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重点剖析 一.突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它是两个相联系的神经元之间递质的产生,释放,传递以及接受的结构,能够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因此突触一般分为两类: 轴突→树突型突触 轴突→细胞体型突触 突触 类型 二.递质 供体 :轴突未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受体:与突触相连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和抑制 递质 三、突触的传导特点 1.单向性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2.延搁性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时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s),这段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 3.敏感性 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如缺氧、二氧化碳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另外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从而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