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梭罗河之歌》的作者

 斯金 2012-04-08
  [原创] 《梭罗河之歌》的作者

 

 整理父亲的文选时,意外发现了一篇译文:《《梭罗河之歌》的作者克生》。我迫不及待地将其从pdf里打字出来,为的是了解这首传遍全世界的歌曲,作者是谁?年轻时代喜欢唱歌,但再好听的歌,谁都不会去注意原创作者,还以为那是流传在印度尼西亚民间的歌谣呢。

 

  这一篇译文的原作者是(印尼)K·SUNARJO ,父亲因明将它译出后,发表在1952年5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发行的《生活周报》上。

 

  全世界爱好音乐的人都熟知,印度尼西亚的《 Bengawan Solo River》,即《梭罗河之歌》,是旋律优美、奔放、抒情、动听,让人百唱百听都不厌的歌曲,至今已经广泛流传七十年,仍经久不衰。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回国的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学生,更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浓浓乡情感怀。

 

 每每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在回荡,我们这些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用印尼语跟着哼起来。唱着唱着,脸上便会放出光芒,显露出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无穷回味和无边无际的遐想。

 

  想象着,在那块终年烈日炎炎的土地上,当晚霞映红了天边,旷野河边吹来阵阵清凉的风,在婆娑的椰子树影下,听到哪家收音机里传来悠扬的歌声:

 

“Bengawan Solo,riwajatmu ini ,Sedari dulu jadi perhatian in sani ……”(中译:“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

 

  听着歌,潮润的眼睛里似乎出现第二故乡那条宽广的梭罗河,悠悠河水,滔滔浪花,从远方的梭罗奔流而来,她走过绿色旷野、越过万重山山冈,流经热带雨林、穿过稻谷田野旁……,哦!她最后奔流进入大海……。她的历史,就是那满载着货物的商船,扬起了风帆,迎接着风浪,行驶在千年的古河道上……。

 

  那诗一般的意境,那优雅的美丽歌谣,当年该是如何、深深地打动我们这些人年轻的心!

   

  直到今天,虽历尽沧桑、物事人非,大家都快要进入耄耋之年,却没有人会忘记这首荡人心扉的歌,因为歌里的每一个音符,似乎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心中,只要那熟悉的旋律一响,都会不经意地被她陶醉……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吧! 

 

 《梭罗河之歌》是一首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其创作者格桑·马尔托哈尔托诺(Gesang Martohartono)于1940年将它写成。我的父亲因明则于1952年从印度尼西亚作家K·SUNARJO的文章中节译出来,当时他将这位天才作曲家译为“克生·玛尔多尼亚尔佐”。

 

  歌曲的风格源自当地的、受葡萄牙音乐影响的Keroncong风民歌。 

  这首歌一经由作者克生在广播电台唱出,很快就在当时的爪哇社团风行开来,随之推广到整个印尼乃至东南亚。

 

  网上资料介绍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曾占领印度尼西亚。战争结束后,日军也将这首歌带回了日本。非印尼籍的战俘和被俘平民(主要是荷兰平民)也在战俘营中学会了这首歌,将之带回欧洲。”   

 “这首歌带回日本后,歌词由爪哇语翻译成日语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以至于这首歌在日本几乎成了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同义语。”

 “这支曲调在华人社会中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自1957年马来西亚歌手潘秀琼在香港首先用国语演唱了这首歌之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数不胜数的华人音乐家都贡献了他们各自的版本。”   

 “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由于印度尼西亚属于第三世界,这首民歌风的作品也因为“朋友遍天下”、“第三世界国家团结紧”等政治方面的需要,而具有相应的政治正确性,作为“革命歌曲”得到官方认可的广泛的传播。”

 

  资料还介绍说,为庆祝印中建交60周年,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和印尼华商总会邀请中国总政歌舞团于雅加达、巨港和泗水举行演出,其中军旅歌唱家蔡国庆用印度尼西亚语演唱《美丽的梭罗河》(即《梭罗河之歌》)引起了在场华人、华侨的热烈共鸣。

 

  父亲因明的译文说:“这首歌不仅在印尼民间流行,而且在别的一些国家里也是熟悉的,这首歌被收入影片中和刻录在唱片上以后,流行就更广了。但一般人只喜欢听这首歌,却很少人关心,甚至可以说忘记了它的作者。因此,我们在这里就把该歌曲作者的艺术天才、思想情感及他的命运,一一介绍给读者——”

