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迷 IP属地:上海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3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苏城迎春出娄门《苏州日报》2024年02月24日 A07版。在苏州,迎春典礼由苏州知府领衔,率同长洲、元和、吴县三位知县,身穿朝服,乘坐大轿,全副仪仗,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从苏州府署门前的吉利桥出发,过养育巷太平桥,转入护龙街,经迎春坊径直出娄门,往东行三里路,便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柳仙堂。迎春大典前,要预备春牛、春花等物。迎春坊...
小雪时节老苏州分享老传统《姑苏晚报》2023年11月19日 A04版。本报讯(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林霞静)“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小雪节气来临之际,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昨天开展“寻找老苏州记忆中的小雪”主题活动,邀请了老苏州分享小雪节气里的传统习俗。俗语道:“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苏州人的腌菜,主要用的就是雪里蕻。小雪节气...
苏州重阳的登高习俗。吴山,又称“吴山岭”,位于上方山西南,为横山支脉。清初沈朝初《忆江南》云:“苏州好,冒雨赏重阳。别墅登高寻说虎,吴山脱帽戏牵羊。新酿酒城香。”其还在诗注中介绍:“吴山九日登高,牵羊戏博,俗呼扑羊。”康熙年间的惠周惕在其《九日吴山即事》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斜阳细草吴山路,低帽簪花看赌羊。”所谓“扑羊...
柯继承认为,追根溯源来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并非根植于苏州本土,而是后来,苏州作为一座开放包容城市因为外来“移民”增多而带来的民俗,得以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苏州、定居苏州。苏州也张开双手,以圆融包容的心态欢迎所有的追梦者,以及来自各地的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
从二月二吃“牚腰糕”说起《苏州日报》2022年03月05日 B01版。吃“牚腰糕”始于何时?可见,吃牚腰糕的习俗,南至杭州,北达北京都有,只不过南方用“隔年糕”,北方用“黍面枣糕”,食用方式都一样用油煎食。不论是“雌争反”还是“雌枪反”都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式,取前字即“雌”的声母,后字即“争”或“枪”的韵母,合成“牚”字的读音。...
袁景澜《年糕》诗:“岁节村厨舂磨忙,黍糖蒸釜划成方。儿童袖手看风雪,并坐煨尝满灶香。”苏州农村地区至今仍保留自制年糕的习俗。旧时,年糕是苏州人过年祀神、供先、馈赠之必备。《吴郡岁华纪丽》载,四月十四日为吕洞宾生日,俗称“神仙生日”,苏州建有神仙庙,原在阊门内下塘街,现在石路南浩街,是日,举行“轧神仙”庙会,街市小摊林...
门上风景《姑苏晚报》2021年11月01日 B08版。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当年的门上风景如何,也不知道当年的时髦与流行,但是我们可以从留存的古代建筑大门上那些各级文物保护古建筑的牌子,遥想它们曾经的风光。给人美好回忆的门上风景是“名列前茅”的喜报。说点喜庆的门上风景。苏州人家还特别重视节令的变化,从门上的风景就可以知道时令变换...
火烧七月半《姑苏晚报》2021年08月16日 B08版。汉末的五斗米道把所崇奉之神分为天官、地官和水官,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由于传说中的中元地官是七月十五日出生,所以旧时苏州民间一般会在七月半前的这两天,太阳落山之后,在路边或就近处烧纸钱、化锡帛。因为这一天地官还给所有鬼放了假,所以人们除了给祖宗烧纸...
苏州人老底子怎样过七夕《姑苏晚报》2021年08月14日 A06版。品尝巧果是过去苏州人七夕节的一大习俗。而《昆新合志》则云:“七夕,少女捣凤仙花汁染指尖。”七夕既然是女儿节,妇女会借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红指甲的习俗。“古时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捣成碎末,再加明矾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来的红指甲...
现在人们都用自来水,井的功能退化了,因此,封井和敬井神的活动可以免了。从前,家家有灶台,岁末,传说家里的灶神要上天“述职”,于是,人们做个糖元宝置于灶台,敬灶神,乞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买年糕。苏州年糕分两类:一类是糖年糕,像块小砖头,分白糖、红糖两种,回家后要切成小块,春节期间,与汤圆同煮,吃到这碗点心,便...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