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祭扫不应背弃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

 指间飞歌 2012-04-05

 

清明祭扫不应背弃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2-04-04  ]

单士兵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伦理习俗的国度,清明祭扫,已经成为一种传统风俗,刻入到无数国人的灵魂之中。清明文化的影响,历久漫长,到了今天这样的时代,也注定将打上太多新的烙印。如何在这样传统节日中注入健康的文化因子,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今年清明呈现出来的种种殡葬祭扫怪象,却让我们看不到半点“清明”,只见“混沌”。天价墓、高价哭坟、雷人祭品这样的“三宗罪”,即是清明传统节日被注入无聊低级丑陋习气的表征。清明作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最讲求清净与文明。这个节日最大的文化价值内涵,一方面体现在基于传统伦理的祭拜扫墓;另外一方面则是清明传统踏青的陶冶心灵,愉悦情感。

    “清明”,最不应背弃的,就是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无论是选择祭拜祖先,还是作为假日休闲,都不应亵渎“清明”两个字包含的庄重与文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人非常讲究伦理情感,祭祖和扫墓,必须保持起码的庄重。给逝者送上纸做的“小三”,烧个纸扎iPhone,这实际上是对科学文明与情感伦理的双重不尊重。雷人祭品没有半点科学认知,尽显腐朽庸俗。拿虚妄伪饰的另类祭品来“糊弄”逝者,其实极大地污损了传统清明进行缅怀、纪念和感恩的节日内涵,很不文明。

    尽管说传统清明走到今天,需要通过对节日文化价值进行创新,以使这个节日在“自身传统”中寻找到更好的“有机发展”。但创新绝对不是要抛弃传统文明的内核,绝对不是背弃传统伦理的本真,恰恰相反,要增加清明节日的礼仪性、象征性、情感性、伦理性等方面的综合力,使传统节日实现向现代节日转型,就必须使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的力量都得到最大程度提升。帝皇级墓园和天价骨灰盒、高价哭坟、“雷人”祭品,这种与祭扫殡葬相关的恶俗,恰恰在以极大的腐气与庸俗,削减着清明节日的伦理文明。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生活状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尽管如今清明节已经被定为法定节假日,但受客观社会环境的制约,还是有很多清明无法回乡扫墓寄托哀思。替人扫墓、请人哭坟,这些节日市场现象的出现,某种程度也多少能够体现一些人对祖先、亲人、故友的缅怀凭吊之情。只不过,这样的祭扫行为,实在没有多少理性与文明的含量。今天人们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清明祭扫,需要一种良性的公共文明去引导。

    每一个人的清明,都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寄托哀思。只要在内心恪守着对传统伦理的敬畏,只要真正尊重现代文明的精神价值,不论身处怎样的情境,你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有质量的清明,让内心更加清洁而明净。比如,外乡人过清明,可以在家中挂上先人遗像,献花、默哀、祝福,内心铭记逝者教诲,感激故人恩情,心里遥寄哀思,都可以寄托哀思、诉吐衷情。而对天价墓、“雷人”祭品以及高价哭坟这类扭曲传统文明的商业行为,相关部门单位也应通过有效的监管,让庸俗陋习远离人们的生活。传统节日的现代继续,应该更加文明开放。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中如此表达清明。时代发展,给清明这样的传统节日注入很多新元素,而这些元素,必须传承文明,而不是庸俗鄙陋。现在,必须让清明祭扫助推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进行良行接轨。

    来源:燕赵都市网

(编辑:张世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