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成都二模生物部分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4-10
1.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以后,可获取大量的人胰岛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的最常用方法是“鸟枪法”

       B.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编码区中有内含子

       C.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后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D.获取大量胰岛素的时期应为大肠杆菌生长的稳定期

2.科学家利用小金色链霉菌产生的“春日霉素”防治稻瘟病时,发现有些稻瘟病菌能够抵抗“春日霉素”的作用而存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稻瘟病菌侵染水稻时只有DNA能进入宿主细胞

       B.“春日霉素”是小金色链霉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

       C.“春日霉素”的作用会改变稻瘟病菌的进化方向

       D.“春日霉素”使用后稻瘟病菌的抗性基因才表达

3.下图表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的一个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细胞中还持续伴随着“光能→……→热能”的转换

B. 小麦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可以进行①~④的全部过程

C. 过程②和④分别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过程③中[H]被氧化后的产物会继续为叶绿素a提供电子

4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5.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人大量摄取高糖食物容易发胖与胰岛素的作用有关

       B.糖尿病人易出现高血脂是因为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

       C.人长期偏食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D.运动可以减肥是因为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供能会增加

30.(22分)I.(12分)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若用电刺激A处,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      处,神经兴奋传到该处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2)人在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结构1)产生的兴奋传入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后,通过调节会使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此时的结构5是指                       

       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左侧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      神经。

       ②刺激左腿,若                        ,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           观察                   的方法加以验证。

       II.(10分)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有人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植株中存在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组对照是否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2)有人认为乙、丙组不足以验证假设。若要验证假设,必须对丙组进行修改,请将修改后的实验方案绘在右侧的框图内。

       3)将乙组与修改后的丙组进行比较,若一定时间后,两组叶片脱落数量相比,   

               ,则证明假设成立。

       4)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组落叶数量基本相等,则甲、乙对照可以说明       

                        

31.(20分)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是关于小鼠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在一隔离饲养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鼠的无毛性状,继续让这对有毛鼠杂交多次,每窝都有无毛雄鼠和无毛雌鼠出生。

       ①科研人员初步判断:小鼠的无毛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不是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造成。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②若已证明该变异源于基因突变,根据这对有毛鼠的多次杂交后代,还可判定无毛基因不是细胞质基因,其依据是                                                     

       ③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对亲本有毛鼠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可用无毛基因作探针直接进行检测,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黄毛尾弯曲

黄毛尾正常

灰毛尾弯曲

灰毛尾正常

2/12

2/12

1/12

1/12

4/12

0

2/12

0

       ①控制毛色的基因在      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②父本的基因型是       ,母本的基因型是       

       ③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体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④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鼠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      

       ⑤若F1代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是否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                           

       预期实验结果:

       i.若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ii.若是由环境因素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参考答案

1D2C3A4B5B

30.(22分)

Ⅰ(12分,除(3)题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

1D 由正变为负  2)下丘脑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血管壁肌肉(平滑肌) 3)①传出 ②左、右腿均不收缩  右腿  左腿是否收缩

Ⅱ(10分,除(2)题每空4分外,其余每空2分)

1)符合 2)图略(将丙组空白改为脱落酸,将生长素改为空白)

3)修改后的丙组明显多于乙组

4)棉花顶芽的确会产生生长素抵制脱落酸的功能

31.(20分)
(1)每空1分,共3分
①无毛性状在后代重复出现(变异连续出现,稳定遗传) ②杂交后代不具有母系遗传现象 ③DNA分子杂交
(2)除①题第一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17分
① 常 RR ②RrXTY RrXTXt ③75% ④1/8
⑤有两种方案,答任何一种均可,但前后要对应。
方案一:尾正常雌鼠×尾弯曲雄鼠
ⅰ.后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
ⅱ.后代雄鼠出现弯曲尾
方案二:尾正常雌鼠×尾正常雄鼠
ⅰ.后代全为正常尾
ⅱ.后代出现弯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