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觉自律自由

 @春花秋月@ 2012-04-11

自觉自律自由  

2010-03-13 16:40:09|  分类: 私人收藏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聚华太学《一章 自觉自律自由》

 

引用

聚华太学一章 自觉自律自由

 

一章 自觉自律自由

人类病实质是自由病!自由病实质是自由观错误!自由一词说的最多,用的最多,却大多想当然而不求甚解!至于自由病,至今还没有当作学术问题全面深入研究,因此太医原理探索首先讨论自由观问题,提出一个太学自由观框架供参考!

一.博爱平等自由

自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崇高!神圣的大写名词!自由!一提到一听到这两个字,多少人就情不自禁热血沸腾!自由!多少人为争取自由流血牺牲,毁家纾难!自由!多少作家诗人写出多少千古不朽的名篇流传至今!

自由!这是一个近代比爱情更重要的诗作主题,写自由的诗歌可谓多如牛毛,但是佳作并不多. 鲁迅赞赏的革命诗人殷夫译裴多菲自由诗非常有名: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殷夫的译诗不但达到信达雅的高度统一,而且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因此可以看作绝译!但是我认为裴多菲的原诗并不是写得最好的自由诗,因为虽然增加爱情作铺垫,但是思想境界仍然不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十八世纪精神!法国诗人雨果就换了一个角度,不是从死而是从生,从斗争,从争胜角度表述,就大大突破了裴多菲自由诗的水平,例如:

如果剩下一千人,我一定是其中之一!

如果剩下一百人,我仍然不放下武器!

如果剩下十个人,我就是那第十个人!

即使剩下一个人,我就是那最后一人!

我要战斗到最后一人!这是何等崇高的革命思想感情和英雄气概!这诗表述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巧用数字排比,由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十分之一排比到一分之一最后一人,一就成为无限大,以此表示革命决心无限大!这样就表现革命自由思想而言,雨果的诗就比裴多菲的诗有了质华飞跃!但是就数字表达追求自由的深度与高度而言,最好的诗却是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两句诗:

                   如果生命能够沸腾,

                   我愿用两个换取一个!(木采力)

木采力又译童僧,是莱蒙托夫的一首叙事抒情长诗,写一个孤儿被送到森林中的修道院强迫修道,他渴望自由多次逃跑不成,最后一次逃跑遇到猎豹,结果和猎豹搏斗而死, 临死就留下这样两句话!这是表达自由诗义最好的诗!篇幅只相当于雨果诗的四分之一,可是构思奇妙,诗情诗义高度统一,因此读起来更加感人欲泪和更加令人感奋.

可是怎样争取自由,却是一个长期令人困扰的老大难问题!争取自由不但要有勇气,而且必须有智慧!必须懂得什么是自由和怎样争取自由!

什么是自由? 自由最初不但被看作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特权,例如奴隶被剥削压迫束缚就没有自由,而奴隶主剥削压迫束缚奴隶就是自由,而且是特权自由,奴隶要争取自由就要打破奴隶主的枷锁解放自己,因此自由的本义就是解放,这就是原始自由意识!后来权利内涵外延扩大了,就产生权利共有和权利平等的要求,提出天赋人权思想与口号,自由实质上也就发展为平等观念!这种平等观念最初针对局部社会内部不平等而言,要求社会内部权利平等!但是这种内部权利平等观念并不能解决外部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平等问题,于是局部平等就发展为全面平等和普遍平等,理论上就概括为博爱!这样就形成一个三段论的完整自由观:自由平等博爱!但是这个口号排序带有自发性,逻辑性不强,因此后来就倒过来成为博爱平等自由,这样逻辑性和理论性就大大提高了!

以上自由三段论是我从西方圣经文化中概括出来的!圣经文化大体就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上帝为代表,历史本质就是原始人向自然争自由争平等,但是古代希伯来人不懂得自由平等的起源和原始人争自由争平等的历史本质,而只是看到人类独立自由的胜利,就以此为起点崇拜自己的祖先神而创造了上帝创世纪的神话!这就不但凌驾于自然之上,也不但征服了自然,而且创造了自然,从而把人类主体性与创造性发挥得超出极限!这是西方传统文化征服意识扩张意识占有意识的起源,也是私有意识与不平等意识的起源!圣经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大卫为代表,大卫是一个牧童,但是聪明勇敢,品德高尚. 在扫罗与非利士战争中,他用牧羊投石器远距离打死了非利士人的无敌勇士哥利亚,立了大功,可是扫罗王却妒贤害能而千方百计要杀他. 他巧妙克服危机并用高尚言行感化了扫罗王,扫罗声泪俱下说:我以恶待你,你却以善报我,你比我正直高尚,你必将成为以色列王而使以色列坚不可摧!大卫强大无敌和坚不可摧就在于有以德报怨,忍小成大的先进文化!应该说以色列文化发展到大卫时代才进入文明时代. 到了他的儿子著名的所罗门王时代,以色列古代文明才成形成熟.但是这毕竟还是奴隶制民族国家小文明,缺乏人类性和世界性,或者说缺乏大同精神. 圣经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以耶稣为代表,耶稣发动和领导了一次希伯莱文化大革命,对以上帝为代表的传统暴力史观进行批判,对以暴力史观为核心的传统希伯莱文化进行改革,却被当作异己叛徒处死!耶稣的革新教义要点有三:一是博爱;二是宽恕;三是反省自赎.这符合宗教发展规律,也符合绝大多数人要求,因此被说成全人类的救世主,上帝也沾光而升为全人类的至上神,基督教也才能成为世界性宗教而走向世界. 因此圣经的主题思想也是发展升华的,旧约通过耶和华创世纪歌颂创造,暴力和权威,新约则通过耶稣降生歌颂爱情,母爱与博爱. 这是两种不同历史质量文化飞跃的反映,符合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规律与方向,因此是圣经神学最高理性的最大价值!

