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典故(十一)

 田牧 2012-04-11

151屠姓典故
 
    屠国启姓;陈留阀阅。书渴以当饮,至老尚手一卷[1];酒酣方吟诗,下笔立就千言[2]。
   
   【注释】[1]明代太常典簿屠本畯,字田叔,历官辰州知府。生平喜读书,至老尚手一卷。人曰:“老矣,奚自苦?”本畯曰:“吾于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欠伸以当忱席,愁寂以当鼓吹,未尝苦也。”著有《太常典录》、《田叔诗草》。[2]明代礼部主事屠隆,字纬真,鄞人。一字长卿,有异才。落笔数千言立成。常招名士饮酒赋诗,游历大山名川,而政务不误,著作颇丰。
 
    乌府下车,克凛宸濠之逆[3];文坛树帜,堪守子云之玄[4]。
 
   【注释】[3]明代官吏屠侨称的事典。 [4]见注[2]。
 
    田叔诗草留雅韵[5];朝野汇编有余香[6]。
 
   【注释】[5]见注[1]。[6]明代监察御史屠叔方,秀水人。万历进士。有《建文朝野汇编》等传世。
 
152崔姓典故
 
    世推三虎[1];人羡五龙[2]。
   
   【注释】[1]指唐代中书舍人崔琳、及其弟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三弟兄,俱列肇棨戟,世号“三虎”,又号“三戟崔家”。[2]崔姓名人崔玄晖等人的事典。
 
    八行称于众口[3];三相出诸一门[4]。
   
   【注释】[3]宋代密州文学崔贡,字迁硕、仁和人。端重有学识。大观中诏天下郡县保任士有孝弟睦蠏任邱中和八行者,贡入太学,司成考验以闻,后授密州文学以卒。乡尊之曰“八行先生”。[4]唐代中书舍人、封魏国公崔铉一门三相。
 
    慈父神君,民歌遍汲县[5];清风高节,师表出增城[6]。
 
   【注释】[5]汉代官吏崔琼的事典。[6]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的事典。崔与之,字正子,增城人。治绩卓著。谥清献,有《菊坡集》。
 
    中年弍才号大儒[7];少小博学通百家[8]。
   
   【注释】[7]东汉官吏、文学家、书法家崔瑗(78-143),字子玉,涿郡(今河北平安)人。十八岁进京师,精通天文、历数等,后举弍才,被荐为宿德大儒,从政有绩,升迁济北相。[8]东汉文学家崔斛(?-[92),字亭伯,涿郡(今河北平安)人。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后官至司徒。
 
    教民纺织留世界语远[9];立石直笔播誉长[10]。
   
   【注释】[9]东汉尚书崔寔(?-约170),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是著名的政论家,桓帝时任议郎,后迁司马,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其代表作有《政论》,对当世大胆抨击,为时人称颂。[10]后魏司徒崔浩,字伯渊,清河人。诏总理史务,监秘书事,作国书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族之灾。
 
    秉仁岳峻;动智渊明[11]。
 
   【注释】[11]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12]。
   
   【注释】[12]唐代“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崔颢(?-[754)《黄鹤楼》诗中联句。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曾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李白《登黄鹤楼》诗中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有《崔颢集》。
 
153阳姓典故
 
    圣门高弟[1];太子老师[2]。
   
   【注释】[1]春秋时孔子的弟子阳货,鲁国人。[2]宋代大学者阳孝本,字行先,博学行高,苏东坡也很佩服他。他隐居山中讲学二十年,朝廷要他出来做官他不去。再三请他去给太子讲学当老师,他才去了。被授予博士,以直秘阁归。
 
    八科皆中,累迁御史[3];四世同居,诏表门闾[4]。
   
   【注释】[3]唐代国子祭酒阳峤,武后时,举八科皆中,累迁右台御史。以清白闻,终国子祭酒。[4]南齐名人阳黑头,华阳人。四世同居,建元中诏表门闾。
 
    玉种兰田,喜获佳人淑配[5];袍遗贵宝,幸沐天子恩荣[6]。
   
   【注释】[5]汉代名人阳雍伯,一称羊公。尝设义浆给行人三年。一人饮讫,怀中出菜子一升,与之,曰:“种此生美玉,并得好妇。”后娶北平徐氏女,于所种处得白璧以为聘。生十男,皆俊异,位至卿相。[6]魏国阳姓名人阳彪的事典。
 
