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妙品册之二》
款为仿陆天游小景。此图布局简明,一高士穆然独坐岩旁林下,两树一枯一荣,枯枝挺健,为石田典型面貌。远山近处清明,惭远惭淡,隐于云雾间,山脚时见塊石,潺潺流水,仿佛众山皆响。
《花下睡鹅》
沈周兼长禽兽,此图画一老鹅,正栖于玉簪花下,鹅转颈埋首于背羽间,半闭其目,睡态蒙胧。毛羽作双钩,略加皴点,自头至腹一笔而下,时见脱落,却笔断而意不断,颇有宋人含蓄遣意。鹅顶及双蹼以朱黄染,背景则为一大湖石,峋岭突兀,挺拔高耸,玉簪一株,亭立石下,正叶以草绿染,背叶则略以白色醒出,叶脉也缓缓勾出,与信笔勾成的花朵,极见清趣。坡面向右方斜下,笔端略见飞白,深得转折起伏之妙,且使鹅身与山石相对立,与所题诗句对称,构图特别显得稳重安帖。句为:“磊拓东阳笔下姿,风流崔白未成诗;鹅群本是王家帖,传过羲之又献之。”意指王羲之笼鹅,喜鹅颈转折,从中得悟书法笔意,故文人自来爱鹅。沈周书法从黄庭坚来,此幅写来更为挺拔,约为八十三岁左右晚年作品。
《红杏图》
款署布娚简静好学……壬戍科果登第,尝有桂枝贺其秋闱,兹复写杏一本以寄,俾知完庵遗泽所知也。完庵为沈周先辈刘钰之号,善画,沈周尝数度与游,交往甚密。画此为贺,以示不忘旧情。壬戍时沈周年七十六岁。。
作老杏一技,小枝一遮于前,一隐于后。以胭脂点花,和墨点花蕊、花萼,浓墨点苔,笔法苍老,古拙之气跃然纸上。
宋景文尚书以“红杏枝头春意闹”知名,故后人谓“红杏尚书”。因而红杏寓祝进士及第。
《题孙艾蚕桑图》
此图与木棉图为相对的,沈周题有啮蚕惊雨过,残叶怪云空,足食方足用,当知饲养功。图中三蚕各据一叶大嚼,各蚕的蜿蜒起伏情状,在绿色桑叶下,衬托得极为逼真,桑葚或青或紫,也曲极其妙,可见作者的描写功力确是不凡。此一题材,在国画中极少见,所以沈周对他所存劝寓世人重视棉蚕的深意,特加表扬。画中用笔用色的醇厚,诚为文人画的典型。
《卧游册之三:枇杷图》
以赭黄写枇杷七粒,颗颗如金。枝以赭和墨直写,用笔顿挫一如沈老平时笔法,然枇杷枝头却用颤笔,颇为写实。浓墨点顶洼处,和湿点成,颇见韵致。叶以绿和墨作正叶,自枝头长出,再以深绿勾筋。反叶用浅绿,自成变化。诗云:
弹质圆充饥,密津凉沁唇,黄金佗服食,天上寿吴人。
庐山高图
此图是沈周为庆贺其师陈宽(醒庵)七十岁生日而精心制作的祝寿图。沈周借助於万石长青的庐山五老峰的崇高博大来表达他对教师的推崇之意。画面上崇山峻岭,层层高叠,五老峰雄踞於从峰之上,清泉飞流直下。山下有一高士笼袖观览美景。溪流湍急,云雾浮动,便画面增加了空间感和流动感。此图为沈周仿五蒙画法的杰作。淡墨勾染,用牛毛皴、披麻皴,用笔乾渴,显示出雄厚的根底。从题款中得知此画为沈周四十一岁时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