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背人的信仰

 昵称9475731 2012-03-29
   张仁明
 
 
              我的老家田背村距离客家祖地石壁村5公里,位于石壁盆地西部边缘闽赣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山村,住着张、李、巫三姓人。李姓是田背村最早的居民。据李姓族谱记载,唐朝时他们已经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宋朝以后,巫姓和张姓才从其他地方陆陆续续迁来。田背村的历史最少应该有一千年以上了。自古以来,田背人的信仰呈现庞杂、多元、包容、实用等特点。村民对天上、人间、地府的各路神灵都表现出敬畏崇拜的心里。列祖列宗、社公社婆,灶君门神,将军福主,佛、道、儒、释,巫婆神棍、魍魉鬼神等等都要顶礼膜拜。
      祖宗崇拜成为村民信仰的核心。各姓都有自己的香火堂或祠堂,供着各自的祖宗。每逢春节、清明、端午、鬼节、中秋等等节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村里人都要到这里烧香点火,郑重祭祀自己祖宗。每年大年初一,全家第一件事就是由家庭里的重要成员到祠堂或香火堂给列祖列宗拜年。这一天,香火堂里爆竹连天,硝烟弥漫。当大家在祭祀同一个祖宗时,心中自然就有了同出一屋,同出一母的认同感,从而增加了同姓成员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动荡不安,生命得不到保障,因此特别重视血脉的延续,生命的传承。列祖列宗就成为村里人人最重视的神。
        村里人第二信仰的神就是社公(土地伯公、土地神)了。社公是保佑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地方小神。在所有诸神中,社公是最基层的、级别最小的神,同时又是和老百姓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神。大到村民的生老病死,小到家里丢了一只鸡,都可以请求社公帮忙,而且很灵。据说老虎要进村伤害人畜,首先要请示社公,未经社公同意,老虎是不能进村的。因此村里人不敢得罪社公的。凡是其他神有的待遇,它都要享受。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生活无法长期安定,不可能有很多财力建设豪华庙宇给神居住,因此社公这种要求不高的小神自然就成为客家人最实用的神,客家人每到一个地方,就因陋就简在进村的交通要道口的古树下,或几块砖头,或一个破瓦岗就建起了一个土地庙,从此全村人世世代代开始虔诚地供奉着它。
      村里现在最大的庙叫将军庙,供着据说是北宋时期狄青等五位五虎将军,建庙时间无从考证,大概是南宋时期,为什么田背人供奉这几个武将,可能在古代这里经常遭受到兵匪流寇的扰乱,出于安全心里的需要,希望这些戍边武将能够在危机时刻显灵保护村里人,化险为夷。或者田背人自古以来就有尚武精神。在古代,村里各姓各族里都有聘请武功高强的师傅教年轻人学习武功的传统。建设将军庙满足了村里人崇拜武术的信仰需要。每年正月初六(以前是正月十二),张、李、巫轮流抬出五位将军在全村巡游祈福,接受村民的顶礼膜拜,所到之处,各家各户都要焚香点烛,燃放鞭炮,以示虔诚。然后抬到自己的香火堂做醮。
      离村十华里的龙华峰,是村里最高的山峰,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庙叫龙华峰寺,供奉佛教诸神。据说此庙建于唐朝,历一千多年,文革时被毁,后经两次重建,成为现在的规模。
      村里还信仰大佛和二佛,就是客家地区普遍信仰的定光古佛和伏虎禅师,据说都是肉身菩萨,生前都是得道高僧。村民没有建设专门的庙供他们居住,而是轮流住在各姓香火堂里,或者住将军庙,有的村民家里宰猪时也会把他们接去吃杀猪饭。享受驻村干部的待遇。
      大佛定光古佛姓郑,名自严(也作自岩),福建同安人,生于五代(934年),11岁时在泉州建兴寺出家。十七岁开始云游赣南太和、吉州,粤东梅州和闽西武平等地。传说他在太和县渡怀仁江时,适逢江水暴涨,浸满两岸房舍,他立即画了一道符咒投入江中,江水顿时消退,淤塞河床的泥沙也被冲洗干净。在梅州黄杨峡时,由于干旱,峡谷里没有水,于是他用手杖指向溪流的源头,溪水马上流出数里外。三十一岁时他来到福建武平县南岩寺,有一次,他野外打坐,几天几夜,大蟒蛇在他前面来回蠕动,猛虎在他身后虎视眈眈,但他依然气定神闲,岿然不动。最后这些野禽猛兽只好偷偷开溜。从此他经常往来汀州武平一带,为老百姓除害兴利。
      伏虎禅师姓叶,福建宁化安远人,法名惠宽。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4年—936年),入汀州开元寺为僧,该寺地处长汀与宁化交界处,山中虎患,民众谈虎色变,县州官府出榜除虎害,无人敢应。南唐保泰三年,禅师闻听后,入山为虎说法,虎俯伏如受戒状,禅师骑虎而去,虎患遂除。后创普护寺于长汀调军岭,因山高无水,禅师苦觅一石壁裂缝处,以锡杖叩击数声,泉流如注,终年不竭,至今清泉长流。另一个故事是说他幼时在天华山以砍柴为生。天华山有山路通往水茜,其间虎豹横行,禅师砍柴时拾得虎雏一只,将它养大,一日忽然失去踪影。若干年后,长汀街上盛传老虎白昼伤人,汀州悬赏张榜,未能有人将它降伏。禅师正在寻找此虎,听闻后前往汀州,其时老虎正在街头咬人,禅师一声断喝,说道“孽畜,你若认得我,便乖乖伏首”,老虎果然伏首贴耳,听由禅师跨骑而去。
         他们的事迹主要有祷雨救旱,驯服猛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避免战祸等等。他们生前神通广大,施展法术,为民造福。死后成佛成仙,继续为民造福,免灾。崇拜这种神,能满足村民希望风调雨顺,水源充沛,人丁兴旺,无灾无祸的愿望。每年正月初六,村民都要隆重的抬出来巡游,为村民祈福。每年由村里各姓各房轮流做庄,搜集各家各户的大米在这一天做成丸子,称“百家籽”,这些丸子经大佛和二佛的点化,成为神物,在村里的路口散发给所有过往的客人和村民。据说吃了“百家籽”可保平安。
       村里以前还有一座庙,叫“七圣庙”,供着刘邦和项羽夫妇,以及张良、韩信等等汉朝的七位大人物。文化大革命时被拆除了。这种把生前是死对头两派人物供在一块的做法,表现了古代田背人不堪战乱之苦,渴望祈求和平的善良愿望。
      这些民间信仰,包含着慎终追远,惩恶扬善,忠孝信义,慈悲怜悯的思想,扮演着社会教育的功能。使得偏僻荒远的山村,目不识丁的文盲,也沾濡一些文化芳芳,熏陶出客家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