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的格式(上)

 十八小子 2012-03-29

地球的格式(上)

分享
分类: 【闲情逸致】 2012-01-13 08:03

 

被格物的地球,即格物致知。

0-地球和方格

 

格物致知
源于《礼记?大学》八目
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大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

1-地球的结构

2-回归线的画法

3-地球方格

4-北极的格式

5-数理格式地球

6-地球的格式

————————————
注释:

地球内部结构
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

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

,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

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8公里相比,仅是很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
    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地幔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

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

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和地

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陆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

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陆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

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详细结构(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 400      上地幔   
400 ~ 650     过渡区域  
650 ~ 2700    下地幔
2700 ~ 2890   过渡层
2890 ~ 5150   外核  
5150 ~ 6378   内核

————————————
大气层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对流层        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在此层。
平流层        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
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暖层          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
外层          也叫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

 
对流层        0 ~ 17千米    温度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 ~ 5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0 ~ 8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0 ~ 50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 ~ 100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