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梭梭 百科

 榆杨 2012-04-03

梭梭

简介

  亚科: 2003年发表的APG II系统主张取消藜科,将藜科的种类并到苋科,成苋科
  

梭梭

的一个亚科(藜亚科)。
  分布 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现状 渐危种。梭梭又名琐琐,在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及宁夏虽均有分布,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樵采及挖掘肉苁蓉,破坏极其严重,分布面积日趋缩小。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上限(米) 1500,仅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可达2600。 梭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的树冠常年经受烈日的烘烤和狂风的撕扯,但却执着地吸取着大地的精华,并用其来之不易的精华毫不保留的滋润着荒漠肉苁蓉。传说自然界中先有的荒漠肉苁蓉后有的沙漠,因为荒漠肉苁蓉吸尽了大地的精华,万物的灵气,所以才使大地变成了沙漠。因此,荒漠肉苁蓉也被称为“地精”。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放牧、樵采及挖掘肉苁蓉,破坏极其严重,分布面积日趋缩小。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既能耐旱,耐寒,抗盐碱,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上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过去,由于梭梭材质坚硬而脆,易燃而产热量高,火力为木材之首,稍逊于煤,堪称“荒漠活煤”,是优良的薪炭材。早在600年前元朝末年陶宋仪《辍耕录》一书中就记载过:“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以后纂修的《民勤县志》也写道:“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梭梭的嫩枝也是骆驼的好饲料。人为砍伐,过度放牧,自然生态恶化,梭梭林大面积死亡、萎缩。梭梭是古老的植物物种,寿命极长,存在多长时间尚无考证,在巴丹吉林东北地区,发现大量的梭梭林化石,同时发现恐龙化石。梭梭没有明显的年轮和树皮,与风沙的长期博弈,使其树形特异多姿。梭梭不但具有生态价值,在其根部寄生有传统的珍稀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肉苁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1一4(一7)米,树皮灰黄色,干形扭曲;枝对生,有关节,
  

梭梭

当年生枝纤细,蓝绿色,直伸,节间长4一8(一10)毫米,2年生枝灰褐色,有环状裂缝。叶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对生,稍开展,先端钝,腋间有绵毛。花扒两性,单生于2年生枝条的狈性短枝叶腋;小苞片宽卵形,边缘膜质;花被片5,矩圆形,花后增大,果时自背部先端之下1/3处生膜质翅;翅半圆形至近圆形,宽5一10毫米,系、伸或平展,有黑褐色纵脉纹,全缘或稍有缺刻,基部心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内曲,并围抱果实。胞果半圆球形,顶部稍凹,果皮暗黄褐色,肉质;种子扁圆形,直径2.5毫米。

地理分布

  生长地区多为气候为极端大陆性地区。年平均温2--11℃,1月平均温-18--8℃,7月平均温22--26℃,极端最高温42℃,极端最低温-42℃;年降水量30--200毫米或更低。它不仅能生在干旱荒漠地区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喜光性很强
  

生存在沙漠边缘

,不耐蔽荫抗旱力极强,根系发达,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抗盐性很强,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而在含盐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长不良。花期7月,果期9月,10--11月种子成熟
  梭梭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一般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中、下旬长出肉质鳞片状的叶,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6~8月花休眠,9月上旬开始结实,9月末、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黄。梭梭的当年枝,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年份平均生长30~40厘米,降雨多的年份可达50厘米以上。但再生能力较弱。梭梭虽耐干旱,但在降雨少的年份,往往不能结实或种子不能成熟;在雨量充沛的年份其结实率较高。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若温度在35℃以上,则发芽受到抑制。梭梭的种子不宜久藏,通常是第一年采种供翌年播种用。梭棱的株高和树冠变异很大。高度超过2米者,通常具粗糙扭曲的主干,由基部发出分枝,形成圆丛状。因其每年有一部分当年小枝枯落,故称它为落叶小半乔木。它的分布总与松散的土壤基质和较浅的地下水位有关。耐风沙,受到沙埋以后,仍然生长旺盛。喜生于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在砾质戈壁低地、干河床边、山前冲积扇等处也有生长。梭梭是适应中温带气候的荒漠植物,它分布区内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气候的干燥度大于4.0,≥IO℃的活动积温2500~3000℃,年平均气温在2~8℃的范围内,8℃以上的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区;虽有适于梭梭生长的环境条件,但没有梭梭的分布。

