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五)

 winc0211c 2012-03-31
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本方

  生地15克 生牡蛎30克(先煎) 丹皮12克 赤芍12克 生侧柏叶30克 景天三七30克 龙胆草10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1. 项强:加葛根9克。

  2. 头痛明显:加藁本10克。

  3. 眩晕明显:加菊花9克 钩藤15克(后入)。

  4. 恶心呕吐:加制半夏9克 竹茹9克。

  5. 意识障碍:加石菖蒲12克 羚羊角粉1.5克(吞服)。

  6. 昏迷障碍: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7. 视神经胸部水肿:加车前子30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丹皮、景天三七、赤芍、生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散瘀;龙胆草、甘草泻火。俾火降则血宁。

  肢端动脉痉挛病(雷诺氏病)

  1.典型症状:起病缓慢,阵发性指、趾苍白和发绀,局部有疼痛或麻木感,遇热后即可缓解;初起为单侧性,以后呈对称性,寒冷、疲劳。感染、情绪波动易诱发。

  2.实验室检查:排除引起继发肢端动脉痉挛现象,如播散性红斑狼疮、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3.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

  基本方

  炙黄芪15克 当归l0克 川芎6克 丹参12克 红花10克 地龙干l0克 鸡血藤18克。

  加减法

  1.受寒引发;加麻黄6克、桂枝9克。

  2.疼痛:加制乳香3克、制没药3克。

  3.麻木:加木瓜9克、虎杖15克。

  4.阳虚;加熟附片6克(先煎)、肉挂3克(后入)。

  5.阴虚;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

  6.妇女经期易发:加炒黄柏9克 仙灵脾12克。

  7.情绪波动易发:加淮小麦30克 炙甘草3克。

  方义

  基本方用黄芪、当归、川芎益气活血;丹参、红花,鸡血藤、地龙祛瘀通络。

  参考

  1.本病多由风寒入侵,气血失和,脉络瘀阻所致。治宜养血和营,宣通脉络为法。

  2.养血和营药如熟地、赤芍、白芍、童子益母草,祛风散寒药如羌活、生姜、细辛、威灵仙,助阳温经药如鹿角片、仙茅、巴戟、炮姜、干姜,活血祛瘀药如川牛膝、桃仁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补阳还五汤(补气养血、祛瘀通络),当归四逆汤(温通血脉),黄芪五物汤(益气祛寒、和营通络)等。

  血管性头痛

  1.典型症状:频率不定的周期性头痛,为剧烈胀痛,有搏动性。

  3.本病属中医以“血瘀头痛”、“偏头痛”、“久头痛”等范畴。

  基本方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白芷6克 红花9克 桃仁 9克 地龙9克 桂枝9克 赤芍12克 钩藤15克(后下)

  加减法

  1.风寒;加羌活9克、细辛3克。

  2.风热:加藁本l 2克、生石膏3 0克(打)。

  3.痰浊:加制半夏9克、竹茹6克。

  4.肝火:加龙胆草9克、车前子I 0克(包煎)。

  5.肝阳:加生石决3 0克(先煎),或菊花9克、桑叶9克。

  6。前额痛:加葛根6克。

  7.两侧痛:加柴胡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桂枝、赤芍、红花、桃仁、垃龙彗瘀通终;白芷、钩藤祛风止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典型症状:肢体间歇性疲劳或疼痛,呈咬样痛,麻木、感觉减退,趾或足的整个远端部分苍白、变冷或呈暗红色,严重者肢端溃疡和坏死。

  2.实验室检查:静脉活检显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显微镜下特点。

  3.本病属中医“脱疽”范畴。

  (一)缺血痉挛期

  基本方

  当归1 0克 玄参12克 银花1 5克 毛冬青8克 红花1 0克 赤芍12克 地龙干1 0克

  加减法

  1.红肿:加蒲公英3 0克、生蒲黄12克(包煎)。

  2.胀痛;加±茯苓l 5克、细辛3克。

  3.上肢:加川芎6克。

  4.下肢:加淮牛膝12克。

  5.湿热盛:加生米仁3 0克、黄柏9克。 6。寒湿盛:艇桂枝9克、苍术9克。

  7.热毒盛:加连翘9克、穿心莲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红花活血行血;玄参、银花滋阴凉血、清热解毒;毛冬青通脉消肿;地龙、赤芍舒筋定痛。

  (二)营养障碍期

  基本方

  当归l 0克 川芎6克 丹参1 5克 银花l 5克 生地l 5克 毛冬青1 8克 刘寄奴1 5克 水蛭粉3克(分吞)

  加减法

  1.麻木:加制白附子4.5克。

  2.疼痛:加细辛3克。

  3.怕冷:加肉桂3克(后入)、麻黄6克。

  4.肌肉萎缩:加白术1 2克、炙黄芪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川芎、生地活血凉血;丹参、毛冬青、刘寄奴、水蛭、银花祛瘀通络,清解热毒。

  (三)坏 死 期

  基本方

  黄芪1 5克 当归1 0克 川芎6克 毛冬青30克 银花l 5克 制乳香3克 血竭1.5克 (研末吞)。

  加减法

  1.发热:加柴胡9克。

  2.体虚:加生晒参l 5克(另煎冲服)。

  3.阳虚:加熟附片9克(先煎),或鹿角片9克(先煎)。

  4.阴虚:去乳香,加生地1 5克、石斛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黄芪、当归、川芎益气行血;毛冬青、银花通脉消肿,清热解毒;血竭、制乳香祛瘀止痛。

