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意识起源于人的有限性

 指间飞歌 2012-04-30

 

宗教意识起源于人的有限性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发布日期:2012-04-30 ]

徐向东
 

  为恰当地理解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需要探究宗教信仰的起源。宗教人类学家和宗教心理学家已经对宗教信仰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笔者认为,宗教信仰的起源与人的有限性具有本质联系。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开篇就提出:人类是寻求理解的动物。人类不仅寻求理解自身的处境和外部环境,而且也试图通过这种理解来回答人类生活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生活的意义不是指我们在生活中所从事的任何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而是指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对某种终极意义的寻求。寻求终极意义的根本动机一方面来自我们的情感构成,另一方面来自我们的理性天赋。正是有了理性天赋,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试图去把握其本来面目,但却永远处于不断地寻求填补现象和实在之间裂隙的过程中。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我们所生活的宇宙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是无限的。我们的认知构成的本质不可避免地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二元区分,如现象与实在、此世与彼世等。我们不仅倾向于寻求尽可能满足我们的欲望,而且在很多情形中不能用一种自我充分的方式满足我们的欲望——我们不仅在满足与生命有机体的自然需求相关的欲望方面不是自我充分的,在满足与情感需要相关的欲望方面也不是自我充分的。这同样与我们的有限性具有本质联系。我们在感性天赋方面的有限性,使我们实际上的样子与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道裂隙。于是,当在现实世界中感到孤独无助时,我们就倾向于设想一种超自然而又善良的力量,那种可以被指望用某种方式改变我们在未来的命运甚至可以把我们从水深火热的处境中解救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在我们不能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命运时,通过相信这样一个神灵的存在,我们就觉得摆脱现实世界让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绝望的那种努力有了希望,生活仍然可以变得有意义,但这样一种意义已经依附在信仰之上。当人类存在的有限性把这样一个信仰的必要性揭示出来,并使之在某种意义上变得不可避免时,生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就完全取决于对信仰的坚持。

   除宗教意识之外,同样的人性条件也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其他形式,尤其是产生了我们称为“科学”的那种理解周围世界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方式。在我们所能鉴定出来的人性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张力,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基本事实。因此,无论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生活的终极意义的一个来源,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这种信仰的理性根据不能询问。实际上,既然人类价值可以发生冲突,我们就需要批判性地审视宗教信仰与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关系。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编辑:程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