二.自由从何而来

自由从何而来?上面根据西方文化史对西方流行的博爱平等自由思想与口号来源作了初步概括分析,还不能完全从人类学与人类病理论上回答自由起源问题!因此还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探讨!

现在先提出一个理论前提:自由的原始历史本质就是自觉性与意识性问题,因此自由的起源问题也就是自觉性与意识性起源问题!

首先讨论一个思维学问题:除了人类以外,动物能不能思维和有没有意识?现在动物学界有一种把思维与意识泛化倾向,认为动物特别是高级动物具有思维与意识,因此认真研究什么动物思维与动物意识课题!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所谓乌鸦计算能力问题!

有的动物学家作了一个乌鸦判定异质危险性实验,屋子门开着,地下撒着一些食物,屋子里有时有人或无人,乌鸦都看不见!实验12次,有人乌鸦就不进去取食,无人就进去,但12次以后,无论有人无人乌鸦都冒险进去了!怎样解释这个实验结果?这位动物学家认为乌鸦有计算能力,12是个极限,超过12次就不灵了!且不说12也可能是饥饿度极限,只就动物排异直觉而言,也可以提出更合理解释!乌鸦有生态本能的排异直觉,对于异质性危险非常敏感,在它的直觉敏感度以内,当然可以凭生态直觉判定有无异质危险存在,根本用不着使用数学计算!但是生态直觉敏感度也是一个限度,超过限度就会产生直觉敏感疲劳,从而使敏感变成迟钝,生态直觉就失去了判定异质危险的功能!这个实验所谓的12次是一个临界值,但不是计算能力的临界值,而是乌鸦生态直觉敏感度的临界值,也就是说,连续直觉判断12次左右,乌鸦的直觉敏感性就疲劳而迟钝了,并不是乌鸦计算能力达到12就不会计算了! 因此用这种实验证明动物会思维有意识无效!

自觉性怎么起源的?涉及思维和意识起源!思维怎么起源的?这是人类起源的首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学界特别是人类学界至今没有解决!西方有的学者研究原始思维,可是根本不研究不懂得人类怎么起源的,更不知道思维和意识怎么起源的,怎么能说清楚什么是原始思维!现在太学思维提出一个新假说供参考!

众所周知,火是一种任何生物体能无法对抗的可怕自然力,至今没有任何猛兽能够自觉克服对火的本能恐惧!野兽本能怕火,始终不能克服对火的本能恐惧. 至今没有也不可能对火有什么认识,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动物不能思维也没有意识!而人类思维与意识起源,正是战胜火与使用火的结果!应该说人类发明用火是可能性,偶然性,必然性统一的结果!自然发火燃烧现象常见,客观上原人有条件积累感性经验认识火,这是可能性;原人智能已经发展到由感性向理性飞跃阶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耐热力,这是主观认识的可能性;熟食要求用火,推动原人取火,这是必然性!汉语有个外语没有的成语,叫作火中取栗,可以启发思路!野兽本能地严守耐温线,生活扑食都在耐温线以内,因此不会冒烧伤烧死危险越界一步,因此野兽和一般动物只能在自然系统中被动生活,也就没有自由!.这是动物本能底线,在一般情况下人类也是这样. 但是在食物缺乏甚至断绝特殊情况下,忽然看到火灾迹地上燃烧残余的栗树枝头有一些栗子,原人就可能忍热冒险靠近快速取栗.这就是偶然性!这样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就天作之合统一起来了!当一个原人冒热拿起一根末梢燃烧的栗树枝轮动取栗时,附近虎视眈眈的野兽吓跑了,原人由此萌发野兽怕火而用火自卫进而战胜野兽的原始意识,这就是思维和意识的起源!因此,火中取栗得食得火,一举多得而独得,由此开始真正的独立自由自主生活,这不但是人类的极大幸运,而且是人类独有的幸运!