  大动脉炎

  无脉症伴有上肢易疲劳、疼痛或发麻、发凉感觉,头痛、眩晕、视力减退,有一过性眼前发黑;下肢无脉症伴有下肢麻木、疼痛、发凉感觉、易疲劳,有间歇性跛行。

  (一)上肢大动脉炎

  基本方

  桂枝9克 当归12克 丹参1 8克 炙黄芪3 0克 红花1 0克 毛冬青30克。

  加减法

  1.发热:加葛根9克、银花1 5克。

  2.疼痛:加徐长卿1 2克、威灵仙12克。

  3.耳鸣:加骨碎补12克、石菖蒲12克。

  4.眩晕:加生石决3 0克(先煎)。钩藤1 5克(后入)。

  5.阴虚:加生地l 5克、构杞根1 5克。

  6.阳虚:加仙灵脾12克。、仙茅12克。

  7.视力减退:加密蒙花12克、杞子15克。

  8.上肢容易疲劳:加白术1 5克、山药15克。

  方义

  基本方用炙黄芪甘温益气;桂技、当归、红花血行血;丹参祛瘀生新;毛冬青清热解毒,通脉痹。

  (二)下肢大动脉炎

  桑寄生3 0克 炙黄芪30克 鸡血藤1 5克 淮牛膝1 2克 丹参1 5克 当归1 0克 毛冬青30克

  加减法

  1.麻木:加麻黄6~9克。

  2.疼痛:加制乳香4.5克、制没药4.5克。

  3.下肢容易疲劳:加炒杜仲1 8克。

  4.间歇性跛行:加炮山甲12克、三七粉3克(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炙黄芪益气;当归活血;丹参、鸡血藤、桑寄生、毛冬青祛瘀通络,清热解毒;淮牛膝引药下行。

  缺铁性贫血

  1.典型症状:头晕j耳呜、眼花、畏寒、乏力、倦怠、失眠、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心悸。

  2.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降低,血清铁减少,血清铁结合力增高。

  基本方

  熟地15克 炙黄芪15克 生白芍1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2克 陈皮9克 红枣五只

  加减法

  1. 头晕:加川芎6克。

  2. 便溏:加炮姜4.5克。

  3. 低热:加银柴胡9克。

  4. 虫积:加化虫丸10粒(吞服)。

  5. 食欲减退:加鸡内金10克。

  6. 心悸寐差:加淮小麦30克 熟枣仁10克。 7. 轻度浮肿:加茯苓15克。

  8. 阳虚明显:加熟附片9克(先煎)。

  9. 阴虚明显:熟地改用生地,加熟女贞子12克

  10.黄日久:加绛矾丸4.5克(吞服,一日二次,饭后)。如腹胀可用小温中丸3克(一日三次,饭后),或伐木丸1.5克(一日二次,饭后,忌茶)。余参考“虚证”血虚条。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白芍、红枣养血活血;炙黄芪益气;熟地补血益肾;白术、陈皮健脾和胃。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本方

  生地15克 丹皮10克 犀角粉0.9克(吞) 茜草15克 赤芍12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土大黄12克 大青叶30克

  加减法

  1. 证轻:犀角改用水牛角60克(先煎)。

  2. 衄血:加白茅根30克。

  3. 便血:加生地榆15克 槐花炭15克。

  4. 尿血:加小蓟30克 生蒲黄12克(包煎)。

  5. 发热:见有感染加银花15克、、黄芩10克;见有阴虚生热加胡黄连3克、地骨皮15克;见有高热加牛黄清心丸1粒(化服),或紫雪丹0.6~1.0克(分2次吞)。

  6. 贫血明显:去犀角,加熟地15克;妇女经崩加艾叶3克、阿胶10克(烊冲)。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丹皮、茜草、赤芍、犀角粉凉血止血;土大黄、大青叶、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本方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炙黄芪18克 党参15克 当归10克 枸杞子12克 白术12克 陈皮9克 鹿角粉9克(分吞)

  加减法

  1. 阳虚明显:加仙灵脾12克 补骨脂12克。

  2. 阴虚明显:加山萸肉12克 熟女贞12克。

  3. 肝脾肿大:加丹参15克 炙鳖甲12克。

  4. 低热:加银柴胡9克 白薇12克。

  5. 出血:加血见愁15克 阿胶9克(烊冲)。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熟地、杞子、鹿角粉补肾;白术、陈皮健脾;当归养血;黄芪、党参补气。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基本方

  鲜生地30克 丹参15克 丹皮12克 龙胆草10克 紫草12克 桃仁10克 赤芍12克 犀角粉3克(吞服)

  加减法

  1. 症轻:犀角粉改用水牛角30克(煎服)。

  2. 四肢乏力:加太子参15克。

  3. 头晕头胀:加生石决30克(先煎)、钩藤15(后入)。

  4. 骨节疼痛:加羌活9克 秦艽9克。

  5.腹胀暖气:加郁金1 0克、制川军6克。

  6.眼结膜充血:加夏枯草l 5克、菊花1 2克。

  7.肢端动脉痉挛:加地龙干1 2克、制乳香3克。

  方义

  基本方用犀角、紫草、丹参桃仁、丹皮赤芍凉血活血;鲜生地、龙胆草清热泻火。

  参考

  1.本病系中医学所称营气过实,血分郁热所致。治宜凉血、活血、清热、泻火为法。

  2.凉血活血药如生地、玄参、茅根、大青叶、青黛、牛黄(研末吞服),清热泻火药如黄芩、地骨皮,解毒药如狗舌草、自英、白花蛇舌草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龙胆泻肝汤(清热泻火),桃仁四物汤(活血祛瘀)等。 [B]紫癜症