实用价值

  梭梭是良好的饲用小半乔木,有每年落枝的习性,荒漠地区的牧民称它为骆驼的“抓膘草”。骆驼喜食;羊在秋末也拣食落在地上的梭梭嫩枝和果实;牛、马不食。此外,梭棱是重要的固沙植物,对防风固沙、治理沙漠具有重要作用。且为名贵药材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的寄主植物。干枯的梭梭枝干,还可供修建棚圈等之用。但严禁滥行砍伐,防止梭梭草场大面积退化。对已破坏的梭梭草场应进行封闭,以促进其自然更新。选择适宜梭梭生长地段,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建立人工梭棱草场。挖肉苁蓉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挖后必须填埋坑穴,以利梭梭的生长。
  

梭梭林

梭梭材质坚重而脆,燃烧火力极强,且少烟,号称“沙煤”,是产区的优质燃料,又是 搭盖牲畜棚圈的好材料。嫩枝是骆驼赖以度冬、春的好饲料,又为重要药材肉苁蓉的寄主。还可用来防风固沙。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栽培技术

  梭梭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建设人工棱梭草场。在第一年秋末,采集成熟种子,然后选择较肥沃的沙质地作苗床。用落水盖草法或覆薄沙盖草法春季育苗,千粒重3~3.5克。移栽地段应选在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含水量不低于2%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苗木应选为一年或二年生的实生苗,在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进行移栽。梭梭栽后,必须加强保护,封闭禁牧,待五年左右,梭梭地上部分生长起来以后,方可放牧利用。

采种

  种子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果实由绿色变成淡黄色或灰褐色时即可采种。新采的种子应除去果翅等,使种子纯度达到70—80%,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妥善保保存。种子发芽力保存期通常为6—9个月,当年采集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或翌年春播,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一年后,发芽率下降到40一50%。

直播

  一般采用播种育苗,选择轻沙壤土、轻盐碱土(含盐量不超过1%),地下水1—3米的土地为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初,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沟深1.0—l.5厘米,覆土1厘米,播种量每亩2公斤。

栽植

  一般采用植苗。梭梭对土壤要求不严,育苗地以盐化不严重的沙土或细砂最为适宜,切忌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精细整地,播种灌水,培育壮苗。播种前翻松沙地,整平床面,灌足底水。播种时间以四月末五月初最为适宜。梭梭育苗可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2公斤为宜。巴蜀各地大多采用落水播种法播种梭梭,把整平的苗条先灌足底水,待水面下落而地表面还潮湿时播种高于床面,随即覆细砂以正好盖住种子为度。如在大中进行条播时,在灌过底水后待床面稍干时开浅沟播种,上覆细砂一薄层,而后引清水薄灌一次。覆砂厚度不宜过厚,以0.5-1厘米为宜。以后可酌情每隔1-2天灌溉一次,直到出齐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或苗床积水。苗木要求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壮苗.它适宜在粘质、砾质的丘间低地、盐渍化沙地上栽植。在流动沙丘上栽植要设置沙障,沙障形式可采用间距3米行列式,栽植行距与沙障间距等宽,株距1.0—1.5米。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距1.5—2.0米,株距1米。以春秋雨季栽植为宜,早春3月上旬至4月上旬雪化后,及时栽植。
  梭梭植后3一5年内禁止放牧利用。有灌溉条件可在6—8月灌水1—2次。要经常检查、修补沙障。注意防治病虫害

编辑本段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地跨博州精河,塔城乌苏西北界地带 ,西接艾比湖湖畔,北临准噶尔界山支脉---北山南麓,东和东南连接乌苏绿洲及奎屯垦区,南抵天山北麓,有奎屯河流经,保护区总面积为54667公顷。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拔240-260米的艾比湖洼地,是第四世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时才形成的艾比湖洼地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82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和面积最大的白梭梭林。
  

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地处海拔240-260米的艾比湖洼地,是第四世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时才形成的艾比湖洼地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82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和面积最大的白梭梭林。保护区三面环山,属艾比湖盆地,有鹿鹅喉羚盘羊野猪狐狸刺猬杜鹃、凤白百灵鸟、黑额伯劳、潜鸟等野生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繁衍栖息;老胡杨盘根错节、枝桠纵横,显露沙漠英雄本色;新生胡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戈壁荒漠带来无限生机,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甘家湖保护区内局部地区完整地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亚洲大陆腹地特异的地貌和景观,体味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胡杨是新疆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

白梭梭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落叶小乔木,高1-7m。树皮灰白色。叶鳞片状。花黄色,成对或单生于二年生枝侧生短枝的叶。胞果淡黄褐色。分布于新疆北部,生于海拔300-500m处的半流动沙丘上。伊朗、阿富汗和前苏联也有分布。典型的荒漠植物及优良固沙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简介

