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起花生研磨液试管鉴定是否可行,认真看了人教版教材附的光盘录像,发现实验师操作也确实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些暂且不论,就顺着此网友的思路,我做了大量实验,只有食用油才能用试管鉴定,而花生研磨液不管用哪种方法,不管用什么作为提取液,通通不行,显示的就是苏丹Ⅲ的颜色,只是颜色淡了。取研磨液用显微镜观察,才发现大概的原因——液滴太小,用肉眼根本没法看见,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反而在载玻片上涂抹(此方法前已撰文),现象非常明显,直接用肉眼就能看见。下面是拍到的系列照片。
![]() 希望各位老师指教一二,不胜感激。过几天将全文发上,敬请期待......
----------------------------------------------------
终稿请到时阅读第9期的教学仪器与实验 ----------------------------------------------------摘 要 通过实践发现用试管检测脂肪不可用水作提取液,可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来代替;用涂抹法代替徒手切片法效果也相当不错。 关键词 脂肪检测;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曾有网友提到花生研磨液试管鉴定是否可行,笔者当时以为研磨液中存在油滴,聚集在一起,加入苏丹Ⅲ,应该显示橘黄色,可是总感觉有必要动手确认一下,毕竟实践出真知。先是认认真真看了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附带的光盘录像,按照教材要求,录像中实验师将其设计成了探究实验——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的验证实验大不相同——探究各种实验材料是否含有淀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并增加了我们通常都没有想到的步骤——制作对比样液,使实验现象更有可比性,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但也不得不说,笔者认为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材料不太妥当,材料本身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如果选用蛋清、甘蔗、萝卜和梨子等浅色材料效果会更好。另外,看得出来,实验师的操作确实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拿滴管的手法、滴加试剂的方法、振荡试管的方法、徒手切片的方法。 这些操作问题暂且不论,就顺着此网友的思路,我截取了视频的画面(如图1),真的不太明白了,怎么会是苹果液(右一)中显示的颜色与对比样液最接近,花生液(左三)几乎是白色,这样的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呢?难道苹果中脂肪的含量最多,花生子叶中基本没有脂肪?然后我做了大量重复实验,发现食用油可以用试管鉴定。虽然视频中没有提及组织样液是用什么提取的,想必是水。我们实验室没有榨汁机,只好用研钵研磨花生,研磨时做了两组,一组是1粒种子加5mL水,另一组是2粒种子加5mL水——原以为加量会得到更多的脂肪,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却是不管脂肪多与少,通通不行,显示的就是苏丹Ⅲ的颜色,只是颜色淡了, 感觉有些偏粉,因为水提取液中的碎屑几个小时后都不沉淀。根据教材“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的描述,试了用丙酮作提取液,效果超乎意料地好,碎屑和液体会快速分离,颜色也非常明显(图2)。用无水乙醇效果也不错。
图1 视频截图 取研磨液用显微镜观察(图3),才发现大概的原因——水提取液中油滴小而且着色浅,用肉眼根本没法看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看来试管鉴定水提取液不具有可行性。既然如此,同时考虑到徒手切片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实践中我们都是将花生子叶切个平面,在载玻片上涂抹(为保证安全,涂沫时不要将载玻片拿在手上),然后加1-2滴苏丹Ⅲ,洗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现象明显,也比徒手切片法方便(图4,此方法多年前已撰文并发表),其他固体材料当然也可以用此方法。或把载玻片放在平整桌面上,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少许小碎片下来,用刀柄轻轻按压揉搓,把油“榨”出来,然后剔除小碎片,再染色观察。下面是拍到的一些照片。
图2 试管观察法 (左起: 食用油 丙酮提液 加量水提液 水提液 苏丹Ⅲ水稀释液 苏丹Ⅲ原液)
图3 水提镜检法
图4 涂抹镜检法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用试管检测脂肪不可用水作提取液,可用丙酮作提取液;或者用简易制片——涂抹法来代替徒手切片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