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中的"后作阳文款"是什么理解?高分!

 臭又香五车书居 2012-04-03
古陶瓷常用鉴定本语

我国古陶瓷鉴定虽然宋明就兴盛,但只有少数文人学者业余爱好此道。鉴定成就也十分有限,几乎无专著刊行,多见于文人笔记小说中。真正兴起鉴定之业,是明末清初之时。因古玩行业兴盛,大批古董要买进卖出,鉴定器物之真伪使关系到古玩行中人的荣誉,乃至生家性命。(如1936年,72岁的老古玩商人沈古甫,因花10万元买了几件假乾隆官窑瓷而破产;1930年,北京老古玩商刘东轩因将一块真黄田石看成假的,既丢了面子又少赚钱而气死。)所以古玩行人都极其认真钻研鉴定方法,苦练鉴定基本功。他们长期实践,师徒相授,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套鉴定古代书画、陶瓷、玉器等的经验,有些人成了此行专家,不少人著书立说,如广州许之衡,北京孙瀛洲等,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财富。同时,在百余年的古玩鉴定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用语,历代沿用',违约定俗成,成为常用术语。因为我们今天的古陶瓷鉴定工作肇源于清末民国年问古玩行人的鉴定,而今国内外知名的一些老古陶瓷鉴定专家,也来自旧中国古玩行中,这些常用术语在他们的著述中使用、传播,已成今日陶瓷鉴定中的"规范化用语"。因此,我们只能沿用,在新的条件下有所发展,而不能去"创新"。下面的这些常用术语,转录自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作为本节附录收入本书。

面对火爆异常而错综复杂的古旧瓷器市场,不少人显得无所适从,其实,古旧瓷器的收藏并非高深莫测,只要你能听懂或弄明白下面这些历代瓷器鉴赏、收藏家约定俗成的口语,便可大胆入市。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普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现,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命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由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亲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


回答:2006-08-25 17:51

三八婆

[先知] 向三八婆提问
我来说说:后作阳文款,我分别对他们逐一解释
1、先说“款”:铜器上凹入的阴文为款,凸出的阳文为识,总称铭文。就象现在,一些画家、书法家作品完成后,都会盖上自己的大印,那个就叫“印款”、“印章”,也可以理解为款式,通俗讲就是“上有各种文字,有一定式样的‘印模’,就叫款”。
以前把阴文叫款,凸文叫识,凸出来好作标识啊,久而久之,在一小块地方上刻上字,可以印,也可以只做一种标记,表示哪儿、谁、何时等意思的,都叫作“款”。

2、后作,也可以说成后刻,它有几层意思。
A、制作瓷器,如果要想刻字的话,要么在烧烤之前刻好,也就是该做的图啊、形状啊除了字的模都做好后,再刻上字,因为字不是主要的,要根据其它图形做好后还余多大空间,在哪儿刻不影响美观等因素,如在哪儿刻,刻多大,刻什么等。刻好后再按工序进行填填釉、烧烤等,瓷器完成后,一切都完成了,是成品了。
B、要么在瓷器都完成后,再刻上字,刻好后,也可补釉,也可不补,也可再烧烤,也可不再烧烤。
以上两种意思都是表示某些工序的后期才作的,所以叫“后作”。
C、本人还有一种理解,因为瓷器有颜色、图形的地方刻字会影响美观,所以一般在底部刻字,后也有“底”的意思,所以叫“后作”,也就是在底部刻。当然,这个工作也是有某些特定工序之后做的。这是个人理解,专家们可能不同意。
3、阳文、阴文。(古时凹为阴,凸为阳)
阴文:一个位置,要刻字的话,无外乎是把字刻在那儿,也就是把字的笔画部分刻入,笔画部分是空的,如果打上印泥,印在纸上,除了字没有颜色,周边空余地方都有印泥的颜色,这就叫阴文,凹进去了。
阳文:刻字也可以把字的笔画部分留着,把周边空余的部分去除,如果打上印泥,印在纸上,除了字有颜色可以看清外,周边空余地方都没有颜色,这就叫阳文,凸起在所刻位置。
4、专业术语上: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原刻的字口,釉边有坡度并且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5、综合以上,我的理解就是:后期制作的,通常在底部凹刻或凸留文字,以作某种标识,就是后作阳(阴)文款。
不知道我这样解释可不可以接受,众专业朋友不要骂我不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