  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
  藜科 Chenopodiaceae
  

白梭梭

  落叶小乔木,高1-5m。树皮灰白色。叶鳞片状。花黄色,成对或单生于二年生枝侧生短枝的叶腋。胞果淡黄褐色。分布于新疆北部,生于海拔300-500m处的半流动沙丘上。伊朗阿富汗和前苏联也有分布。典型的荒漠植物及优良固沙植物。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形态特征

  

白梭梭

  小半乔木,高1—7m。树皮灰白色;老枝灰褐色或淡黄褐色;当年生枝弯垂,节间5—15mm。叶鳞片状,三角形先端具芒尖,平伏于校,腋间具绵毛。花着生于二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状、卵形,与花被等长,边缘膜质;花被片倒卵形,先端钝或略急尖,果实背面先端之1八处生翅状附属物;花盘不明显。胞果淡黄褐色,果皮不与种子粘生,种子直径约2.5mm;胚盘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状

生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白梭梭是适中温超旱生沙生夏绿小半乔木。是沙漠草场的重要组成植物。在新疆自梭梭群落多出现于准噶尔盆地
  沙漠上的白梭梭林
  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和文比湖以东的沙漠中,也斑块状的分布于乌伦古河和额尔齐在10—50m高的半流动新月型沙丘及向风10—30m高的半 固定沙丘顶部,它与沙拐枣、三芒草形成稀疏植物群落。在半固定沙丘中,常出现有白梭梭与白皮沙拐枣、曲尖麻黄、蒿类半灌木、一年生和短生类短生植物沮合成不同的群落。种类可达10—18种,总盖度15—30%。白梭梭根系很发达,分布深而广。叶退化成狭小三角膜状,当年生的绿枝为光合同化器官,也有落校现象。因此,能在含水里0.5%的沙土中正常生长。白梭梭在炎热的7、8月干旱季节有一个半月的休眠期。一般4月初萌发,5—6月开花,9—10月结实。
  白梭梭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苏联哈萨克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分布。

开花及风媒传粉特点

  

白梭梭

  对白梭梭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风媒传粉特点进行了观察,对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做了检测.白梭梭的花部特征有许多适应风媒传粉的特点:花小、无花冠、具光滑的花粉外壁、指状的柱头突起、较高的花粉-胚珠比.重力玻片法检测结果表明,白梭梭风媒传粉发生在晴朗、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的4月中下旬;花期持续时间约14d,传粉盛期集中在前3d,花粉短距离传粉效率较低;对荒漠突发不良环境的适应,白梭梭具有爆发性的开花传粉机制.

饲用价值

  

白梭梭

  白梭梭适口性优良。嫩枝是骆驼、山羊、绵羊、黄羊和驴的良好饲料。骆驼全年都喜食嫩枝,山羊、绵羊在春秋两季喜食落地的枝和果实,马和牛不乐食。白梭梭荒漠是沙漠地区重要的冬季放牧场。其他用途:白梭梭荒漠可作为沙漠地区的优良薪材基地,干材重可达65一200kg/亩。白梭梭具有优良的防风固沙作用。因当地缺少能源,白梭梭严重被砍伐,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加速了“逆行演替”进程。为此,应禁砍伐,合理放牧利用以及人工更新培育。

人工种植方法

  白梭梭的人工种植方法,是为改进现有的白梭梭因直播方法而造成成活率不高的缺点而发明的。白梭梭的
  

白梭梭

人工种植方法,分为取下白梭梭的种子、用种子栽培成幼苗、再将幼苗移植到适宜的土地中等步骤,所述的用种子栽培成幼苗为:将白梭梭种子放入装有白梭梭生长区的沙壤性土壤的营养袋中栽培,营养袋的底部开有几个小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此方法可以对幼苗生长发育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其苗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并且能当年培育、当年移植,能够加快白梭梭的繁殖,促进生长,因此本发明是治理沙丘、防止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育苗及造林

  梭梭是广泛分布于荒漠地区的乡土灌木树种,梭梭属在中国分布有两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其中:梭梭柴
  白梭梭林及周边环境
  的分布地区较广,在石质、硬质、沙质、粘质各类荒漠土壤中均有分布,白梭梭分布的地区土壤普遍为含有轻微盐分的细沙土。梭梭的耐盐性很强,尤其是梭梭柴,它耐盐的临界范围为土壤含盐量4%~6%。由于梭梭极端耐旱,可实行无灌溉造林。

