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郯国故城 位于今县城北部。北临官路口村,西偏北 郯国故城城墙系用黄粘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10厘米。夯层间杂以草秸,防粘并能固墙,每隔0.6 九十年代以来,省、市、县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分别于90、92、94和96年四次对郯国故城进行了发掘解剖。通过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基本了解了城墙的建筑结构、建筑方法和建筑时代。故城内文化堆积深厚、内涵丰富,除出土铜盘、铜yi等较高档次的文物外,还有大量的陶器、钱币等文物出土,如鬲、豆、盂、盆、罐、砖、瓦当和蚁鼻钱、半两钱、五铢钱等。其中,在TG6中出土一件风鸟纹半瓦当,应为春秋遗物,具有较强的地方特点,它的出现,当与郯人崇鸟习俗有一定的关系。 郯国故城的保护范围为郯国故城城内、城墙及城墙外缘向外 《春秋》载:“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春,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左传》载:“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春,郯子来朝,始朝鲁也”。“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秋, 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昊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昊鸷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郯国的灭亡时间当在公元前418年:“周威烈王八年,越灭郯。少昊之祀,莒及郯司之(莒、郯皆少昊之后),楚先灭莒,越复灭郯,少昊遂不祀”(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2、马陵山遗址 位于县城东南约20公里,红花乡大尚庄村东 1992年6月,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2004年两次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两次推荐工作,把保护范围扩大到了马陵山(郯城段)全境的40个点,定名为“马陵山遗址”,除黑龙潭作为主要地点外,其他主要地点还有望海楼、刘庄东岭、徐集东岭、小麦城东岭、大旺庄东岭、清泉寺等。推荐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马陵山遗址位于郯城县东部,以马陵山黑龙潭水库至望海楼一带为中心地带,南北绵延40公里,东西宽2—5公里,文化遗物遍山分布,总面积达113平方公里左右。遗址距今约14000—11000年。马陵山遗址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中石器时代细石器遗址,也是世界东方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史前文化遗产,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发展史中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度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2006年12月7日,由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马陵山遗址。 3、马头清真寺
位于马头镇民主街。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清乾隆三年重修,是我县规模宏整、建寺较早的回民寺院。马头清真寺寺院坐南朝北,整座建筑群体布局合理,装饰古朴典雅,幽静肃穆,颇具中国宫殿建筑的传统风格和伊斯兰教特色。寺内主体建筑为大殿,坐西朝东,宫殿式建筑,计24间, 2006年12月7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4、于公墓 位于郯城镇西关三街西 调查得知,一九五九年西关三街居民曾在于公墓的南部挖地瓜窖
时挖出了一块青石,似墓的一角,同时出土一把铁剑;在以后的栽植果树等生产活动中又挖出各种陶器,根据群众的描述,我们认为是汉代的随葬遗物,这恰与于公墓的时代相吻合。
2006年12月7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于公事迹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还在著名史书上有记载。《汉书.于定国传》载;“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汉书. 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5、孝妇冢
位于郯城镇葛庄村西,西临外环路,封土东西 封土表面及周围农田中发现有汉代遗物(陶片)。孝妇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汉书.于定国传》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见“于公篇”),关汉卿又根据孝妇故事编写成著名杂剧《窦娥冤》。孝妇冢为汉代墓葬。
6、孟博士林 位于重坊镇栗园村东北临。保护范围:以墓碑为基点,向东至沂河岸 7、新村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 遗址于1985年该乡修路时发现,1988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重新调查。从断崖处观察,文化堆积厚约 2006年12月27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8、鄟国故城
位于泉源乡前城村北的高台地上,俗称“城顶子”。东近小河,西北临后城村。遗址东西 根据《左传》等史书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示,有关专家的考证和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前城遗址的位置应是历史上鄟国故城所在地,但由于未经科学钻探和发掘,迄今为止,仍未发现墙基和与鄟国有关联的文物,此地是否鄟国,尚待进一步考证。
2006年12月27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9、黄山墓群
位于黄山镇政府西侧的黄山主峰及周围地区,黄山南坡较为集中,墓群东西 2006年12月27日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0、风渡口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褚墩镇 风渡口村北 遗址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东南部群众用土时挖有一土坑,从断崖中可见文化堆积厚约0.7— 11、窦墩遗址
位于县城南约20公里,杨集镇窦墩村内偏北部,为一墩形台地,西靠南北向村路,中部有一条东西路穿过,西部有一汪塘。遗址东西 12、大尚庄遗址