三.自由他由大由

凡事有度,作人作事作学问不能不守度!自由也有限度,叫做自由度,超过自由度就不是和没有自由了!那么自由以外是什么?除了自由,他由能不能成立?他由就是别人的自由,自由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原则或底线,这是现代常识. 再进一步问,还有没有社会群体的大自由?有没有群由与大由?理论上是肯定的,例如伦理道德公约法纪道德,就是群由与大由!一个人和少数人只要自由与他由,而不遵守群由与大由行不行?肯定不行!高级自由对于低级自由具有刚性约束力,低级自由必须服从高级自由,因此自由必须与他由群由一致,换句话说自由必须服从他由与群由而不是相反!否则就没有自由了!这也是常识!那么群由大由之外还有没有更大自由?应该说理论上是有的,那就是更大复杂系统共同遵守的统一性,可以称为通由!那么还有没有所有事物都必须遵守的最大自由呢?当然有!那就是宇宙大同运动总规律,可以称为普由!中国古人所谓天人合一实质就是天地人大同,讲的实质就是普由规律!这样,和传统个人自由概念根本不同,质华太学自由观,就是一个自由,他由,大由,通由,普由统一的质华等级系统概念!现在由这个自由质华等级系统又导出一个自由新概念,自由并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而是一个必须守度的概念,简单说自由就是守度!一个人如果只想自由而不知度,不守度,那就没有自由!这是出乎自由主义者的残酷规律,然而规律总归就是规律,不会因为你不喜欢而不存在和不起作用!

由个人自由到他由,大由,通由,普由,这是自由观升华,聚华,质华的五个阶段,只有能够将五由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大自由!这就是追求和争取自由的规律!

四.绝对自由无由

联系实际讨论自由操作问题,至少涉及理论自由与实践自由两种不同的自由.二者不同显而易见,但又有联系,而且因为理论要受实践检验,因此理论自由要受实践制约也没有疑义!这样理论正确性只能是相对的,理论自由的独立性也就否定了!理论是一回事,讲理论属于实践又是一回事;行使自由权不能不受实践条件限制. 1980年代我构建超系论框架时曾提出五洽原则:自洽,他洽,大洽,超洽,普洽. 自洽是一个自本位概念,科学研究至今仍然习惯求自洽,甚至以数学自洽为满足. 我对自思,自验,自证,自洽,自定,自是,自为,自足,自美的现代科学习惯思维与方法局限性深有体会,因此提出了五洽原则,自然界就是五洽构成的,因此五洽是自然规律!社会也是五洽构成的,因此五洽也是社会规律!因此所谓五洽实质就是五级质华自由律!

以上客观论自由,就主观而言,自由实质上又是一个适度欲望问题!有些人把自由看作欲望,也有些人把欲望看作自由,追求绝对自由和绝对欲望,这就是自由观的极大错误,导致了严重错罪病,至今没有得到矫正!对于欲望问题,传统有两种极端对立的欲望观:纵欲主义和禁欲主义!欲望观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欲望度问题!欲望不但是人类的正当需要,而且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因此不能否定欲望,反对欲望,消灭欲望,而应该正确追求,实现,使用欲望!所谓正确就是严守欲望度和自由度!超度就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既反对禁欲,也反对纵欲,更反对贪欲,而只能允许正当欲望,提倡适度欲望!关键在于掌控度,超度就会失去实现正当欲望的自由,最终也会失去欲望!结论就是!绝对自由无由!

自由实践还有一个普世价值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所谓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就是自由民主!西方文化传统始终强调和崇尚的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支配自然!控制自然等等!因此西方自由观建立在暴力史观弱肉强食的征服意识,扩张意识,占有意识,掠夺意识,剥削意识,压迫意识上,说穿了就是弱肉强食者的主宰自由,支配自由,控制自由,征服自由,扩张自由,占有自由,掠夺自由,剥削自由,压迫自由等等!

这已经是一个重大自由病和人类病!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还能简单接受这种所谓普世价值吗?相反,人类只有发展自己!征服自己!主宰自己!控制自己!才能真正获得彻底解放和最大自由!

五.自觉自律自由

  1.自觉性是意识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基础,也就是主体性的基础;

  2.自觉性是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生态观,人类观,文化观,历史观,社会观,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等等的认知基础;

  3.自觉性是人类一切生态行为,生产行为,生活行为,文化行为,历史行为的理性主导起点!没有自觉性一切都是盲目的,自觉性退化异化甚至消失的盲动行为甚至达不到野兽的生态本能质量!

  4.自觉性是一个生态历史文化理性概念,人类的一切认知包括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就是通过提高自觉性,因此一切毁灭,危害,破坏,降低自觉性的活动都是对人类的犯罪,必须坚决制止!

  5.自觉才能自救!人类只有提高正确理性的自觉性,才能有效克服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生态历史文化危机!

自觉自律自由,这就是质华太学的自由观原理!反思人类历史,由于自由观和自由观派生的欲望观的严重偏向于失误,造成了人类总体的两大历史病!正是这两大人类历史病导致人类的两极分化,从而长期将人类分裂为剥削压迫阶级和被剥削压迫阶级,迫使人类付出了极大流血牺牲代价,至今不但不能实现大同,而且长期分裂斗争恶性循环所积累的恶果已经把人类逼向毁灭边缘!可见思想病,意识病,文化病,自由病,贪欲病这些人类原始根本大病危害之大,之深,之远,之久!如果还不能通过矫正自由观而悬崖勒马,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