 

  此时,我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者是一个文化不高的下层劳动者,但却是一位非常热爱音乐的天才艺术家。

 

  “他——这位艺术家的名字叫“克生”,原名玛尔多尼亚尔佐。“克生”这两个字眼,在古代爪哇语言中的意思就是“活的”。

 

  “他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活生生的人,他至今一直活在印度尼西亚人民心中。”

   

  1940年,克生创作《梭罗河之歌》时很年轻。“他父亲是梭罗市花裙厂一个画花裙(batik)图样的工人。为了生活,他也只能和父亲一起,做同样的工作”……。在那个缺乏公正、公平的时代里,平民艺术家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在那黑暗的日子里,一个贫民的天才艺术生命,根本无法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精心培育,只有全靠自己那顽强的艺术细胞去挣扎着发展。幸好,民间丰富的艺术泉源滋润着他,生活的艰辛又让他得到历练。生活虽然艰苦,但他还是热忱地歌唱着,歌颂着大自然的美丽富饶、歌唱着百姓们心中的忧虑和梦想。

   

  译文中说:“克生的个子稍胖而矮,眼光是平静的、尖锐的、和蔼的,他是平凡的人,平凡得和普通人一样。他创作的歌曲很容易为人民所接受和熟悉。他的歌词明朗、清晰而有力,表现出一个忠厚老实人的爽直气概。他仅是小学毕业程度,所以不懂五线谱,只能用简谱来创作歌曲。”

   

  截止1952年,他创作的歌曲有9首。

  1938年的《孤儿的琴声》;1940年的《乡村的空气》;1941年的《手帕》;1942年的《梭罗河之歌》、《时代青年的琴声》、《蒂尔多娜蒂公园之歌》、《何时世界和平》;1943年的《红桥》;1949年的《香红松树》 。

  他创作的诗篇有:《世界巨轮》 、《零零碎碎》 、《动摇》 、《杂拌的食品》 等……。

   

 “他虽然很年青,但已是一个富有经验的歌者。1935年他是“玛尔歌”音乐队的队员;后来加入“月光” 、“落花生花”音乐队;1952年在“健康的旋律”音乐队里,与队员从“梭罗音乐公会电台”唱到“梭罗广播电台”。他的乐队受到“印尼广播电台”邀请,唱45分钟即可得车马费90盾,十二人平分。而他自己,还经常受“梭罗音乐电台”邀请去伴唱,得到车马费25盾。但他没有和这电台签订合约。”

   

“在日本时代,他参加“泗水明星”话剧团,作为歌者,他认识了当时的电影明星杨佛来及杨昌成。因此他的流行歌曲如:《梭罗河之歌》 、《手帕》 、《蒂尔多娜蒂公园之歌》 及《红桥》等得以改编成话剧脚本。1952年,这些剧本被改编为电影,颇受人民群众欢迎。当我们问及他的歌曲被编为电影及剧本,有没有尊重他应得的版权时,他回答说,“连通知都没有”。要是我们在歌咏、文学艺术、音乐、出版、美术与电影之间能有良好的、真诚的合作,我们的文化事业就会大有改进及繁茂的。”

   

  “《蒂尔多娜蒂公园之歌》及《梭罗河之歌》已经灌音制成唱片,但片中不请他唱,而请别人,而且是唱得不如他的人。他感到遗憾的是,这一件事,他竟毫不知情。”

   

  “克生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常把自己经历过的、感觉到、视察到的事情毫无拘束地写成歌曲与诗篇,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为实现人类的和平理想而奋斗。当他参加“泗水明星”队时,曾被指令要创作一首新的歌曲,以便日后改编成剧本。他说,一首歌曲是不可能仓卒地,以挤迫的方法创作出来。为此,他好几天踯蹰在泗水红桥上,终于创作出《红桥》这首歌及相关的一首诗,后来这两首歌与诗,经杨昌成改编成剧本。”

  