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红花乡大尚庄村南 该遗址为1984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马陵山细石器遗址时发现,1988年文物普查时又做了重新调查。在遗址表面发现大量陶器残片,如鬼脸鼎足、黑陶器残片、褐陶豆柄、夹砂绳纹鬲足等。据观察,文化层为灰色土质,厚1— 13、南沟崖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约15公里,花园乡南沟崖村西南 遗址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从断崖中可见文化堆积厚约 14、后段宅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约25公里,泉源乡后段宅村南约2.5公里的马陵山内大涧沟西坡上。西临安子沟,北部有树林和东西向山沟,中部、南部有几间草房。遗址东西 遗址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群众介绍,“文革”期间曾挖土填沟,出土许多完整器物,惜已无存。表面为黄沙土,暴露部分陶片,采集有红陶鼎足、褐陶鬲足、灰陶罐口沿等。根据遗物特征,该遗址当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兼有商周、汉代遗存。 15、小麦城遗址
位于县城东南12.5公里,高峰头镇小麦城村东 遗址是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从水沟断崖处可见文化堆积厚约 16、固疃遗址
位于县城东南16公里,红花乡固疃村东 遗址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其文化堆积厚约 17、廖屋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约 遗址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从路沟断崖看,文化堆积厚约 18、官塘遗址
位于县城北约 遗址于199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从断崖处观察,文化堆积厚约 19、新城遗址 位于庙山镇新城村周围,东 故城周长 故城西南角分布着较为丰富的汉代遗物,如砖瓦等。一九七二年,新城村在西墙南端建窑时,从城墙基部挖出“景佑元宝”、“祥符元宝” 等北宋货币,一村民曾在故城中挖出“宝佑四年”熏炉。据推断,新城遗址为北宋时期的故城遗址,也有专家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的故城遗址。 20、马王遗址
位于县城西南约 遗址于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地表可见红陶鼎足、褐陶鬲足、灰陶残片等。据考证,马王遗址为商周遗址,兼有汉代遗存。
21、三墩古墓
位于花园乡新马庄村西北约1000米处。所谓三墩古墓是当地群众的习称,是由三个相隔不远大小不同的墩子组成的,现在仅主墩,另外两个较小的“鬼墩”和“尾墩”已于1957年被马庄村民挖除了。主墩高约5米,封土直径约35米。
调查得知,主墩为砖石垒砌而成,墓石做工精细,惜无画像。两个小墓也是砖石结构,“鬼墩”并用画像石,出土五铢钱。三墩古墓为汉代墓葬。
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马王墓
位于黄山镇栗林村西1000米处,西北临武河,封土直径40米,高约5米,曾经出土汉代陶器、钱币等。马王墓为汉代墓葬。
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胡村古墓
位于胜利乡胡村西约500米处。西500米为徐蒲坦村,南120米至沂河堤坝,西南30米有一座砖场。封土直径33米,高约5米。表面及周围耕地里可见灰陶罐口沿、豆柄等汉代遗物。胡村古墓为汉代墓葬。
1990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二中墓群
位于郯城县第二中学东南部的教学楼前、操场及院墙南侧的农田里。1989年2月学校植树时发现。上报市文物处后,市处派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三座墓,其中一号墓的随葬品较为丰富,主要有青铜编钟8件、鼎1件,陶器有编磬13件、鼎6件、豆12件、鬲6件、瓮9件。该墓的时代为战国早中期,墓主当属贵族。经调查、勘探,这里是叫大的东周墓地。
1990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鲁南第一支部旧址
位于郯城县第三中学院内西北角。保护范围:以原有6间主屋为重点,东西28米,南北16米,总面积448平方米。
2001年10月2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6、高峰头烈士陵园
位于高峰头镇后高峰头村村北,西傍沭河偃,南北路以西。保护范围:围墙院内,东西30米,南北85米,总面积255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围墙四周各外延10米。 2001年10月2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7、鲁南战役指挥部旧址
位于褚墩镇碑住村内。保护范围:以原有司令部办公地点3间房屋为重点,东西25米,南北30米,总面积750平方米。 2001年10月2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8、马陵山烈士陵园 位于郯城镇茅茨村与二旺庄村东马陵山上。保护范围:东墙长192米,北墙256米,西墙长284米,南墙长261米。 2001年10月24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9、郯子庙旧址 位于归昌乡郯庙村南。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以古槐为基点,向西20米,向南 30、倾盖亭与问官祠旧址 位于郯城镇十里堡村中部。保护范围:以南路东原大队部办公室为重点,东西30米,南北30米,总面积900平方米。 31、南皇亭孝妇祠旧址 位于县城,郯东路西,酒厂南。保护范围:东西65米,南北61米,总面积3965平方米。 32、沟上清真寺 位于沙墩镇沟上村街中心。保护范围:东西15米,南北18米,总面积27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院墙四周各外延10米。 33、王庄清真寺 位于泉源乡王庄村西部,南北路以东。保护范围:以原有大殿及偏房为重点,东西22米,南北18米,总面积396平方米。 34、源兴涌商号旧址 位于马头镇政府院内。保护范围:以原有建筑物重点,主体建筑东西17米,南北8米,檐高5.7米,向东10米,向西5米,总面积1056平方米。 35、后陈埠遗址 位于沙墩镇后陈埠村西山岭上。保护面积约750000平方米。 36、白溪汪遗址 位于郯城镇白溪汪村南高台地上。保护面积约90000平方米。 37、青山遗址 位于李庄镇青山村西高台地上。保护面积约9975平方米。 38、庞涓谷古战场遗址 位于泉源卸甲营村西北。保护范围:整个山涧。 39、郯子墓 位于高峰头镇曹西村西南平地上,保护面积约14400平方米。 40、豹公墩古墓群 位于郯城镇叶城后村西缓坡状高地上。保护面积约56000平方米。 41、旺庄古墓群 位于郯城镇大旺庄、二旺庄村东马陵山上。保护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42、庙山古墓群 位于庙山镇西山村西北山坡上。保护范围:山顶部及周围坡地。 43、华埠古墓群 位于沙墩镇华埠村东高地上,东西路以南。保护范围:东西500米,南北1000米,总面积50万平方米。 44、土山古墓群 位于沙墩镇子房村西土山,张册公路路南。保护范围:以土堆最高为基点,南北122米,东西114米,总面积13908平方米。 45扫帚墩古墓群 位于沙墩镇子房村西土山,保护范围:总面积13908平方米。 46周探花林 位于李庄镇李庄二村西北之高地上,保护范围:总面积6000平方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