154钮姓典故
 
    姓启晋国;望出吴兴。清白著声,斩妖除大害[1];平恕用法,丰碑志洪庥[2]。
   
   【注释】[1]明代德安知府钮衍,字公裕,常熟人。洪武贡生。任府官时,察知有妖人为民害,衍诛之。郡人称快。官至广东参政,以清白见称。[2]元代宣尉副使钮克让,介休人。始历岳州、武昌二郡推官,用法平恕,守龙阳郡,多善政,终官宣慰使。
 
    秋斋留雅韵[3];野堂有新声[4]。
   
   【注释】[3]清代诗人钮福畴,字西农,鸟程人。工词翰,历任知县,所至有循声,有《亦有秋斋诗钞》。[4]清代贡生钮琇,吴江人。博雅多闻,所著述明末清初杂事,幽艳悽动,有唐人小说遗风。其诗亦变风之流,有《临野堂集》。
 
    两代双孝子[5];一人二推宫[6]。
 
   【注释】[5]指北周钮因、钮士雄父子,皆以至孝闻名。[6]见注[2]。
 
155彭姓典故
 
    源自高阳;望出宜春。武原二仲[1];新昌三奇[2]。
   
   【注释】[1]清代诗画粗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海盐人。天性孝友,善诗工墨兰。与同邑吴仲木同为名流推重,时称武原二仲。[2]宋代学者彭渊材,宜丰人。曾出入京兆贵人之门十余年,及归上有李廷珪墨一丸,文与可竹一枝,欧阳公五代史稿一巨编而已。善晓大乐,尝献乐书,珍重协律郎。为“新昌三奇”之一。
 
    吴中三老[3];鸿博第一[4]。
   
   【注释】[3]明代贡生彭行先,字务敏,长洲人。崇祯时授知县不就,隐居教授,年九十二卒。与金俊明、郑敷教称“吴中三老”。[4]明代进士彭孙遹,字骏孙,海盐人。工诗,有文才,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康熙中举鸿博第一,授编修,历官吏部右侍郎。
 
    七百岁八百年流沙记身世;四十妻五十子独卧妙权衡[5]。
 
   【注释】[5]古代长寿彭祖(铿)传说事典。
 
    政治精明,卓尔循良龟鉴[6];学识正大,粹然性理鸿儒[7]。
   
   【注释】[6]宋代进士彭俞,字济川,宜春人。少隐集云峰,学邃于易,自号连山子。官终朝散郎。有《君子传》、《循吏龟鉴》等传世。[7]宋代乾道进士彭龟年,字子寿,清江人。从朱熹、张栻游,学益进,累官秘郎。有《止堂集》。
 
    一室名师,专治易书义理[8];四朝元老,博通今古精微[9]。
   
   【注释】[8]汉代大司空彭宣,字子佩,阳夏人。事禹受易经,禹受易于施雠,由是施家有张彭之学。哀帝时官至大司空,封长平侯。[9]上古彭祖,相传自尧时举用,历夏至殷。本姓钱名铿,封于彭城,故称彭祖。
 
156万姓典故
 
    功高槐里[1];孝著成乡[2]。
   
   【注释】[1]东汉名将万修,字君游,茂陵人。更始时为信都令,光武帝拜为偏将军,从平河北,以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2]唐代孝子万敬儒,庐州人。三世同居,亲丧庐墓,刺血写佛经,断两指辄复生。州改所居曰:“成孝乡”。
 
    七篇流光远[3];四义播惠长[4]。
   
   【注释】[3]战国时齐国学者万章,孟子弟子,尝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4]蛤代知州万宣,字邦达,当涂人。以举人卒为天太学,选授陈州知州。刚果有为,立四义社学,以教民间子弟,州民德之。
 
    学富推荐石园儒[5];功高御封槐里侯[6]。
   
   【注释】[5]清代史学家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他讲求志节,坚不仕清。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另有《石园诗文集》等。学者称石园先生。[6]见注[1]。
 