  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典型症状:皮跌出现瘀点和瘀斑,齿龈出血,鼻衄、皮肤出血和月经过多。

  2.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伴有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佳,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血小板对ADP凝聚反应差,血小板第3因子活力测定减低,凝血酶原消耗不佳。骨髓象:巨核细胞计数多增高,分类以幼稚型为主,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血小板形成减少或缺如。

  本病属中医“发斑”、“阴斑”等范畴。

  (一)急 性 型

  基本万

  水牛角3 0克(先煎) 生地1 8克 丹皮1 0克 紫草1 2克 大青叶3 0克 赤芍1 2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1.发热:加银花1 2克、连翘1 0克。

  2.内热:加炒川连3克。

  3.齿衄:加知母1 0克、淮牛膝1 2克,热重加生石膏3 0克(打)。

  4.鼻衄:加白茅根3 0克、藕节l 2克。

  5.关节痛:加桑枝1 5克、秦艽9克。

  6.食欲不振:加焦山楂12克、炒麦芽12克。

  (二)慢性型 基本方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紫草15克 茜草根15克 阿胶9克(烊冲) 丹参12克

  鸡血藤15克 旱莲草12克 大枣6枚

  加减法

  1. 脾虚:加炒白术12克 淮山药12克。

  2. 血虚较甚:加当归10克。

  3. 气虚较甚:加炙黄芪12克。

  4. 肾阳虚明显:加熟附片9克(先煎)、桂心3克(后入)。

  5. 肾阴虚明显:加知母12克 山萸肉12克;火旺再加炒黄柏9克。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大枣、鸡血藤养血;生地、紫草凉血活血;阿胶、旱莲草、茜草根养阴止血。

  过敏性紫癜

  1. 典型症状:初见疲倦乏力、头痛、低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后皮肤出现紫瘢,尽布对称;关节酸痛肿胀,腹痛伴恶心、呕吐、便血,但无腹肌强直,甚者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血压升高等肾脏损害。

  2.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时问等均正常,血白细胞计数轻度或中度增多,可有血尿、蛋白尿,大便隐血可阳性,免疫球蛋白测定IgG各IgA可增高,以IgA增高为明显。

  3.本病属中医“发斑、‘’阴斑”范畴。

  基本方

  生地1 5克 仙鹤草3 0克 生蒲黄l 2克(包煎) 玄参1 2克 乌梅4.5克 甘草3克

  加减法

  1.腹痛:加白芍l 8克、木香6克。

  2.呕吐:加制半夏1 0克,炒竹茹6克。

  3.血尿:加大蓟1 5克,小蓟1 5克,或鲜茅根60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玄参清血热;仙鹤草、生蒲黄止血溢;乌梅、甘草收涩脱敏。

  参考

  l.本病初起多由热毒内炽,迫血妄行,溢于脉外,发于肌肤,日久可以导致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 治疗初起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日久则益气 摄血,健脾益肾。

  2.清热解毒药如炒山栀、龙芽草、虎杖、三白草,凉血止血药如生地榆、槐花、花生衣、土关黄、生侧柏叶、柿叶(研末,每服0 0 9克)、三七、血见愁,滋阴药如天冬、生鳖甲、龟版、石斛、桑椹子、杞子,养血活血药如红花、益母草、川芎、泽兰叶,益气健脾药如党参、红参、黄精、茯苓,温阳药如仙灵脾、巴戟天等均可辨证选用。

  3和常用方有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茜草根散(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玉女煎(清胃火、养肾阴),大补阴丸(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归脾丸(健脾益气、补血养心),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调补脾胃),附桂八昧丸(温补肾阳)。

  急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基本方

  大青叶3 0克 地骨皮12克 鸡血藤12克 板蓝根30克 旱莲草1 5克 六神丸1 0粒(吞服)。

  加减法

  1.头痛:加菊花l 2克。

  2.全身疼痛:加秦艽1 0克。

  3.淋巴结肿大:加黄药脂1 0克、海藻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板蓝根、六神丸清热解毒;地骨皮、早莲草、鸡血藤滋阴活血。

  (二)慢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基本方

  当归1 0克 虎杖1 5克 旱莲草1 5克 生黄芪1 2克 熟女贞1 5克 河车粉3克(吞服)

  加减法

  1.气虚明显:加党参l 2克。

  2.皿虚明显:加熟地l 2克。

  3.偏陌虚:加补骨脂l 2克,仙灵脾12克。

  4 9偏阴虚:加山萸肉1 2克,玄参1 2克。

  5.偏脾虚:加炒白术1 2克、陈皮6克。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黄芪,紫河车培补气血;旱莲草、女贞子滋养肝阴;虎杖有活血通络功效,据报道可使白细胞上升,起效虽慢,但作用持久。

  参考

  l。本病多由外受时邪病毒,内有积热伤及血阴所致;或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兼以滋阴活血;或培补气血,调和阴阳为法。

