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烧七月半

 苏迷 2021-08-22

《姑苏晚报》2021年08月16日 B08版

王梦沂

虽然还没有出伏,但前一阵苏州的天气因连续受台风影响,已显得比较凉爽。但隔壁老黄却说,没这么安逸的,还要“火烧七月半”呢,到时热得要你相信。是的,苏州民间确有“火烧七月半”之说,而且后面还连着一句“八月木樨蒸”呢,照此说法,似乎暑天热得没有穷尽了。

其实这“木樨蒸”,是指木樨花(桂花)在开放之前,经过连续暑热蒸腾,在稍稍降温后开的花,会愈加浓香,老苏州称这种现象为“木樨蒸”。尤其在苏州光福山坳中,桂花连山遍野,每年金秋八月,千亩桂树竞相怒放,馥郁芬芳令人陶醉。苏州人甚至会不顾秋老虎的暑热,流汗漫步于桂花树间,欣赏着魅力独特的木樨花阵。周瘦鹃那句“踏月归来香汗湿,红闺无奈木樨蒸”,就道出了苏州人赏桂的特有心境。

至于“火烧七月半”,其原意并不是气象角度上所理解的七月半这几天热得像火烧一样。阴历的七月十五日,苏州民间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古时名为中元节,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其称谓源于道教陈规,道教将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的五斗米道把所崇奉之神分为天官、地官和水官,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有一种迷信讲法,这一天阴曹地府会打开鬼门关,让无人奉祀的鬼们到阳间来享受人们供祭的说法。

所以中元节的前一两天,人们旧俗是要烧香祭祖、化纸钱烧锡帛的。老苏州人在这一点上,尤其要做得像模像样,其形式甚至与冬至夜过节有点相似。到过鬼节的时间段,所有的亲人都要尽量回家,八仙桌要移置客堂中间当供桌,桌上摆好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还要整整齐齐放上许多酒盅筷子,用来祭祀祖先们及一众鬼神。供桌前要点燃香烛,中途还需焚烧锡帛,一家老小依长幼顺序祭拜祖先鬼神,祭祀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这种祭祀形式,老苏州称之为“过节”。由于传说中的中元地官是七月十五日出生,所以旧时苏州民间一般会在七月半前的这两天,太阳落山之后,在路边或就近处烧纸钱、化锡帛。有的还要在纸钱上写上祖宗的姓名,供亡灵享用。因为这一天地官还给所有鬼放了假,所以人们除了给祖宗烧纸,还要给游荡在外的孤魂野鬼烧些纸钱,以求日子平安、诸事顺利。因而旧时七月半或七月十四的晚上,屋边街头处处能见到纸钱焚烧,从而使得城乡间到处火堆丛丛、烟雾飘飘,形成了“火烧七月半”的独特景象。

由于这段时期,正是俗称的秋老虎天气,昼长夜短、日照强烈,如果正逢天气连日晴热,往往会出现连续的高温酷热。随着迷信的破除,人们对七月十五过“鬼节”的习俗越来越淡漠,于是后人慢慢将“火烧七月半”这句谚语,理解成气象意义上的俗语。这样反倒好,提醒人们仍要预防中暑,预防疾病发生。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秋燥天防止火灾发生,还起警示作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