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小圃用附子经验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2-04-03

徐小圃用附子经验

徐小圃附子运用:
徐氏用附子的指征是:神疲、色澹、肢清、脉软、舌润、小便清长、大便溏泄不化,但见一、二症,便放手应用。
治丹痧、湿温等热病身热肢冷------温清并用;
暑热渴饮溺长------温清潜涩兼施;
噤口痢虽涕泪俱无,口渴引饮------亦毋需专事养阴而以附子建功;
盗汗、不寐气阴两虚------寓温阳于育阴中;
走马牙疳腐烂出血,口气秽恶,并兼小便清长------乃胃火炽盛而肾阳不足,寒药中加一味附子一剂即效。
湿温重证------加附子等温药。
徐小圃(1887~1959),沪上名医,著名儿科学家
徐氏医理深邃,经验宏富,治小儿病有其独到之处。他指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主力,而在儿科尤为重要。小儿机体的特点乃肉脆血少气虚,属稚阴稚阳之体。他推崇“圣人则扶阳抑阴”之论,主张治小儿应处处顾及阳气。并且善于在明辨阴阳的基础上识别真寒假热。临证广泛应用扶正达邪,温培脾肾,潜阳育阴,清上温下等法,都是建立在以上认识基础上的。
  徐氏治小儿外感病,每取温阳扶正法则,尤擅用附子一药。其心法有二。
  1.审证明确,用药及时小儿外感病大抵症势骤急,变幻多端,倘因失治或邃误治,则祸若反掌。
徐氏充分运用四诊八纲法则,对病孩症状细心体认,从而作出精确诊断。虚寒证明确者则及早施用温阳药。小儿外感病见有面色皓白,神疲,多汗,肢冷,口不渴,便溏,溺清,往往是阳气虚衰的表现或征兆,故但见一二证即故手应用附子顾及阳气,乃杜渐御变,防患未然之计。他常谓:“宁曲突徙薪。毋焦头烂额”,“阳虚证端倪既露,变幻最速,若疑惧附子之辛热而举棋不定,必待少阴证悉具而后用,往往有噬脐莫及之悔。”徐氏应用附子果敢及时,毫无患得患失之心,而以辨证精细,审证明确为前提。例如一病儿外感风邪,发热四日,多汗肢冷。面皓神烦,畏寒蜷卧,小溲清长,舌苔白,脉濡数。审属阳虚感邪。治以温潜解肌。药用:桂枝3g白芍g黄厚附片4.5g活磁石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生姜3g服药2剂即热退肢和。诸症悉除而愈。
  2.邪正兼顾,配伍得宜小儿稚阴稚阳,外感病在儿科属常见,尤其是一些时行疾病多在幼儿期罹患。又因小儿疾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一旦得病+每因邪盛正伤,往往出现虚实寒热夹杂或邪恋正虚之证。徐氏治病的特点是及时祛邪,祛邪的同时勿忘扶正,而以维护气阳为主。在应用解表,宣肺,清热等法时,
常配以温握阳扶正的附子以邪正兼顾。
附子配桂枝扶阳解肌,多用于外有表邪而阳气不足之证;
附子配麻黄扶阳宣肺,多用于肺气不宣而阳气不足之证;
附子配黄连祛阳清热,多用于邪实正虚,寒热互见之证;
附子配银柴胡、青蒿、白薇益气阳,清虚热,多用子正虚邪恋之证。
又如肾阳不足或虚阳上浮者,附子更合磁石、龙齿、牡蛎温肾潜阳,以专温下之力;
中寒阳虚者,附子更合干姜温中回阳;
属阳衰气虚者,附子更配人参温阳益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