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zyy_9999 2012-04-09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王 勇

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它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老师在数学概念教学时要做“有为”的事,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思考的氛围,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要把握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变换等“知识与技能”知识体系的核心。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正确处理概念的“形式”与“本质”的关系,准确把握概念。“形式”即概念、法则、定理及其纯文字叙述,“本质”即以上对象的本质与应用。根据新教材特点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应淡化“形式”,注重“本质”。积极思考和运用教材在数学概念教学前安排的图形与实例,将“形式”与“本质”相结合,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模型化、具体化,使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明朗化、系统化。通过提示概念“形式”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加深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新教材中大多数代数概念都是“形式”定义,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定义形式不必花力气去钻,对一些纯文字叙述较繁的法则、定义不必要求学生背诵,但对其本质属性的理解,如概念的发生方式、过程应用等则需多用时间与精力,要引导学生多练习、思考。

2.注重运用生活实例和模型,创设数学概念的教学情境,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往往是由一些实例和具体的数学材料抽象概括而成的,如果不揭示这个抽象形成的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新教材对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较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模型,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创造性地加以思考和整合,更有效地揭示概念形成的过程,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单纯这样讲,学生不容易接受。其实,秤杆、温度计、标尺都具有“三要素”:一是度量的起点;二是度量的单位;三是明确增减方向。这些模型都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入“数轴”概念,学生兴趣浓,容易理解。

3.创造条件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在“做数学”中形成数学概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做数学”,突出体现了“做”与“说”的结构体系,教材根据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经历“做”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的过程,在老师组织指此下观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在“做”中自然形成数学概念。“说”包括教师的“说”和学生的“说”。教师“说”在知识的发生点、疑难处,学生“说”对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新教材较好地处理了“做”与“说”的关系,体现了“做”了再“说”,先“做”后“说”。因此,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给学生“做”的机会,克服教师“做”的多,学生“说”的少的现象。

例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节,“做”的过程设计如下:

操作:①发给每人一张印有横线格的练习纸,另发给每人一把剪刀;②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两条平行线,再画任意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③在图上标出同位角、内错角,并用剪刀把每一个角剪出来;④将剪出来的每对同位角、内错角重叠。

“说”的过程如下:

提问:①上述实验的结论是什么?②通过上述实验及所发现的结论,请说明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新课程对数学概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但要继承数学概念教学优秀的传统,还要积极探索研究数学概念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的创新。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