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代]杜预.《守弱學》

 心静意定 2012-04-12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杜预,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畿,魏尚书仆射;父亲恕,幽州刺史。从小博学多通,有立 功、立言的志向。父亲因与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而死,杜预年过三十仍未出仕。后来娶了司马懿的女儿,在司马昭执政后渐受重用,先后参与了伐蜀和《晋律》的修订。魏后,杜预多次被晋武帝启用出镇边关,在任期间杜预提出了五十多项安边兴国的建议,均为朝廷采纳,并修订出通行于世的历法。在朝时,也对时政多有损益,《晋书》本传称其“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咸宁四年杜预继任羊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期间兴修水利,有政绩。曾奇袭西陵,三陈平吴之利害。在最后的灭吴战争中担任西线指挥,智取江陵,招降交、广,为西晋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擅骑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自言有“《左传》癖”。

 
 
《守弱學》  
 
卷一 敬強篇   
世之強弱,天之常焉。強者爲尊,不敬則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   
非敬,愛己矣。智不代力,賢者不顯其智。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奉強損之,以其自亂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謬焉。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智以智取,智不及則乖。愚以愚勝,愚有餘則逮。智或難爲,餘則克之,得無人者皆愚乎?   
上不忌愚,忌異志也。下不容詐,容有誠也。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聰而上昏,運必盡。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卷三 安貧篇   
貧無所依,不爭惟大,困有心賊,抑之無恙。不惡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貧,羞也。廉以不富,榮也。蹇以無貨,嗟也。貴生敗兒,賤出公卿。達無直友,難存管鮑。勿失仁者終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終盛,人敬矣。   
 
卷四 抑尊篇   
智尊者未必強,名實弗契也。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弱不稱尊,稱必害。強勿逾禮,逾則寇。不罪於下,禍寡也。目無貴賤,君子也。
心繫名利,小人也。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至善無迹,然惠存也。至尊無威,然心懾耳。   
 
卷五 守卑篇   
智人卑莫僭,贏馬勿馳。草木同衰,威存其榮。君不正臣譎,君之過也。上無私下讜,上之功也。功過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權,輕焉。   
寵不樹敵,絶焉。陋不論道,暴焉。堪親者非貴,遠之不辱也。毋失者乃節,恃之者必成矣。   
 
卷六 示缺篇   
天非盡善,人無盡美。不理之璞,其眞乃存。求人休言吾能。悅上故彰己醜。治下不奪其功。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
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不測之人,高士也。內不避害,害止於內焉。外不就禍,禍拒於外哉。   
 
卷七 忍辱篇   
智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諒也。君子不怨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君子小人,辱之可鑒焉。
強而無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滅人,滅於縱怒。大辱加於智者,寡焉。大難止於忍者,息焉。   
 
第八卷 恕人篇   
天威貴德,非罰也。人望貴量,非顯也。恕人恕己,愈蹙(cù)愈爲君子可恕,其心善焉。小人可恕,其情殆焉。不恕者惟事也。
富而憐貧,莫損其富。貧而助人,堪脫其貧。人不恕吾,非人過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第九卷 弱勝篇   
名弱者,實大用也。致勝者,未必優也。弱而人憐,憐則助。劣而人恕,恕則幸。庸而人納,納則遇。以賤爲恥,其人方奮。以拙爲憾,其人乃進。無依者自強,勢所迫焉。
賢以義勝,義不容惡也。忠以誠歸,誠不輸奸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