  “在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共和国时代,他创作的歌曲不多,仅一曲未流行的《香红松树》。他喜欢唱民间歌曲,如《杂拌的食品》、《零零碎碎》 、《动摇》等,曲子虽不是新作,却是由他填入适合现实社会的词,借此表现他的真挚情感,也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不满甚至憎恨,他说这个世界充满着虚伪、骄傲、贪婪,不公!只要有机会在无线电台唱歌,他一定兴奋地、不厌烦地唱这些歌。他用印度尼西亚爪哇方言填写歌词、诗词。

 

  这里刊出一首《杂拌的食品》,让读者了解克生的理想和情感——

 

  《杂拌的食品》(注)

 

   磨碎的杂拌儿,杂拌着多心的人们,

   看见那骚乱的情形,坐着沉思。

   人们说,这世界本来就光怪陆离,

   谁都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利益!

   以往世界大战时期,

   人们说,“愿战争赶快结束!”

 

   果实的杂拌儿,杂拌着歪了心肠的人们,

   人们在各处扛货、搬运,出卖力气驮着重担。

   人们说,这世界本来就光怪陆离,

   把财产与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有人说:谁会想到这是为了什么?

   让你后悔的事情还多着呢!

 

   辛辣的杂拌儿,杂拌着心肠正直的人们!

   小心翼翼啊,生怕触犯了约规。

   人们说,这世界本来就光怪陆离,

   谁能料到忠诚老实的人,为什么总要挨饿。

   百姓说:去哪里能寻一口饭、一身衣裳?

   只因为不会贪婪,就得不到幸福吗!

      …… ……。

 

  这就是克生内心情感的流露。可惜他不懂政治,不明白什么是“圆桌会议协定”,什么是“禁运” 、“旧金山对日和约” 、“共同安全法”等等,否则,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革命歌者,如戈尔尼尔——西门尤翁达一样。

 

  他说过,之所以爱唱这些反映民间心声的歌曲,是因为当时多数歌手都是为少数富人唱歌;而他深切同情人民大众,因为他们的生活实在悲苦。他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唱歌,以借此宽慰百姓。他的歌也确实深受普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只可惜,歌唱的机会不多,即便能到广播电台唱歌,也无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收听,因为,多数贫民百姓没有钱买收音机呀!”

 

   1952年的克生,对于文化艺术的评价,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话语。他说,文化是一种生活的必需,是用于维持生命的东西,正如吃饭。人每天必须吃饭;同样地,人也需要尝到“艺术的成果”,如看电影、牛皮戏、民间戏剧、话剧、听收音机,阅读报纸刊物书籍等。如果说饭是身体的粮食,艺术就是灵魂即精神世界的粮食。人吃了不健康的食品会生病,同样地,那些殖民地主义者及剥削阶级的艺术是腐朽的,会腐蚀人们的心灵。常听到人们要求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可有谁注意?农民们正在饿肚子,以薯干,蕉树充饥呢!这是因为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成为被剥削的雇农。同样地,我们的艺术家没有得到任何保障,又怎能去发展艺术?艺术家没有保障,只能成为“卖唱者”。如果经不起考验,特别是女歌者,还容易丧失自己的灵魂。

 

 “克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歌唱家、作曲家,他还会绘画,画人像艺术等。在他的家中墙壁上就挂了一幅他创作的女人画像。”

 

 “这就是“克生”的生活现状,他活在人民中间,继续着他艰苦的“个人奋斗”。我们相信,当他所期盼的公平社会得于实现时,他也将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这也是我们的希望。”

 

( 注:“杂拌的食品”就是印尼语的“RUJAK ULEG”,即杂七杂八的水果红塘黑浆沙拉。 )

 

附:《梭罗河之歌》歌词

 

印尼语歌词

 

Bengawan Solo, riwayatmu ini   

sedari dulu jadi perhatian insani   

musim kemarau, tak seberapa airmu   

di musim hujan air meluap sampai jauh ...

Mata airmu dari Solo   

terkurung gunung seribu   

air mengalir sampai jauh   

akhirnya ke laut ...

Itu perahu, riwayatmu dulu   

kaum pedagang s'lalu naik itu perahu

 

中文歌词

 

 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你的光荣历史,我永远记在心里。旱季来临,你轻轻流淌,雨季时波涛滚滚,你流向远方。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  

 你的历史就是一只船,商人们乘船远航在美丽的河面上。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美丽的梭罗河,我为你歌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