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班学生的寒假作业 2012年1月13日期末考试结束,放假前,学生从资料室领会了寒假作业,还发了通知书。为慎重起见,我特别强调,春节后开学,必检查所发的九本作业, 通知书由家长签字,每人再看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 2012年2月7日,新学期开学,学生正式报到。上午一9班共有64人到校,下午全部到齐,交各科寒假作业共60余套。2月8—9日,学费和住宿费等全部收齐并上交。我统计了寒假作业,一本本检查,做得整齐完备的有:杨金恒、代萌婷、翟晓晗、郭莹等同学,这与平时的印象和考试情况基本吻合。 最近几天,我将学生上交的读后感认真批阅了一遍,共20篇文章。他们阅读的书籍包括:小说、科普、名人传记。其中有雨果的《悲惨世界》、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老舍的《骆驼祥子》、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夏衍的《种子的力量》等,有一定的范围。从中发现,学生的阅读触角还是比较宽阔的,语言里含着真诚的理解与思考,尽管存在着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词不达义的问题,毕竟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仍值得肯定。 最后,我挑选了几篇写得好的文章,作为表扬的对象,分别是:宋诗媛的《悲剧的辛酸——读<骆驼祥子>有感》,勾佳琦的《<项链>读后感》,陈甲彬的《<童年>读后感》,张健的《读<种子的力量>有感》。自我认为以上这几篇文章无论是写作还是反思,是相对最佳的。 宋诗媛同学在《悲剧的辛酸——读<骆驼祥子>有感》中写道:“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敬佩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或多或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这话很有分量,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和忧虑天下的责任,是中学生的心路历程的一种代表。我给的评语是“很深刻,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向上,体现了人间的复杂和世事的严酷,能意识到珍惜今日,不断奋斗,真难能可贵。” 勾佳琦的《<项链>读后感》用语诙谐,文字优美,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惊奇的印象,显示一个女孩子特有的细腻思维。她在文章写到“项链的失落,使得艰辛代替了小康,劳动代替了梦幻,粗壮代替了娇美,玛蒂尔德再也不能踏入她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了,现实砸碎了她的希望,这确实算是悲剧了。”我由此给予的评语是:“看来,是读进去了,因而领悟得深刻,悲剧也好,闹剧也罢,它已告诉人们:奋斗、勤劳会改变一个人,会使一个病态的人变得真正的理智和健康。” 陈甲彬的《<童年>读后感》是细致的,她写到“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我看完后写下“能从阿廖沙身上看到时代的变迁,领悟世事的艰难,做一个向上的人是可贵的。” 张健的《读<种子的力量>有感》,提了三点见解:一、这是一种长期的抗战力,二、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三、一颗又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能落在肥土里,落在瓦砾堆里,决不会叹气。此话有个性,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总之,学生的感想还是纯真的,值得肯定和提倡,值得表扬和鼓励。 张新玉 2012年2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