
由此可见,爱护牙齿,平时进食时多多咀嚼,可以健脑与增进身体的机能。上了年纪的人如果“老掉牙”,不可听之任之。人到老年,不要动不动就拔牙,迫不得已时拔牙,或牙齿自发脱落之后,应予以修复,尽早装义齿(假牙),以保持咀嚼功能,预防老年性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