  2.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蒲公英、猪殃殃、一见喜、生甘草、黄芩,益气药如人参叶、太子参,棉花根,补血药如赤小豆、红枣、制首乌、杞子,活血药如仙鹤草,生山楂、丹参、血见愁,没药,温阳药如巴戟、熟附片、肉桂、锁阳、鹿角胶(粉、片)、骨碎补,养阴药如知母、黄柏、牡蛎、龟版、鳖甲、黑芝麻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归脾汤(补血益气),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调补脾胃),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大补阴丸(滋阴降火),左归丸(益肝肾,养精血),右归丸(温肾阳,补精血),普济消毒饮(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等。

  4. 据报道黄芪、太子参、白术、当归、阿胶、穿山甲、龟版、丹参、熟地、生地、冬虫夏草、杞子、五味子、石苇、山萸肉、补骨脂、女贞子、灵芝、玄参、石斛、益智仁、蛇床子、麦冬、桑堪予、党参、仙灵脾、沙参、百合、天冬、自芍、巴戟、旱莲草、续断、八角茴香、小茴香等对白细胞减少与粒细胞缺乏有一定疗效。

  白 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l.典型症状:发热,贫血,皮下、口腔、鼻腔等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胸骨、胫骨压痛。

  2.实验室捡查:血白细胞增多,出现幼稚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问,血块收缩时问延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减少;骨髓象:有核细胞明显增生,原始细胞比侧增多,红细胞增生受抑制。

  3.本病多属中医:“温病”、“血症”,“急劳”等范畴

  基本方

  生地l 5克 丹皮10克 赤芍l 2克 土大黄15克 猪殃殃15克 半枝莲3 0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六神丸10粒(吞服)

  加减法

  1.出血:加生侧柏叶1 8克、生地榆1 2克。 2.汗多:加煅龙骨3 0克(先煎)、煅牡蛎3 0克(先煎)。

  3.低热:加银柴胡9克、地骨皮1 2克。

  4.口糜:加炒黄柏9克、玄参1 2克,或黄连3克、银花1 2克、生甘草3克。

  5.发热较高:加大青叶l 5克、蒲公英3 0克。

  6.内热炽盛:加水牛角3 0克(先煎)、龙胆草9克。

  7.高热神昏:加紫雪丹1.5克(吞服)。

  8.食欲不佳:加自术1 0克、炙鸡金1 0克。

  9.骨节疼痛:加桑枝l 8克、秦艽9克。

  1 0。肝脾肿大:加丹参1 5克、炙鳖甲1 2克。

  !!,。血虚明显:加熟地1 5克、陈皮9克,或当归1 0克。

  12.气虚明显:加党参l 2克、炙黄芪1 8克。

  1 3.阴虚明显:熟女贞l 2克、龟版1 2克。

  l 4.阳虚明显:生地改用熟地,加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

  15.淋巴结肿大:加黄药脂10克、山慈菇9克、夏枯草15克。

  16.局部结节肿块:加土茯苓15克 炮山甲12克。

  17.弥漫性斑丘疹:加野菊花15克 紫草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猪殃殃、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六神丸清热解毒;生地、丹皮、赤芍、土大黄凉血止血。

  慢性白血病

  基本方

  生地12克 熟地12克 党参12克 炙鳖甲12克 炙黄芪18克 黄药脂12克 狗舌草30克 丹参15克 消白散5克(分吞)

  加减法

  1. 发热:加柴胡9克。

  2. 出血:加阿胶10克(烊冲)、血余炭12克。

  3. 盗汗:加浮小麦30克、煅牡蛎30克(先煎)。

  4. 阴虚明显:加龟版12克、麦冬10克。

  5. 阳虚明显:加补骨脂12克。鹿角片6克(先煎)。

  6. 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7. 眩晕:加川芎6克。

  8.心悸;加磁石3 0克(先煎)、远志6克。

  9.气虚明显:党参改用红参6~1 0克(另煎兑入)。

  1 0.血虚明显:加当归1 0克、鸡血藤l 5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熟地、党参、黄芪调补气血以扶正;狗舌草、黄药脂清热解毒;丹参,鳖甲,消白散活血化瘀,消痞散结。

  泌尿系感染

  1.典型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腰部酸痛。急性期多见恶寒发热,慢性期可见低热。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有蛋白质,红细胞、脓细胞。

  3.本病属中医“淋症”、“膀胱湿热”等范畴。

  基本方

  生地1 5克 鸭跖草3 0克 车前草3 0克 扁蓄12克 石苇l5克 黄柏l 0克 六一散1 5克(包煎)

  加减法

  1.发热:加柴胡6克、黄芩9克。

  2.喉痛:加桔梗4.5克、板蓝根1 5克。

  3.小腹胀:加台乌药1 0克、小茴香4.5克。

  4.腰酸痛:加淮牛膝1 2克、川断]2克。

  5. 尿血多:加白茅根3 0克、生蒲黄l 2克(包煎)。

  6. 尿道涩痛:加海金砂12克(冲调)、木通6克。

  方义

  基本方用鸭跖草、车前草、黄柏清热解毒;扁蓄、石苇、六一散利水通淋;生地凉血清络。

  参考

  1.本病多由湿热之邪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或结热伤络,迫血妄行。若湿热久留,可导致肾之气阴受损。治法初起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凉血解毒;后期可滋肾益阴,