    知己欲倚何水部;吟诗更事谢中书[7]。
 
   【注释】[7]清代画家万上遴自撰联。金闺旧籍联朱鹭;丹桂新香散红泥[8]。
   
   【注释】[8]清代学者万经(1659-1741)书联。万经字授一。归安人。别字九沙。自幼濡染家学,博通经史性理及金石家言。康熙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视学黔中。见义常必为。有《分隶偶成》等多种。
 
    辞官留光彩[9];拒贿播美名[10]。
   
   【注释】[9]注见[5]。[10]清康熙中史学家万斯同,在史馆参与修《明史》时,虽然与诸达官贵人打交道,但对于修史的观点、态度,却丝毫不肯屈从人意。明代有某运饷官于押饷途中遇盗,死于山谷中。此时其孙知清廷正修《明史》,便怀藏白金来贿赂万,请万为其祖父立传,欲附于《忠义传》之后。万执意不为所动,并当场将其人斥逐出去。见《中国文坛掌故事典》。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11]。
 
   【注释】[11]清代学者万经书联。
 
    继往开来,阐闲门道脉[12];安邦戡乱,振云台武功[13]。
 
   【注释】[12]战国时孟子的弟子万章的事典。见注[3]。[13]见注[1]。
 
157景姓典故
 
    源自春秋;望出晋阳。
 
    汉室将军府第[1];明代御史人家[2]。
   
   【注释】[1]东栎阳侯景丹,字孙卿,栎阳人。王莽时举四科,为固德侯相。汉兴武时拜为偏将军。[2]明代洪武进士景清,授编修,改御史。建文初历官御史大夫。燕师人。清约方孝儒等同殉国。
 
    无瓦全,宁玉碎,香留姓氏[3];作诗解,编易说,功在经书[4]。
 
   【注释】[3]周代名人景皓的事典。[4]东汉经学家景鸾,字汉伯,梓潼人。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遂明经术,著作有五十余万言。
 
    清朝书画能手[5];战国辞赋名家[6]。
   
   【注释】[5]清代书画家景梁曾,字秋田,钱塘人。号东梅老人,工书画,花卉、书法均学南田。[6]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景差,后于屈原,与宋玉同时。《史记》说他“好辞而以赋见称。”
 
    扫清灭洋,号称龙团元帅[7];磨剑迎战,擢使马步军都[8]。
   
   【注释】[7]清末直隶(今河北)农民军领袖景廷宾(1861-1902),直隶广宗(今属河北)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广宗人民继续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1902年[3]月,竖“扫清灭洋”旗帜,称龙团大元帅。直、鲁、豫三省边界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十六万人。[5]月袁世凯所部清军及六千名德、日、法侵略军作战,失败被俘,[7]月在威县牺牲。[8]五代时后晋将领景延广(892-947),字航川,陕州(治今河北陕县)人。高祖时累官马部军都指挥使。后任相职,反对契丹称“臣”,并告契丹:“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指契丹主)若要战则早来!”
 
158叶姓典故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1];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2]。
   
   【注释】[1]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1150-1223),字正刚,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官至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倾向,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学者称水心先生。[2]宋代咸淳中参知政事叶梦鼎的事典。
 
    家藏万卷云樵录[3];绵绮四时畅春园[4]。
 
   【注释】[3]指清代校勘家叶云樵。[4]清代画家叶洮有《畅春园》等传世。
 
    水心文集中原论[5];金石小笺半茧园[6]。
 
   【注释】[5]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著有《水心文集》。[6]清代诗人叶奕苞,隐居不仕,建“半茧园”,著有《金石小笺》等。
 
    建阳状元府第[7];水心博士人家[8]。
 
 
   【注释】[7]宋代状元叶齐,字思可,建阳人。[8]见注[1]。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9]。
 
   【注释】[9]毛主席赠叶剑英联。
 
    事为名教用;理以精神通[10]。
 
   【注释】[10]清代金石家叶东卿书赠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11]。
 
   【注释】[1]当代著名书法家叶恭绰(1880-1968)自题联。
 
    万户人烟团曙色;千林鸟鹊变春声[12]。
 
   【注释】[12]叶仲英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舞随柳絮诗吟雪;弹到梅花月满琴[13]。
 
