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音乐论文(3)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3-30

                    我的音乐论文(3)

生活在一个混乱无序的“后英雄时期”,年青时代便仰慕阮籍“岩宕苦孤松之独立,巍峨若玉山之粉崩”的曹操的嫡孙女婿嵇康,一生傲世嫉俗,终因小人(钟会)谗言为朋友吕安慷慨赴义死时仅39岁。从此《广陵散》失传。 


    《在那遥远的地方》告诉我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曲作家王洛宾先生年轻时到西部采风,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少数民族姑娘,她有美丽的歌喉、优美的舞蹈。那儿有追马的民俗:男青年骑马在前,女青年骑马在后面追,并用鞭子抽打他。作家便和这位姑娘产生了爱情。然而他们却没有终成眷属,这位女子终生未嫁。但这首名歌却有幸从作家心中羽化而出,成了我们的扮演佳作。


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普通高校实施美育是一个重要环节,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开拓大学生们理性思维的空间,引发他们创造性的遐想。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 


      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这恐怕不是虚妄之谈。在欣赏《流水》、《命运交响曲》等乐曲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勇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断自我激励,形成爱祖国、爱人民、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正确的人生观。 


     健康心理的养成,良好个性的培育,音乐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变得开朗、乐观,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增进个人的亲和力。

乘着歌声的翅膀  
     自从中央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指出“美育”的重要性,并将它与德、智、体并列,对教育提出“德、智、体、美”这一全面的纲领性要求之后,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美育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和应有的日程上来。教育部于1999年的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的美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并下发了试行的《高等学校“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


    2005年3月20日,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到深圳大学,给全校师生作了《艺术·音乐·人生》的报告,就大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也做了许多生动的阐述和指示。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但可以增加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通过音乐审美活动的渗透,用音乐诸多要素来充实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陶冶思想情操,美化内心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大学生音乐欣赏”是一个面向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以介绍和欣赏音乐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学习网站。本网站将系统介绍有关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乐器与乐队的基本知识,中外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代表音乐作品和代表音乐家,通过欣赏大量的音乐作品引导大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使他们了解音乐,从中获得欣赏音乐的乐趣,从而提升自身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及音乐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