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伯静:别把“儒学”继承为“儒教”

 若水之都 2012-04-07

摘要

继承、发扬儒学的优秀传统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怎么看正定的祭祀怎么像祭拜鬼神。如此就有些玷污儒学、对不起孔夫子了,因为他们有把“儒学”继承为“儒教”的嫌疑。

  日前,河北正定县在文庙举行了壬辰年春季祭孔释奠礼,一众学者教授纷纷在活动中迎神跪拜。当日为夏历壬辰年仲春丁丑日,是传统春祭至圣先师孔子的日子。上午九时整,正定县文庙里弦歌阵阵,雅乐齐鸣,在庄严肃穆,中正平和的礼乐声中壬辰年春季祭孔释奠礼正式拉开帷幕。释奠礼按照明代礼仪程序恢复,礼仪过程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等十个部分组成,身着传统汉服的乐舞生敬献了《大成乐》和六六佾舞,整个礼仪活动八音齐奏、钟鼓齐鸣。
  
  继承、发扬儒学的优秀传统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怎么看正定的祭祀怎么像祭拜鬼神。如此就有些玷污儒学、对不起孔夫子了,因为他们有把“儒学”继承为“儒教”的嫌疑。
  
  儒学与儒教,虽仅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破坏,很多人内心是有缺憾的,甚至空空荡荡。这样,向古代的先贤寻求答案成了不多的救赎途径之一。我们问孔子,问庄子,问老子,问孟子,问各式各样的古人甚至外国人,希望从他们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当然,他们那里是有答案的,虽然并不一定全面,虽然并不一定能够全面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答案注定不是百病皆治的灵丹妙药,我们得把它与今天的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自我的改造,我想这才应该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
  
  孔孟诸位先哲的很多本来应该由我们继承下来的东西被我们抛弃了,并且是不分好坏的抛弃。当有病乱投医的时候到来时,想要拾起谈何容易,所以在拾起时也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且,因为有些人对古人的敬畏、有些人对现实的失望,个别人或主动或被动、或有意或无意、或用心专一或别有用意地把先贤们搞得神秘兮兮,缭绕的烟雾之下,孔子俨然是一尊神了。而我们很多人,在孔子的神像下跪拜,意图向孔子祈求些什么。可是,孔子只教给了他的学生们学问、思想、道德,对了,《论语》上还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何曾告诉过学生自己是一尊神?今天的某些人,究竟在拜谁呢?是拜的孔子,还是拜的神祇,还是拜的虚无缥缈,抑或是某种目的?
  
  明代的礼仪也好,传统的汉服也罢,一切都只不过是个形式。我们学习孔子的学问和思想,不在乎是否穿了汉服,不在乎是否遵循了古代的礼仪,不在于你磕了几个头;而在于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做了什么。当然,温习、研究古代的礼法也没有问题,但何必用它们来迎接孔子呢?你虔诚的跪拜,孔子能给你力量吗?
  
  心中有惑,向先贤们请教自己想要的答案,当然可以。但是,千万别把“儒学”继承为“儒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