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苏局里的苏州民俗

 苏迷 2012-04-02

    □邹志谅

    苏州百姓在庭院建筑开工、渔蟹开捕、庄稼开播、新茶开摘、新店开业以及婚丧喜事等重大活动中,自古以来传承着一系列固有的民间风俗,铸造钱币更是关系到经济与民生的大事,势必也会将苏州的民俗融入到宝苏局各项程序之中。宝苏局铸钱的前前后后,究竟出现了多少民俗形式的活动,已无法全部知晓,然而有的被口传了下来,有的被后人发现的宝苏局遗物印证了。

    宝苏局每逢铸造新年号钱,在熔炉点火、开炉铸钱那天,监督官员必须准时到场,工匠们的吃用杂品只能带至门口,空身入局,各就各位。各方人员到齐之后,局门紧闭,先点好香烛,祭拜天地,供奉财神,祈求点火成功,保佑铸钱顺顺当当,接下来郑重其事开铸第一炉钱。铸第一炉钱时,首先要安排铸造讨口彩的特殊钱币,以求得开铸新钱的好兆头。一般都称这些特殊钱币为“开炉钱”,铸造数量并不多,仅供少数官员留作纪念。宝苏局的开炉钱虽然存世十分稀罕,但毕竟还是被后人发现了。

    2005年底,苏州阊门内下塘民居翻建房屋时,在基土中有幸发现了一枝连钱。连钱中间是一只高浮雕如意构件,两边连着两枚宝苏乾隆通宝钱,整体重为12克,钱体表面被黑褐色土锈侵咬(图1、2)。这枝连钱上的单枚钱币直径26毫米,与足重的普通乾隆通宝制钱(图3)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比普通制钱更规范、更具精神,不难发现其单体实际就是一枚精整的乾隆宝苏制钱。从钱体风格特征看,肯定不是清末民初民间铸造的普通压胜钱。值得注意的是这枚连钱发现地正位于宝苏局旧址,知其事出有因,并非巧合,这就是宝苏局开铸乾隆通宝新制钱时,遗下的开炉钱。

    连钱中部“高浮雕如意构件”告诉了我们一切。它并不是单独一只如意,在如意手柄上还叠置了突起的杆状体与椭圆体,三者上、中、下垂直互交,层次清楚。仔细观察可以明白,杆状体是一杆笔的缩型,椭圆状体是俯视的银元宝缩型。苏州人讨口彩喜欢用谐音,如大户人家往往在案桌上端端正正存放一个花瓶,以“瓶”、“案”谐音求“平安”。连钱上的笔与“必”谐音;银元宝在清朝也称银锭,与“定”谐音;再加上如意,三者相叠巧成“必定如意”好口彩。我们可以重温一下苏州民间联姻定亲的传统,当男方或女方向对方表示应允时,有通过媒人转送一对小银锭和一枚如意花的习俗,就是用锭和如意来表示“确定”和“如意”的。这种风俗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前,苏州依然广泛流行。这枚带有“高浮雕如意构件”的连钱,寓意明朗,用来祈求开炉成功,确保铸钱炉炉“必定如意”。

    请问各位见过如同酒桌上菜盘子一样大的钱币吗?如果没有见过,可以告诉你,宝苏局就铸造了直径达到220毫米,重量为2900克的特大钱币。苏州民间,凡姑娘出嫁时,历来父母要在用作嫁妆的箱内放些铜钱,名为“压箱钱”,少则几十枚,多则几串,数千枚,寄寓财源滚滚。这枚特大钱币是铸钱局压库专用的,名为“镇库钱”,同样是寄寓苏州财富永远发达光大。此钱原来是存放在宝苏局钱库内的,在战争和混乱的非常时期中,被贪婪者暗中带出。1984年10月,在当年苏州辖内的江阴北国乡,有住户建房挖基础时,巧遇并挖出了这枚巨型钱币,面文“咸丰重宝”,背左右满文“宝苏”两字(图4、5),这是中国现存官炉铸造的完整无损的最大的钱币,迄今世上仅发现一枚。经过多位资深钱币学家鉴定,确认为宝苏局镇库钱无疑,现由江阴博物馆保藏。由面文称“重宝”推定,此钱铸于宝苏局开铸“咸丰重宝”当十钱之后,和铸造“咸丰元宝”当百钱之前,即咸丰三年末到咸丰四年二月的三个月之间。
  苏州人形容某人办事难以变通、不够灵活时,往往会说此人真是个“版版六十四”。要知道“版版六十四”之语正是从宝苏局传出的。宝苏局铸钱采用翻砂冶铸法,有一道“母钱印模”工序。明崇祯年间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记:“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然后用若干母钱在填满土炭末的匡面印模。《天工开物》上还刊有“铸钱图”一幅(图6)。宝苏局依然沿用此法,传说每版(匡)所用母钱六十四枚。据现代史学家柳诒徵《江苏钱币志》引“采访录”记:宝苏局“每炉约六十四版,每版六十四文”。追踪此语之源,早在明朝冯时可撰《雨航杂录》中就有记载,“铸钱之模为版,宋时铸钱每版六十四枚”,此语或最迟出于此典。既然“版版六十四”出于宋时铸钱行当,也就成了宝苏局内上下经常念叨的行业口语。

    虽说“版版六十四”已成了铸钱业中的口头禅,然而宝苏局铸钱时并非一定“每炉约六十四版,每版六十四文”。清朝人钱泳(1759-1844)到过宝苏局,据他在《履园丛语》的记载:“今官局鼓铸,皆用翻砂,所云版版六十四者。余尝亲至钱局看鼓铸,有一版成二三十者,有一版四五十不等,未必一定六十四也。”

    宝苏局对工匠监督十分严厉,为防止工匠下班将铸出的钱币带走,规定上班时不准工匠自带现钱入局,下班要搜身检查,临走时在门口横置一条长凳,让工匠光着身子从上面蹦过去,口中还要高喊行业口语“版版六十四”。这样一跳、一喊,如有夹带,一定露馅。工匠们为了生计,在局内受辱,也只能忍气吞声,到了局外怨声载道,有的诉道:“版版六十四,碰碰脱裤子!”就这样“版版六十四”,逐步传开,成为苏州百姓的民俗谚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