  2.清热利湿药如马鞭草、萆薜、风尾草、地锦草、泽泻、冬瓜子、灯心草、解毒通淋药如白花蛇舌草、银花、半枝莲、蒲公英、土茯苓、大青叶、凉血止血药如旱莲草、丹皮、大蓟、小蓟、瞿麦、生地榆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导赤散(清心火、利小便),黄连解毒汤(泻火清热),知粕地黄汤(滋阴益肾、清火利尿)等。

  4.据报道。如尿中有脓细胞时,用龙胆草、土茯苓有效。

  泌尿系结石

  基本方

  金钱草60克 海金砂15克(包煎) 冬葵子15克 广地龙10克 生鸡金12克 块滑石30克 (包煎)

  加减法

  1. 尿血:加白茅根30克 瞿麦12克。

  2. 腰酸:加桑寄生18克 淮牛膝12克。

  3. 便秘:加制川军9克 玄明粉12克(冲服)。 4. 气虚:加党参12克 炙黄芪12克 台乌药12克。

  5. 肾虚:加胡桃肉12克(打) 菟丝子12克。

  6. 肾绞痛:加生白芍30克 炒玄胡12克 生甘草3克。

  7. 肾阴虚:加生地15克。

  8. 肾盂积水:加炒白芥子10克 炒莱菔子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金钱草、海金砂、生鸡金消坚涤石;冬葵子、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广地龙解痉;王不留行通利血脉,有助于砂石的排出。

  急性肾炎

  基本方

  苏叶10克 车前子30克(包煎) 玉米须30克 蝉衣6克 白茅根30克 益母草12克 紫背浮萍l 0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加减法

  1.上身肿:去玉米须,加麻黄6~9克。

  2.下身肿:去浮萍;加猪苓1 5克、泽泻l 2克。

  0.发热:加银花l 5克、连翘1 0克。

  4.膝酸:加杜仲1 2克、淮牛膝1 2克。

  5.尿浊:加萆薢l 2克、石菖蒲12克。

  s.尿少:加六一散l 2克(包煎)。

  7.尿血:加生地1 5克、生蒲黄l 2克(包煎)。

  8.管型尿:加扦扦活3 0克。

  9.尿蛋白高:加石苇1 5克、苡仁根3 0克。

  1 0.血压偏高:加葛根6克、黄芩l 0克。

  方义

  基本方用车前子、玉米须、白茅根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苏叶、浮萍、蝉衣疏风脱敏;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祛瘀解毒。

  慢性肾炎

  基本方

  白术1 2克 炙黄芪1 2克 党参1 2克 茯苓15克 鹿含草1 8克 黑大豆3 0克 益母草15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加减法

  1.尿少:加车前子3 0克(包煎)。

  2.腰痛:加桑寄生l 8克、淮牛膝l 2克,

  3.浮肿:加玉米须3 0克、葫芦壳3 0克。

  4.血虚:加熟地l 2克,纳差时加砂仁l.5~3克(拌打)。

  5.肾阳虚:熟附片9克(先煎)、肉桂3克(后入)。

  6。肾阴虚:去鹿含草,加生地l 5克。

  7.血压偏高:去黄芪,加珍珠母3 0克、钩藤1 5克(后入)。

  8。尿蛋白高:加桑螵蛸1 2克、金樱子1 8克,

  9.血氮潴留:加蚤休1 2克、六月雪3 0克。

  尿毒症

  基本方

  党参l 2~l 5克 黑大豆9 0克(打) 熟附片1 5~3 0克(先煎) 炒枳实1 0克 生大黄9~12克(后入) 甘草4.5克

  加减法

  1.尿少尿闭:加车前子3 0克(包煎)、蟋蟀 4只(研末吞服)。

  2.恶心呕吐:加竹茹9克、姜半夏1 0克,呕吐较频时,另用玉枢丹0.9~1.5克(化服)。

  3.食欲不振:加炙鸡金l 2克、炒谷麦芽各l 2克。

  4.呃逆频繁:加丁香3克、柿蒂l 0克。

  5.昏沉嗜题:加广郁金1 0克、石菖蒲l 2克。

  6.昏迷抽搐:加安宫牛黄丸二粒(分二次温开水化服),热盛烦躁者用紫雪丹0,9~1.5(温开水送服)。

  其他加减法,参阅慢性肾炎。

  方义

  基本方用《千金》温脾汤法。方中黑大豆、生大黄、枳实、甘草清热、解毒、降浊;党参、熟附片扶正温阳,

  肾盂肾炎

  1.典型症状:发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轻度浮肿,多数病例有尿频、尿急、尿痛,肋脊点压痛或肾区叩击痛。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急性期尿液混浊,沉渣内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少量尿蛋白,偈有颗粒管型,尿液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血象白细胞增高,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尿常规改变不明显,但查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可见异常(1小时细胞排泄率>40万则有诊断意义)。必要时可作肾功能检查。