一、梭梭育苗技术

  1.土壤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的沙土或沙质壤土最为适宜。
  2.播种时间
  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宜在早春。梭梭种子发芽要求地温较低,在白天化冻、夜间又封冻的早春天气,能顺利发芽出土。秋播宜在11月初至封冻前。
  3.播种量
  去翅纯种每667平方米播量为2千克左右,不去翅种子每667平方米播量为8~10千克。
  4.播种方法
  单行式条播,行距25~30厘米,覆土不宜太厚,沙质土壤上约1厘米,不应超过1.5厘米,沙土上可稍厚,约2~3厘米,播后灌1次水。
  5.田间管理
  主要是灌水和锄草,梭梭从幼苗期就很耐旱,如果灌水太勤,土壤过湿易引起根腐现象,灌水应注意土壤不干不浇,在苗木出现旱象时才考虑灌水,但水量宜小,间隔宜长,平时多松土除草。

二、梭梭造林技术

  1.造林季节
  春、秋两季均可,但以春季为好。
  2.苗木
  造林苗木对地上部分要求不严,但地下部分垂直根应保持在40厘米以上,侧根要求完整,少受挫伤,苗木根脆、易断折,在起苗运苗和栽植过程中都应加以保护,否则会严重影响造林质量。
  3.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挖坑栽植,坑深50厘米左右,秋植时应挖到湿沙层,并用湿沙埋苗,踏实。有条件的地方,栽后灌1次水,主要采取封禁保护措施。

生存情况

  白梭梭是生长在荒漠里的一种耐旱植物,这种植物跟胡杨一样在沙漠里有着非常强的防风固沙能力。目前,世界上仅存有两处原始白梭梭林,一处在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大约有37万亩;另一处就在中国新疆的甘家湖地区,现存82万亩。然而,近几年来新疆这个世界上最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不断衰败的境况。 奎屯河是一条从甘家湖上游城市奎屯流经梭梭保护区的河流。历史上古尔图河、四棵树河汇入奎屯河后流经甘家湖地区,甘家湖的湿地面积广大,故而孕育了大片原始白梭梭林。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处在上游城市的乌苏、奎屯随着经济的发展,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都不再有地表水流入甘家湖,持久的干旱,使得保护区的植被岌岌可危。
  尽管白梭梭是荒漠区生长的耐旱植物,但目前的干旱已对其存活构成威胁。由于得不到水源补充,白梭梭的生长速度变得非常缓慢,一棵约2米高白梭梭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长成,一旦大面积枯死,重新恢复将极为困难。
  新疆博州精河县甘家湖国家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主任赵斌:像这个梭梭份量这么大要(长)到五六百年,五六百年的生长才能长这么大,你看梭梭才开始结种,它的传播一个是种子的传播,一个是根系的萌芽,就这两种传播途径。
  除了缺水的原因,在现场有许多这样的大洞,有的洞甚至是整片相连,无一例外的是每个洞的旁边都会有一棵死掉的白梭梭。
  肉苁蓉作为一种中药材已经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为了能得到一棵肉苁蓉,采挖者不惜在梭梭的根部挖出两米多深的大洞,使得梭梭的根部暴露在外。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这个地方物种比较丰富,特别是药材资源,肉苁蓉啊、甘草啊、有一些受利益驱动的,这个挖药啊整个对植被破坏厉害,这个肉苁蓉它是一个寄生植物,它长在梭梭的根部,他把这个采挖以后,梭梭的根部就裸露在外面,往往这个采药的人,光知道挖不知道复原,那么挖掉一个药,死掉一个梭梭。
  甘家湖国家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保护区内现有120多位护林员。加尔肯,这个只有28岁的哈萨克年轻小伙子,已经有10年的护林工作经验。谈起对白梭梭的保护,最让他头痛的是当地的牧民。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放牧)主要是对幼苗,对更新比较有影响。一些自然落种的一些树种、草种,长不大,它(牛羊)就全部啃掉了,都是老树,没有小的,更新就比较差。
  放牧、挖药材、缺水成为制约白梭梭发展存亡的关键因素。作为世界仅存两处之一的原始白梭梭林,它的衰败不仅是保护区内物种资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片荒漠林地是准葛尔盆地以及天山北坡的生态安全屏障。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文华:现在也要求,尽快启动一些生态移民的措施,好在户数也不是太多,只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相信能把他们安置好,把一些生态比较敏感的区域让他们迁徙到另外的地区去发展他们。(缺水)那么只有靠一些这个,有一些调水,跨流域的,从其它流域把这个水调进来。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把牧民从保护区迁移出来,如何才能跨流域进行调水。目前,自治区已经成立了专门小组对白梭梭保护区进行专门管理。

主要自然保护区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地跨乌苏、精河、托里三县市。地理坐标:8407E,4505N。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位于198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面积1040km2,绝对保护区10万亩,是世界较大的野生次生林,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苏市在此成立甘家湖梭梭林自然
  保护区管理站,面积82万亩。保护区主要保护梭梭、白梭梭及其荒漠生态环境。
  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保存完好,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亚洲大陆腹地特异的地貌和景观,体味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