   【注释】[13]叶仲英书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浣花旧事谁能继;桃花新诗手自题[14]。
 
   【注释】[14]明末进士叶方蔼书赠联。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15]。
 
   【注释】[15]叶剑英《八十书怀》诗句联。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16]。
 
   【注释】[16]现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1894-1988)自题联。
 
    月光生碧海;素色满面瑶池[17]。
 
   【注释】[17]唐代贞元进士、诗人叶季良《赋得月照冰池》诗联句。
 
159惠姓典故
 
    源自上古;望出扶风。
 
    三代名士超赵马[1];百部经书播印中[2]。
   
   【注释】[1]清代侍读惠士奇,吴县人,与其父周扬、子栋俱有文名。士奇精于经术,授引诸子百家之文,无不得当。惠栋,士奇次子,于诸经熟洽贯通,所著极丰。钱大昕谓:“拟诸前儒,当在何休、服虔之间,而马融、赵岐辈不及也。” [2]后魏高僧惠生,住洛阳,孝明帝时,奉太后命与敦煌人宋云往西域求典,遂至印度而还。得大乘经典百七十部,有《使西域记》。
 
    易象钩玄探哲理[3];松崖文钞阐儒风[4]。
 
   【注释】[3]元代学者惠希孟,字秋厓,江阴人。有《易象钩玄》等书传世。[4]清代名儒是栋,有《古文尚书考》、《松厓文钞》等。
 
    立德立言立功,在丈夫有志不朽事业;希贡希圣希天,真儒者当尽向上功夫[5]。
 
   【注释】[5]惠家庄草亭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良友交情,同声郑重[6];高僧咏诗,掷地铿锵[7]。
 
   【注释】[6]战国时梁国相惠施的事典。惠施,与庄周善,有书五车,善辩。[7]宋代高僧惠勤,善诗。
 
160覃姓典故
 
    从政清廉,感德而化[1];为官公正,庄重不阿[2]。
   
   【注释】[1]明代河南知府覃应元,字德芳,嘉靖进士。性简重,入仕二十余年,所至以清操闻,在河南任上,阖境不严而化。官至陕西兵备。[2]宋代御史中丞覃庆元,景德进士,融州人。庄重不阿,遇事敢言,举朝服其公正。
 
    宋代彪彪两进士[3];南朝炳炳一将军[4]。
   
   【注释】[3]北宋开宝进士、沿边都总管覃光佃及其子景德进士、御史丞覃庆元,父子名重当时。[4]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覃元先,南海人。屡立战功,加封为将军。后卒于军。
 
    口授九岁太子[5];家传各龄儒生[6]。
   
   【注释】[5]明代太子太傅覃吉,宪宗时,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6]宋代国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后闭户讲学,有文集。
 
    由西至东,风光俱丽;从早及晚,气象咸和[7]。
 
   【注释】[7]覃姓覃字的析字联。
 
161须姓典故
 
    望出渤海;姓启密须。
 
    勇气冲冲,功高百代[1];绨袍恋恋,义重千秋[2]。
 
   【注释】[1]隋代名人须也的事典。[2]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的事典。秦相范睢,微行敝衣见贾,贾以一绨袍赠之。
 
    功高诏封四代[3];廉不妄取一钱[4]。
   
   【注释】[3]汉代陆量侯须无,因功,诏封四代。[4]明代青州府司李须用纶,字如卿,武进人。万历举人。为官廉平正直,风节凛然,署府事,时兵饷告急,用纶裁各属杂费充饷,不费民间一钱,百姓德之。
 
162焦姓典故
 
    夏榜荣登探花第[1];春魁高上状元郎[2]。
 
   【注释】[1]指明代焦胜。[2]明代状元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万历中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
 
    论仁议福,保我金玉;达性任情,乐其安闲[3]。
 
   【注释】[3]西汉易学名师焦延寿《易林》句联。
 
    万悦千欢,贵寿无极;三星五福,喜庆大来[4]。
 
   【注释】[4]同注[3]。
 
    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5]。
 
   【注释】[5]近代民主革命家焦达峰自题联。焦达峰(1887-1911),原名大鹏,字鞠荪,湖南浏阳人。源自焦国;望居中山。
 
163劳姓典故
 
    源自西汉;望出武阳。惠政及三县[1];攻史称二劳[2]。
   
   【注释】[1]明代进士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人。历知江浦、临江、山阳三县,俱有政声。成化中迁湖州太守。[2]清代诸生劳权,字平甫,仁和人。其与劳革,专攻群史,时有“二劳”之目。
 
