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什么 |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0-05-15 点击次数: 805 |
舍利释义
释义一: 一、(动物)鸟名。 释义二: 梵语sarira,亦称舍利子,意为骨身、遗骨。原来,“所遗骨分,通名舍利”。(《翻译名义集》卷五)实际上,舍利专指佛、高僧的遗骨。舍利可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佛家传说,舍利是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多作坚硬珠状,五彩耀目。《魏书·释老志》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用“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经中载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佛的舍利也叫做“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后来也用舍利泛指僧人火化后的遗骨。入《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荼毗(火化)之次,见火中一道青烟,直透云端……少焉,舍利如雨。”(李明权) 释义三: 新云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即所遗骨分,通名舍利。光明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大论云:碎骨是生身舍利,经卷是法身舍利。法苑明三种舍利:一是骨,其色白也;二是发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也。菩萨罗汉皆有三种。若佛舍利,槌击不破。弟子舍利,槌试即碎。 释义四: 此物乃是戒定慧。忍行功德熏成也。梵语。设利罗今讹略称舍利华言骨身所以不译者。恐滥凡夫骨身故也。又云驮都此目不坏义有二种。舍利。一全身。二碎身碎身有三。一骨舍利白色。二肉舍利红色。三发舍利黑色惟佛舍利五色有神变一切物不能坏焉。 |
|
来自: 行为准德为先 > 《青阳、红阳、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