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雨养生要领

  2012-04-12
   每年公历4月21日左右为谷雨,太阳到达黄经30度,为雨生百谷的意思。“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降下绵绵的细雨来,而且这时桃花正在开放。所以也有人称这时候的雨为桃花雨或桃花泛。自谷雨节起,是农事忙碌的开始。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莆、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

  谷雨三候为:“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应该播种了,然后可以在桑树上见到戴胜鸟。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的发病期,预防的办法是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波动,特别不要生气。保持心情野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晚春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动人体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症,以及头痛晕眩、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春火”。抑制春火应该春捂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的产生。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人体消化功能处于旺盛时期,也是滋补身体的大好时期,适当进补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其次,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儿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的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因此春季饮食调养宜多食甜,少食酸。再有就是春天饮食调养要多吃些菜。

  另外,春季不宜大补。升补属温补,应多选择一些滋阴清热的产品,如山野鸡、食用菌、山药、山野菜、白果、鹿肉等。

 

   理论上说,“湿”应出现在长夏(夏秋之际)。夏秋之交,天热下降,地湿氤氲熏蒸,水汽上腾,到处充斥着潮湿。我国许多地区清明节前后湿气来得非常重,需要提防湿气致病。

  一些脾虚、阳气不足的人容易受湿气侵犯,成为“湿邪”。湿气会犯脾胃,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腹泻。

  注意以下6点能减少湿侵人体导致的不适。

  1、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2、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

  3、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

  4、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

  5、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6、天气好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

   春天的主气是“风”,风的特性是流动、变化,易侵入人体引发伤风感冒。如果风邪中又夹带病毒,就会引发“风温”——即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常见的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病毒性肺炎等。病毒的种类繁多,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药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疗效显著。板蓝根是常用的抗病毒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良好。另外,银花、连翘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青蒿赤芍、桑寄生、贯众等中药对于菌毒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抵抗病毒的功效。在这多种流行性疾病的好发季节里,家里不妨准备好防御病毒的中药饮品,随时饮用,让病毒近身不得。

    谷雨后渐人暮春,雨水明显增多,气温也明显回升,与其节气相适应的饮食养生方案如下。

  杞杞蛋羹

  制作原料:枸杞15克,鸡蛋l~2个。

  制作方法: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入枸杞调匀,加入少许调味品,隔水炖熟即可。

  适宜人群: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瘘、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者。

  禁忌:脾虚泄泻者少食。

  《神农本草经》说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枸杞为平补之品,既补阳,又滋阴,能益肾养精,平肝明目,凡肝肾不足之人,常食之效果好。加之鸡蛋营养价值高,养阴润燥好,对于老幼及产妇尤宜。

  冬虫夏草炖鸭

  制作原料:冬虫夏草10根,鸭1只,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鸭宰杀干净,然后将冬虫夏草、姜及其他调味品放入鸭肚内,用线扎紧,隔水炖一小时左右。

  适宜人群:适用于肺肾阴虚之久咳、虚喘、咳嗽、咯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老年肺气虚弱等。还可用于肾阳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者。

  禁忌:鸭性凉,脾胃阳虚者忌食。

  冬虫夏草其味甘,性平,归肾、肺经。冬虫夏草既补阴又补阳,人肾经补肾助阳,入肺经补肺阴、止血化痰。《本草汇》说其“滋阴除蒸,化虚痰”。《本草从新》说其“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药性考》提到其“秘精益气,专补命门”。鸭味甘,性凉,归脾、肾、肺经。

  玄参炖猪肝

  制作原料:玄参15克,猪肝500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肝切成薄片,用淀粉、姜、盐等腌一下,玄参先用水煮半.时,然后与腌好的猪肝隔水同炖,炖10分钟左右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夜盲症、目赤、视力减退、弱视、眼目昏花及气血不足三面色萎黄、贫血、水肿、脚气病者。

  禁忌:脾胃虚寒者、腹泻者少食。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猪肝所含维生素A较多,对于夜盲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归肺、胃、肾经。玄参功在滋阴凉血还可软坚解毒。本炖品既补血,又凉血滋阴,宜于春季食用。

  天麻炖猪脑

  制作原料作:猪脑1个,天麻10~5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天麻洗净,与猪脑同放入炖盅内,加入水、适量调味品,隔水炖一小时左右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头痛、头风、偏头痛、高血压、眩晕、脑鸣、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拘挛及小儿惊风者。

  天麻为兰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其味甘、性平,归肝经。天麻专人肝经,能平降肝阳、熄风止痉、祛风通络。《开宝本草》说其“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猪脑味甘,性寒。主要功效是补脑养脑。猪脑与天麻配伍,对头痛、头风、偏头痛、高血压等有很好防治效果,尤其对头风、目眩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