    德被莱阳黎庶[3];贤列兰亭等伦[4]。
 
   【注释】[3]宋代良吏劳因的事典。[4]唐代贤士劳夷的事典。
 
    恩沐九重,位列尚书之左[5];泽润千里,爵居太守之尊[6]。
 
   【注释】[5]三国时名宦劳彦远的事典。[6]见注[1]。
 
164单姓典故
 
    源自周代;望居河南。卿士廿余世[1];侯爵七代人[2]。
   
   【注释】[1]西周成王以后二十几代君主执政时,都有单姓人在朝廷任卿仕等要职。[2]东汉桓帝时,有中侍单超,河南人,善谋略,助帝有功,封新丰侯,所拜车骑将军,七代荣获侯爵。
 
    鼻祖定茶神,无怪殊荣邀杖国;头衔书菊隐,正拈好句怕催租[3]。
 
   【注释】[3]单孝廉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867]页。
 
    居官教垦种[4];为民创名车[5]。
   
   【注释】[4]清代乾隆龙门知县单麇,字耀灵,高密人。进士,在任知县进,劝民垦种,改变专事第畜牧之俗。累官铜仁府,有政声。[5]明代发明家单俊良,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
 
    吟诗赞甜雪[6];填词推竹香[7]。
 
   【注释】[6]明代诗人单思恭,字惠仍,扬州人。有《甜雪斋订》。[7]明代词人单恂,松江华亭人。崇祯进士,知麻城县。工词,有《竹香庵词》。
 
    车骑将军谋略好[8];马上飞将武艺高[9]。
 
   【注释】[8]见注[2]。[9]唐代大将军单雄信,济阴人。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矢志匡扶,直言击饮非君事[10];刻意经史,留存顾问在朝端[11]。
 
   【注释】[10]宋代殿中侍御史单时,乾道中,上疏谏击毬,为孝宗喜纳,除有谏议大夫。[11]明代学者单佑的事典。
 
165舒姓典故
 
    望出京兆;源于春秋。德兴廉吏[1];元质教官[2]。
   
   【注释】[1]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兴人。成代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后擢河南参议,再迁四川布政使。曾创立“递减法”,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又抗疏切谏朝廷对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爱戴,是当时有名的“廉吏”。[2]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质,奉化人。乾道进士,为徽州教授,时称“第一教官”。官终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谥文靖,有《舒文靖集》。
 
    牡丹音容在[3];棠棣义气深[4]。
   
   【注释】[3]现代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女)(1915-1969),安徽人。历任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常务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员,参加中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配音工作,参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的拍摄。[4]东汉名士舒邵,陈留人。与兄长伯膺俱为东汉末年名士。他曾为伯膺复仇杀人,事发后,兄弟兄争死,被誉为义士。
 
    明安抗英称果毅[5];伯雄平准号文襄[6]。
   
   【注释】[5]清代正白旗汉军副都统舒明安,满洲正白旗人。咸丰间,英军犯天津,随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后谥果毅。[6]清代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字伯雄,满州正白旗人。平定准回二部,劂功甚伟,卒谥文襄。
 
    卷帘引瑶玉;灭烛临霜墀[7]。
   
   【注释】[7]唐代御史中丞、诗人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中联句。元舆,东阳人。元和进士。尝为牡丹赋,时称其工。后文宗观牡丹,凭栏诵赋,为之泣下。
 
    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著春秋[8]。
 
   【注释】[8]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杰出语言大师老舍(舒庆春)(1899-1960)自题联。
 
    吟杏苑春风,名荣先代[9];作牡丹佳赋,才冠唐朝[10]。
 
   【注释】[9]明代状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进士第一,授编修。[10]唐代诗人舒元舆的事典。见注[7]。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拚八凑文[11]。
 
   【注释】[11]见注[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