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王力惹的“祸”>>走出“声律韵格难学难懂”的误

 田牧 2012-04-11

    继承传统文化,创作诗词、对联,首先必需学习诗词格律。但这方面的简捷实用的教学书却是太少了!目前比较权威和广泛使用的教学书也就是王力先生写的《诗词格律》,其再版次数和印刷量都是相当惊人的。笔者1978年曾买过一册,不慎丢失,目前手头有一本1998年8月北京第5次印刷本,其印数就250000册。笔者学习诗词格律几十年,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捧为圭臬。然几十年的学习经验总结后,发觉自己走了一圈好大的弯路。原本几天就可学通的詩律,几年后却都似懂非懂,抄写并死背了律诗的28式格律表,每当用时都须查对。尤其“孤平”禁忌的产生原理、适用的关联范围几十年后才搞清楚。相信有此经历的我们这一、两代人是绝大多数!欧阳中石主编的中国书画函授教材《古文体知识及诗词创作》中竞有如是说:最易犯孤平的“平平仄仄平”句,如在诗中为双数句(偶句),首字平声换为仄声,是犯“孤平”。如果此句是诗中单数句(奇句,即首句),首字平仄皆可,即使“仄平仄仄平”也不能算作犯“孤平”。七言也是如此(引自北国网站三羊2006-8-26
 
    关于“仄平仄仄平”犯“孤平”的说法一帖)。教材中都犯如此错误,可见此概念模糊之广泛和错误观点流传之深远!若不及早纠正“声律韵格难学难懂”的误区,再没有一种简捷实用易学的教学书面世,中华韵律文学将形成断代!这绝非危言耸听。
       
    其实,只要简捷明了地从律格的原理和道理上讲解明白,只需两节课就可让人懂得律格的使用规则和规律,并有清晰的概念而不会犯模糊。王力先生照古人使用范例罗列写书,律格开列一大群,叫人望而却步;没从律格的原理和道理上讲解明白,让人没有清晰连贯的概念而犯糊涂。我试简单扼要讲述诗律如下:
       
    律诗有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也有四句两联者叫绝句,十句以上多联者叫排律)。律诗要求押韵和声律替、对、粘连。押韵有固定韵脚,即每2、4、6、8句子的尾字,各韵脚需用同一韵群字,一般是平声字(古代一般以平水韵书所列30个平声韵群为准)。也可起句(首联首句)就押韵者,律诗成五韵脚,绝句和排律多一个韵脚。律诗八句按押韵与非押韵分别叫做韵脚句和非韵脚句。韵脚句尾字是平声,非韵脚句尾字是仄声。按字数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古时有六言律,现已淘汰)。律诗“声律替”指起句(首联首句)按两两同声调交替;“对”指对句(也就是韵脚句)需要与非韵脚句的平仄相反。律诗粘连是指颔联以后各非韵脚句的平仄需与上一联的韵脚句平仄相同,因尾字不能相同,所以粘连都是“头粘脚不粘”。
       
    律诗由于声律的交错而产生了诵读的美感,这诵读的美感重点又体现在押韵点的韵脚上,故律诗声律交替的侧重点也就放在了后边和韵脚句上。为了便于理解和叙述,我们把律句中从前往后每两字为一组称为一个音节,每音节的后字称为音步以突出交替的侧重点。由于“对”和“粘连”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三连调(三个平声字或三个仄声字),这三连调若在尾端,就损伤了诵读的美感,故律诗有了三平尾和三仄尾的禁忌。根据对诵读美感的损伤度,三平尾的禁忌又侧重于三仄尾。为了避免三平尾和三仄尾出现,律诗又有了一、三、五非音步字可不论平仄的理性认识。就是五言律诗若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可将第三字平改仄或仄改平;七言律诗若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可将第五字平改仄或仄改平。使三连调在五言中永远保持在前边,在七言中永远保持在中间。第一字因与韵脚相隔较远,对诵读美感损伤不大,所以,五言律诗在不出现另一个“孤平”禁忌的情况下,也给予了自由选择可平可仄的空间。这里也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五言律诗延伸为七言律诗为何在前边延伸而不在后边延伸,就是因为韵脚的重要性和不可破坏性才决定了只能在前边延伸。更体现出律诗的一个核心和重要理论基础:单句中2、4、6音步字平仄必须交替分明;整首诗中2、4、6、8……句子,也就是韵脚句必须保持平仄交替平稳。
       
    律诗有四种起式,分别是平起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起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起入韵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这四种起式,包涵了律诗千变万化中律格的全部!它可分类为非韵脚句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两种和韵脚句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两种。由于韵脚句的重要,韵脚句又分别叫单平声入韵句和双平声入韵句。由于双平声入韵句仄仄仄平平是由仄仄平平仄不入韵句需入韵成仄仄平平平时,为避免三平尾而将第三字由平改仄而成的离韵脚较远的对诵读美感影响不大的不很平稳的三连调,故仄仄仄平平有第一字适用“一、三、五可不论平仄”的理念,也即只有第一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而单平声韵脚句平平仄仄平是正常两两平仄交替,第一字若也改平声为仄声的话,就破坏了原来的平稳交替,成不平稳交替,而韵脚句又是律诗的核心,所有韵脚句都必须保持平稳交替,才能保障律诗灵魂和诵读的美感不被破坏,所以这种句型不允许出现。古人把单平声韵平平仄仄平首字改平声为仄声的句型,以除了韵脚外整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的现象,给了一个特定术语---“孤平句”。但遇到这种禁忌的“孤平句”,首字又实在找不出平声字可代替,就必须对整句的平稳交替进行补救,将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改成平声字进行补救,成仄平平仄平以保持诵读的平稳。从这个补救后的句型我们可以看出,律诗只禁忌“孤平句”,不禁忌“孤仄句”。因为没有连贯的平声字,体现不出整句诵读的平稳,而仄声字本身就是不平稳字,它在单平声韵脚句中的多出现就破坏了诵读的平稳,故必须进行补救。这种补救的理论体系延伸出了律诗的拗救规则,有关律诗的拗救规则下一节单独讲解。
 
    懂了以上概念,就学通了诗律的百分之九十。我们可用律诗四种起式遵照“对”和“粘连”规定,推导出各种律格。示范如下:
 
        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 因为只有两个韵脚句,所以它的对句就只能是另一个韵脚句,相反也如此。
        仄仄仄平平。 下句须粘连,就必然是仄起不入韵句。
        仄仄平平仄, 因上句三字是变化而成,此句就回到正格。下句须对并入韵,就必然是单平声韵脚句。
        平平仄仄平。 下句须粘连,就必然是平起不入韵句。
        平平平仄仄, 下句须对并入韵,就必然是双平声韵脚句。
        仄仄仄平平。 下句须粘连,就必然是仄起不入韵句。
        仄仄平平仄, 下句须对并入韵,又必然是单平声韵脚句。
        平平仄仄平。 以下可无限循环成排律。其它起式律格推导也如是。
       
    如果王力先生在写《诗词格律》一书时也能如此简捷明了地将律格从原理和道理上讲解清楚,还会存在现在“声律韵格难学难懂”的误区吗?还会让几代人在声律韵格上的学习中浪费掉无法估量的时间吗?还能让我们的后代也继续这种时间的浪费吗?我们能容忍传统文化出现断代吗?……
 
    有关律诗的拗救规则与词、对联的律格和写作方法,在拙作《声律韵格入门》一书中有较详尽叙述,在此就不多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