  3.本病属中医“淋证”、“腰痛”,“水气,、”劳淋“的范畴。

  基本方

  金钱草3 0克 土茯苓1 5克 石苇1 5克 蒲公英3 0克 小蓟l 5克 扁蓄1 2克 生甘草3克

  加减法

  l.浮肿:加见肿消3 0克。

  2.发热:加银花12克、连翘l 0克。

  3.脾虚:去金钱草,加白术l 2克、山药1 2克。

  4.内热盛:加炒山栀9克、黄芩9克。

  5.血尿多:加地锦草1 8克、白茅根1 3克。 6孽血压高:加珍珠母3 0克、野菊花12克。

  7.肾阳虚:去金钱草,加桂心3克(后下)、潼蒺藜12克。

  8.肾阴虚:加生地1 2克、知母9克,黄桕9克。

  9.腰痛较甚:加桑枝1 8克、独活9克。

  1 0.恶心呕吐:加姜竹茹9克、陈皮9克。

  1 1.尿急尿痛:海金砂1 2克(冲调)、小茴香4.5克。

  方义

  基本方用金钱草、石苇、扁蓄利水通淋;蒲公英、土茯苓、生甘草清热解毒;小蓟凉血止血。

  乳糜尿

  l.典型症状:尿呈乳白色、乳酪样或色泽混浊,挟血则呈红白相兼色,尿道无涩痛感,

  2.实验奎检查:加乙醚干乳于乳糜尿中,充分混和后,如能使尿液转澄清,即为乳糜尿。

  基本方

  白术1 2克 萆薢1 5克 黄柏1 0克 石菖蒲1 0克 土茯苓1 5克 车前子1 8克(包煎) 淡秋石9克

  加减法

  l。湿偏重:加苍术9克、厚朴6克。

  2.热偏重:加炒山栀9克、块滑石3 0克。

  3.挟血:加荠菜花l 2克、生侧柏1 8克。

  4.脾虚:加党参l 2克、山药12克,炙升麻6克。

  5.肾阳虚:加鹿角霜:1 2克、补骨脂1 2克、小茴香4.5克。

  6。肾阴虚:加生地1 2克、知母l 0克、熟女贞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白术健脾燥湿;黄柏清下焦之热;石菖蒲和中通窍化痰湿;车前子、萆黎利湿化浊;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淡秋石降火消瘀。

  膀胱括约肌麻痹症

  基本方

  炙黄芪15克 淮山药15克 覆盆子12克 麻黄4.5克 台乌药12克 桑螵蛸12克 煨益智仁12克 煅牡蛎18克(先煎)

  加减法

  1. 气虚较甚加:加党参12克 炙升麻6克。

  2. 肾阳亏损:加肉桂3克(后入)熟附片9克(先煎),或鹿角片9克。

  3. 肾阴不足:加生地12克 五味子4.5克。

  方义

  基本方用炙黄芪、淮山药补气益脾;覆盆子、煨益智仁、桑螵蛸补肾、健脾、固涩;台乌药袪膀胱虚寒;煅牡蛎助收涩固涩之力。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麻黄温煦肺气,肺气得以温煦,肾气亦能固摄。

  急性前列腺炎

  基本方

  石打穿1 5克 桃仁12克 川牛膝l 2克 肉桂心3克(后入) 车前子3 0克(包煎) 制大黄10克 王不留行15克

  加减法

  1.前列腺较硬:加三棱12克、莪术l 5克。

  2.尿检有脓球:加败酱草10克、白芷6克。

  3.体弱气虚:去制大黄,加炙黄芪15克。

  方义

  基本方用车前子、石打穿清热利水,散结通淋;祧仁、王不留行、制大黄、川牛膝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肉桂行气消胀。

  (二)慢性前列腺炎

  1.典型症状害尿急排出不畅,似净不净,腰酸,病期较长,肛检可摸到前列腺肿大。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无异常。或偶有极少量白细胞。

  基本方

  生地15克 忍冬藤30克 石苇15克 木通9克 皂角刺4.5克 台乌药l 0克 六一散12克 王不留行15克

  加减法

  1. 小便混浊:加萆薢15克。

  2. 腰酸:加独活9克 桑寄生18~30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留行子、皂角刺凉血、祛瘀、消肿;忍冬藤、木通、石苇、六一散清热、解毒、利尿;台乌药温肾行气。

  夜尿症

  基本方

  熟地15克 淮山药15克 煨益智12克 补骨脂12克 淮牛膝12克 覆盆子12克 桑螵蛸12克 台乌药10克

  加减法

  1.气虚:加炙黄芪1 2克,或党参l 2克。

  2.不寐:加熟枣仁1 2克

  3.阳虚偏甚:加鹿角片l 2克。

  4.腰酸腰痛:加桑寄生18~30克、杜仲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淮牛膝、山药补肾益脾;煨益智、补骨脂温助肾阳;覆盆子、桑螵蛸同肾缩尿;台乌药温肾散寒。

  参考 1.本症多因年老肾虚,肾阳不足,腑气虚冷,火于制约;兼以脾气虚而下陷,摄纳无权,夜间阴寒偏胜,是以尿多难留。治法以补肾、温阳、健脾为主,佐用固涩。

  2.补肾助阳药如补骨脂、潼蒺藜、菟丝子、熟附片、肉桂心、胡桃肉、家韭子、骨碎补、狗脊,健脾药如白术、芡实、炙甘草,收涩药如金樱子、五味子、山萸肉、海螵蛸、石莲肉、煅牡蛎、糯稻根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缩泉丸(温脾肾、缩小便)、菟丝子丸(益肾助阳、健脾固涩),巩堤丸(补肾温阳、健孵缩尿)等。

  [B]肾下垂

  1.典型症状:肾区腰部酸痛,久立、行远、劳累容诱发,平卧后疼痛显着减轻或消失。

  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一般正常;超声波检查:肾门立位较卧位下降3厘米以上;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时,立位较卧位低一个椎体以上,立位时肾门位于第三腰椎以下。

