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德昭 细琢小楷蕴古风

 公司总裁 2012-04-11
立根于法,一生求之,一生守之,一生丰之……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本报记者 李 宾

  深厚、流畅、简约、神韵、美感……初识秦德昭先生书法,是其写就的“天道酬勤”四字,虽搁置书桌偏隅,却让人流连。

  秦德昭出生书香之家,自幼习字,六十载笔耕不辍,圈内颇有名望。前几日,他唐河省亲,朋友引荐下得以拜访。“未见其人,先识其字”,等待时,捧起屋内一本《秦德昭书法作品集》细品,深为折服——兼擅诸体,尤长小楷榜书;其小楷度矩无失,体骨刚健,力贯神注,妙到毫巅;榜书径以其小楷之法拓而为大,为行为草,真力弥漫,浑穆端严……相聊甚欢中,记者走近这位书法家,品读这位古稀老人的“书海生涯”……

  自幼习字,“如锥画沙”

  1942年,秦德昭出生于唐河县大河屯镇乔庄村一个书香之家,其祖父是书法享誉乡里的私塾先生。打他记事起,每逢年节,祖父就会忙个不停为家族或邻里写对联,每逢这时,年幼的秦德昭就在一旁磨墨拉纸。那时,秦德昭幼小的童心里就涌起了对书法的无尽遐想。

  发源于桐柏山的泌阳河绕村而过,河水清澈,沙滩广阔,河边就是村里孩子们嬉戏的天堂。秦德昭河边玩耍总爱在细软的沙滩上用草根或者手指写字,一写就是一大片。欣赏着自己这些有立体感的字,秦德昭常常流连忘返。在村里上小学时,秦德昭仿写老师写的标语和警句,经常被贴在墙上展示,这对他的鼓励作用非常大。去镇里读高小时,老师看中了秦德昭的字,班里的墙报由他包下,全部用毛笔抄写……

  去镇里上学的路旁有一片坟地,立有许多墓碑,碑文大部分是秦德昭祖父写的。放学路上,秦德昭常常壮着胆子到坟地里看碑文,还沿着笔画摩挲,品味字的间架和神韵。

  秦德昭和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相长,细琢小楷

  少年丧父,家境贫寒,秦德昭高小毕业后辍学。1959年,秦德昭离开中原大地,投奔兄嫂来到北大荒,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在这片黑土地上,秦德昭生活了五十年。

  1978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书法热,秦德昭从上海邮购大量碑帖和古今书法论著,如饥似渴的读、临,这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书法理论。1986年,秦德昭调入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任专职书法教师,从此由业余步入专业,找到了他自己人生坐标上最恰当的位置。近二十年的书法教学,秦德昭的书艺获得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楷书根基更加坚实。1995年,秦德昭参加编写了全国第一部书法教材《师范书法教程》的楷书部分。

  妙传唐法,雅存古风

  多年笔耕不辍,秦德昭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楷,法式、典范。《广雅》云:‘楷,法也。’秦德昭先生书艺即立根于法,一生求之,一生守之,一生丰之……”  

  评论家更言其书法——兼擅诸体,尤长于小楷,其小楷取欧法。楷法至唐大备,于法度谨严则首推欧阳询。秦德昭小楷以欧法为根基,度矩无失,体骨刚健,参以洛神、灵飞及晋唐写经、元明诸家,又因书法教学为其本职,教学相长,于古典精粹日夕揣摩通悟,融汇诸家精要,故能于法中取秀韵、于法中寻逸趣。其小楷书于竣整劲健中现秀逸婉媚、于端凝沉毅中得隽雅疏朗,功力韵致并重,令观者忘倦、识者叹服。

  退休后,秦德昭对榜书产生了极大兴趣,勤加练习,多有收获,“以其小楷之法拓而为大”,多用如椽斗笔,或兴至时双笔并持为一,为行为草,皆能真力弥漫,浑穆端严。

  屡获大奖,翰苑瞩目

  几十载的书海浸润,秦德昭颇有成就。现今他已是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协会员,其作品也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书展,并屡屡获奖,被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故宫博物院收藏。他的草书《春江花月夜》,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中华希望之树”救助活动时以十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

  “古人云‘人磨墨,墨磨人’,书法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六十年,这六十年的习字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古稀之年的秦德昭没有停下来,对书法事业的激情和信心有增无减。他自作了一首小诗,用以自勉:“绛帐传书十九年,椽笔挥舞满壁烟。砚田桃李随春壮,墨海鲸鲵逐浪欢。汗撒尘襟宏八法,心倾国粹拜群贤。周回甲子归休后,老骥驱驰敢卸鞍?”⑦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