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瓶为什么这么稀有

 景德镇的瓷 2020-02-16

魂瓶为什么这么稀有

  

 1,民间收藏界有“千年老窑显蝇翅”和“元明古瓷开石花”之说,是指蝇翅纹需千年以上釉面才能老化脆裂形成无数极细小孔眼状纹,石花纹是说要数百年以上次生结晶物才有可能与釉面或气泡纠结形成小斑块石花、漩涡状纹等。

 2,在百余年的古玩鉴定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用语,历代沿用',违约定俗成,成为常用术语。因为我们今天的古陶瓷鉴定工作肇源于清末民-国年问古玩行人的鉴定,而今国内外知名的一些老古陶瓷鉴定专家,也来自旧中国古玩行中,这些常用术语在他们的著述中使用、传播,已成今日陶瓷鉴定中的"规范化用语"。

 3,一直以来,古陶瓷鉴定专家的鉴定法宝便是依靠“目、手、耳”三者并用,并依靠世代相传的鉴定理论及与大量实物接触所积累的经验,通过与传世“标准器”的比对来判断被鉴定品的年代、窑口、真伪。然而,近些年来在收藏行业发生过多起古陶瓷鉴定争议事件,引发社会各方面争论探讨,这种情况也是由传统眼学经验本身具有较强主观性所决定的。

 4,一件正常使用的魂瓶,必经数年、数十年以上时间的擦拭,才能形成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软道“蛛网状光晕”,时间短了是不行的。尤其大瓶、大罐一类陈设器,由于较少擦洗和数洗,因此形成“蛛网状光晕”软道的时间就更长一些。

 5,不同时代生产的陶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就是时代的特点。一有些器型只在那个时代才有。其余时代就没有。也有些器型,虽然流行时期较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高、矮、肥、瘦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即使是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或不同的窑口生产出来的陶瓷器,造型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要记住什么时代有什么造型,什么地区、什么文化的器物有什么造型特点,或者什么着名窑口的瓷器有什么独特的造型等。这就给我们鉴定工作提供了第 一步的依据。

 6,古瓷底胎湿润干涩者皆有,这是由器物所处环境决定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绝 对化。值得研究的是,古瓷底部露胎处发色有的明显属刷上的护胎釉,但有的发出如火石红的棕红色,笔者认为这种棕红应是因器物年代久远胎内铁分子析出所至,不少古瓷釉面薄弱处往往会出现酱褐色斑快,亦应与铁分子外析有关,实属“胎铁外析氧化现象”,该现象在古瓷老裂纹形成机理及呈色中亦有提及,火石红的轻重与环境干湿度年代远近有很大关系。古瓷中生活用瓷的耳柄之类附件均为胎接,而陈设观赏用瓷则多有釉粘者。

 7,有些新仿古瓷,为了卖个好价,还将其作得象是出土物的样子,称为作土锈,其方法是:

 一、在老土中掺蛋白,涂拍于新器之上,时间稍久即可在器表生成一些土锈班痕;

 二、用古墓中的泥土再适当参入一些铅粉,涂于器表,红700℃左右炉中烧烤,即可能现泥黄 色斑点。这两种方法所作出锈均粘附牢固,不易去掉。不过这种瘢痕太新、太过,形成不自然,仔细观察比较即可识破。

 三、作金丝铁线:釉的开片乃胎釉不能配合,烧成时冷却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或无开片器物经久远年代后釉面发生变化而成。一般仿制者难以掌握烧成开片釉的技术,便用假的开片手段:在仿制瓷器已经烧成,开炉时,趁器物温度还很高,用含盐的水往器身浇洒,便可生成开片釉。待器物冷却后,先用墨染粗片纹,便成铁线,再用茶水染细片,即成金丝。此种金丝铁线器,用水冲洗,便现原形。

 四、过去仿古作伪瓷器不全是新烧,有将旧瓷加彩加款者(彩瓷比白瓷价高,有款比无款价高),此种作伪方法名日坯新彩。

 除此而外,作伪方法还有种种:复窑、提彩、脱釉、补釉、补缺、旧胎到填花、新物旧款、旧物新款、套口、撞底、磨底磨口、去耳、"去流、除柄、补彩、补画等等。凡此种种,作伪虽然巧妙,终有不可掩饰的痕迹,若仔细揣摩,认真观察,不轻易下结论,终会去伪存真的。


              民藏斗宝
        视频|媒体|资讯|行情|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