  .3.本症属中医”腰酸“、”腰痛“等范畴。

  基本方

  炙黄芪l 5克 党参1 5克 炙升麻6克 柴胡6克 干姜l 0克 肉桂5克(后入)

  加减法

  1.便秘:去升麻、枳壳,加枳实9克、制大黄1 0克,

  2.嗳气:加绿萼梅9克、陈皮9克。

  3.腹豪;加大腹皮9克、木香9克。

  4.厌食:加槟榔片6克、炒谷麦芽(各)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甘草益气;柴胡、升麻升提阳气;干姜、肉桂、枳壳、陈皮温运中气,温中升提。

  参考

  l.本症多由体质虚寒,中焦气陷所致。治宜补中益气,温中升提。

  性功能减退

  基本方

  阳起石12克(先煎) 杞子12克 仙灵脾12克 仙茅12克 菟丝子12克 熟地12克 锁阳10克 鹿角片12克(先煎)

  加减法

  1. 气虚:加党参15克 或红参6克。

  2. 遗精频繁:加金锁固精丸9克(吞服)。

  3. 阳虚较甚:加熟附片10克 五味子4.5克。

  4. 兼见阴虚:加生地12克 五味子4.5克。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菟丝子、杞子益肾;阳起石、仙灵脾、锁阳、仙茅壮阳;鹿角片温补肝肾,添精养髓,并活血坚阳。

  阴茎异常勃起症

  基本方

  生地1 5克 知母1 2克 黄柏1 0克 山萸肉1 2克 丹皮10克 泽泻1 2克 龟版1 2克(先煎)

  加减法

  1.心火盛:加莲子芯9克、炒川连3克。

  2.肝火盛:加炒山栀9克、龙胆草4.5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知母、山萸肉、龟版滋养肾阴;泽泻、丹皮、黄柏降火泻热。

  参考

  1.本症多因肾阴不足,心肝之火易亢所致。治法一般以滋阴降火为主。

  2.滋阴药如玄参、麦冬、沙参、熟女贞、百合、楮实子,降火药如黄芩、制大黄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滋阴降火),引火两安汤(引火归元)。

  无精子症

  基本方

  熟地l 5克 家韭子1 2克 补骨脂12克 仙茅12克 仙灵脾l 2克 白术l 2克 山药l 5克 鹿角霜1 2克

  加减法

  1.气虚:加红参6克(另煎冲入)。

  2.血虚;加制首乌l 2克、当归l0克。

  3.阳虚明显:加熟附片l 0克(先煎)。

  4.兼有阴虚;加龟版1 2克、鳖甲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滋补肝肾;仙茅、仙灵脾、家韭子、补骨脂、鹿角霜温肾助阳;白术、山药,补益脾肾。

  腹股沟疝

  基本方

  川楝子9克 小茴香4.5克 荔枝核12克(打) 炒枳壳10克 陈橘核12克 青皮9克

  加减法

  1. 气虚:加炙黄芪15克 炙升麻6克。

  2. 热重:加炒山栀9克 黄柏9克。

  3. 寒重:加木香9克 吴茱萸3克。

  4. 疼痛:加炒元胡12克 台乌药10克。

  方义

  基本方用川楝子、青皮疏肝气;橘核、小茴香散结止痛;荔枝核行气散寒;枳壳消胀。

  精神分裂症 (一)抑 郁 型

  1.典型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或喃喃独语,语无伦次,多疑少食,时悲时喜,胡思乱想,默默不言,幻听等。

  2.本症属中医”癫证“、”心风‘’等范畴。

  基本方

  生铁落60克(先煎) 丹参1 5克 制南星l0克 竹茹9克 淮小麦30克 炙甘草3克 白金丸9克(分吞或包煎) 石菖蒲12克

  加减法

  1.寐差:加熟枣仁1 0克、青龙齿18克。

  2.易惊:加柏子仁1 0克、朱远志6克。

  3.便秘:加制大黄9克、玄明粉1 2克(冲)。

  4.气虚;加党参1 2克,或太子参1 5克。

  5.血虚:加制首乌1 2克,或当归1 0克。

  6。舌红口干:加生地l 2克、百合1 2克。

  7.痰湿较盛:加制半夏l 0克、陈皮9克。

  8.烦躁不宁:加川连3克、麦冬l 0克。

  9.小便短黄:加木通9克、竹叶6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铁落、丹参、淮小麦以潜阳镇逆,养血安神;制南星、石菖蒲、竹茹、白金丸化痰、解郁、开窍;甘草和中。

  (二)躁 动 型

  1.典型症状:性情急躁,头痛头胀,语言杂乱,哭笑无常,甚则毁物打人,弃衣奔走,不食不眠。

  2.本症属中医“狂证”、“心风”等范畴。

  基本方

  生铁落60克(先煎) 礞石15克 竹茹9陈胆星10克 枳实l 0克 制大黄1 0克 龙胆草9克

  加减法

  1.痰火盛:加牛黄清心丸l粒(温开水送服)。

  2.心火盛:加朱砂安神丸9克(分吞)。

  3.胃火盛:加生石膏30克、黄芩9克。

  4.阴虚火旺;加生地l 2克、麦冬l 0克。

  方义

  苍本方用生铁落、礞石、竹茹、陈胆星镇肝潜阳而清痰热;龙胆草、枳实、大黄泻火凉血而消积痰。

  癔症

  基本方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先煎) 淮小麦30克 百合15克 生地15克 首乌藤15克 炙甘草3克 大枣五只

