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味逐瘀汤验案|内妇儿科与经方

 杏林博览 2012-04-08

八味逐瘀汤验案

001陆××,女,44岁。
诊断:头晕(脑供血不足)

9月7日
(瘀血体质)头晕多年,久治不愈,颜面暗,色素沉着,月经衍期,经血色暗有瘀块,常感两胁疼痛。曾查颅脑MRI无异常。
柴胡15白芍15 赤芍15枳壳15当归10 川芎10 桃仁10 红花10生大黄5黄芩10甘草6大枣15
5剂

9月19日
来院给爱人买药时,说服用5剂药后,头晕好了,但上午大便2次,有些稀。

芭窗夜雨 2008-12-12 01:19
002龙××,女,21岁。

诊断:胸痛(胸膜炎)

9月10日
(瘀血体质)两胁下胸痛,咳嗽呼吸牵引疼痛剧烈而不敢咳嗽,不能侧卧。眼睑、面部色素沉着。月经色暗,有瘀块。唇红,舌红。
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曲松钠3.0+地米10mg × 3天
② 柴胡15 黄芩10 制大黄5 姜半夏15 白芍15 赤芍15 枳壳15 当归10 川芎10 桃仁10 甘草10 大枣15 干姜3
7剂

9月15日
(复诊)输液治疗前两日胸痛好转,但第三日又感胸痛剧烈。继续服用中药,7剂中药服完,已能侧卧,咳嗽呼吸仍有牵引痛,但疼痛程度已明显减轻,大便色黑质软臭秽(毒素?瘀血?),无头晕心慌冷汗出,唇红,舌红。
守前方7剂。

9月22日
(复诊)已无疼痛,面部气色好,唯感乏力。

芭窗夜雨 2008-12-12 01:20
003 刘×,女,44岁。

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类风湿性关节炎?

(初诊)9月30日
(瘀血体质)精神萎靡,面色暗黄,眼睑颜面色素沉着(两目黯黑),性格急躁,脾气大,发脾气后常身体疲软头晕。汗少。
双下肢膝盖、小腿酸胀,走动较长时间后加重。手指有晨僵肿胀。无胸闷心慌,无双下肢水肿。
月经多推迟,多瘀块,这个月有痛经。
柴胡15 白芍18 赤芍30 枳壳15 桃仁10 红花10 川芎10 怀牛膝30 当归15 石斛10 麻黄5 甘草10
7 剂

(复诊)10月7日
患者双下肢酸麻胀痛、晨僵较前明显减轻。双侧膝盖部位已经没有异常感觉,仅仅左侧小腿下段有麻木不适感。走较长路程才感觉小腿麻胀。
手足心发热,多汗。服药汗不多,天气凉快无汗。
颜面色素沉着,唇紫,舌紫润。
柴胡15 白芍15 赤芍30 枳壳15 桃仁10 红花10 当归15 川芎10 石斛10 怀牛膝30 甘草10 大枣15(去麻黄,加大枣)
7 剂

(复诊)10月15日
患者诉双下肢酸麻胀痛较前已经好很多了,基本没有不适感觉。手足心不发热,仍手汗多。
颜面色素沉着,唇紫,舌紫润。
柴胡15 白芍15 赤芍30 枳壳15 桃仁10 红花10 当归15 川芎10 石斛15 怀牛膝30 甘草10 大枣30
7 剂

芭窗夜雨 2008-12-12 01:21
004 叶××,男,26岁。

诊断:膈肌痉挛,血管神经性头痛。

(初诊)10月22日
右额头痛,右胁痛,打嗝,大便偏干。有“小三阳”。
大柴胡汤+八味逐瘀汤

(复诊)11月21日
服用上次中药后打嗝消除。

黄煌 2008-12-12 07:32
佳案!八味逐瘀汤的体质特征及主治疾病谱请概括一下!谢谢!

芭窗夜雨 2008-12-14 23:43
八味逐瘀汤

A:方证:由柴胡证、芍药体质证、瘀血体质证三部分有机组成。

1、柴胡证
胸胁或胸骨段疼痛(自觉痛、压痛、触痛、叩痛、牵扯痛、走动时疼痛等),闷胀。

2、芍药体质证
容易紧张、性子急、给人压迫感、面部肌肉偏紧、腹肌偏紧、小腿易抽筋、四肢肢端冰凉。

3、瘀血体质证
面部皮肤发暗,或干枯蜡黄,或眼睑色素沉着、两目黯黑,或肌肤甲错,或痛处固定。

B:疾病:

笔者临床应用该方,曾用于瘀血之头痛,胸痛,腹痛、肢体痛、痛经、手足发热等,具体疾病如血管神经性头痛、胸膜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安腿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其他如失眠,呃逆。

常与大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四味健步汤、栀子厚朴汤、半夏厚朴汤等合用。

在《药证与经方》中列举了更多该方的疾病谱。笔者曾见过两个版本的《血府逐瘀汤》专著,其中列举的疾病谱可谓遍及临床各科,足见瘀血致病之多样,该方应用范围之广泛。

C:人:
笔者辨析人,多观察患者有无芍药体质倾向。

关于芍药体质,笔者想谈一谈对芍药体质面色的认识,未必正确:
1、黄色——黄脸婆(瘀血质)
逍遥丸、八味逐瘀汤——这种人一脸苦楚。
2、白色——苍白贫血貌(血水质)
当归芍药散——这种人给人一种虚弱的印象。
3、红色——充血貌(伏火质)
八味除烦汤——这种人会拉着你说个没完。

应用点滴:

关于舌象的问题,笔者在应用过程中,观察到典型的舌质黯紫的情况不多,临床见以上方证、体质及疾病谱,即便舌象不见黯紫,一样可用该方。笔者感觉到舌象对该方剂没有太大特异性,但不会出现淡嫩胖大或黄腻干老或红赤的舌象,或者需要合方。

关于脉诊,传统理论认为瘀血多见涩脉,笔者在应用该方剂时一般不诊脉,关键不在脉象符合与否,而是看“方-病-人”这方证三角是否吻合。

相反,腹诊倒是该方剂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胸胁部、腹部的查体,左、右下腹部有无压痛也是方证鉴别的关键所在。

最后要说明的是,笔者应用八味逐瘀汤的时间并不长,以上所述,只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尚不能完全概括八味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指征。

咖啡猫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