  加减法

  1. 昏仆:加制南星10克 石菖蒲12克。

  2. 抽搐:加地龙干10克 全蝎末0.15克(吞)。

  3. 失音:加诃子皮10克 木蝴蝶4.5克。

  4. 瘫痪:加炙黄芪12克 地龙干10克。

  5. 震颤:加钩藤15(后入) 山羊角18克(先煎)。

  6. 耳聋:加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4.5克。

  7. 失明:加蕤仁肉12克 菊花9克。

  8. 梅核气:去生地、百合、首乌藤,加苏叶6克 制半夏9克 厚朴6克 茯苓10克。

  9. 精神恍惚:加丹参15克 熟枣仁10克。

  10. 情绪消沉:加桂枝6克 甘松4.5克。

  方义

  基本方用龙骨、牡蛎、首乌藤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合甘麦大枣汤养心、缓包、润燥;百合地黄汤清心润肺。

  癫痫

  一、 发作期

  基本方

  紫石英12克(先煎) 生牡蛎30克(先煎) 石菖蒲12克 制南星10克 僵蚕10克 钩藤15克(后入) 蝉衣4.5克 地龙干10克

  加减法

  1. 火盛:加龙胆草6克(酒洗)。

  2. 痰多:热痰加竹沥油30克(冲服),湿痰加制半夏9克。

  3. 抽搐较频:加全蝎末1.5克(吞服)。

  4. 发作时亦可先用成药医痫无双丸(每次1包,一日一次),或镇痫片(原名痫症镇心丹,每次4片,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方义

  基本方用紫石英、生牡蛎镇心定痫,平肝潜阳;石菖蒲、制南星开窍化痰;钩藤、蝉衣清热熄风;僵蚕、地龙干解痉通络。

  二、 休止期

  基本方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制半夏10克 党参12克 陈皮9克 丹参12克 炙甘草3克 河车大造丸9克(分吞)

  加减法

  1. 痰热盛:去半夏、陈皮,加竹茹9克-12克。 2. 痰湿盛:去党参、炙甘草,加苍术9克 川朴6克。

  方义

  基本方用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河车大造丸滋阴补肾;丹参养血安神,活血祛瘀以治本;制半夏、陈皮理气化痰以顾标。

  脑震荡后遗症

  基本方

  当归10克 川芎6克 丹参15克 青龙齿30克(先煎)赤芍12克 琥珀末0.15克(吞服)

  加减法

  1. 头痛较甚:加藁本10克 白芷6克 挟瘀再加地龙干10克 制乳香4.5克 没药4.5克 或全蝎末2.1克(吞服)。

  2. 头晕较甚:加钩藤15(后入) 明天麻10克,肝阳化风者,再加生石决30克。

  3. 内热炽盛:加菊花10克 龙胆草4.5克。

  4. 恶心欲吐:加制半夏10克 姜竹茹9克 陈皮9克。

  5. 心悸不眠:加磁石30克(先煎) 熟枣仁10克。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丹参、赤芍、琥珀加强祛瘀止痛之力;青龙齿重镇安神。

  内耳性眩晕

  基本方

  生牡蛎30-60克(先煎) 白术18-20克 制半夏10克 泽泻18-30克 陈皮10克 钩藤15(后入)

  加减法

  1. 耳鸣:加磁石30克(先煎)。

  2. 内热:加菊花10克。

  3. 失眠:加熟枣仁12克。

  4. 痰湿盛:加苍术9克,制南星9克。

  5. 发作频繁:加天麻10克 石斛夜光丸1粒(化服)。

  6. 中焦虚寒:加党参12克 桂枝9克 吴茱萸2.1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牡蛎、钩藤平肝熄风;白术、泽泻健脾化湿;制半夏、陈皮温化湿痰。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基本方

  炙黄芪15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红花9克 地龙干12克 桃仁10克 赤芍12克 豨莶草18克

  加减法

  1. 血压偏高:去黄芪,加生石决30克(先煎)、葛根9克。

  2. 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2克 远志肉6克。

  3. 口眼歪斜:加僵蚕10克、白附子6克 水蛭粉1.5克(分吞)。

  4. 手足浮肿:加带皮苓15克 生姜皮4.5克。

  5. 肢体麻木:加制南星10克 鸡血藤15克。

  6. 大便干结:火麻仁12克 制川军9克(后下)。

  7. 小便不禁:加缩泉丸9克(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内黄芪、当归、川芎益气、养血、行血;红花、桃仁、赤芍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豨莶草祛风湿、强筋骨。

  神经衰弱症

  基本方

  淮小麦30克 甘松4.5克 制首乌12克 丹参15克 珍珠母30克(先煎) 五味子4.5克 炙甘草3克

  加减法

  1. 眩晕:加钩藤15(后入)。

  2. 头痛:加生白芍12克。

  3. 不寐:加熟枣仁12克。

  4. 心悸:加磁石18克、朱麦冬10克。

  5. 遗精:加金樱子12克 白莲须9克。

  6. 气虚:加党参12克 炙黄芪12克。

  7. 血虚:加熟地12克 陈皮10克。

  8. 阴虚:加生地12克 知母10克。

  9. 阳虚:加熟附片6克(先煎) 仙灵脾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淮小麦、珍珠母、丹参、五味子养心安神;制首乌养血;炙甘草益脾;甘松开郁醒脾,行气和胃。

  

  

  



--------转载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