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油茶优良新品种-红花大果油茶品种简介

 冬虫草318 2012-04-12
 红花大果油茶原产在广西东部深山老林,经人工多年栽培驯化已适应山外平地种植。成年树高3~5米,株产果40~70公斤,平均单果重0.5公斤,每亩产量5000公斤左右,折取干茶仁500公斤,按农业部油料作物检测中心监测出油率(干籽)35.5%,每亩产茶油100公斤以上。而且优质橙黄、透明,无苦涩味,味美香醇、营养丰富,为天然绿色保健食用油。如果进行精炼,油质更佳,目前售价每公斤26~30元,且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一、形态特征
  乔木,直立性强,树皮光滑,小枝粗壮光滑无毛。叶大,长10~20cm,叶缘硬质背卷、上半部有明显锯齿,顶芽1~3枚,花芽红褐色,全部密披黄褐色短绒毛。花艳红色,每年花开从12月至次年2月,花期长达100天以上,花开盆状或杯状开展,花瓣6~9枚,顶端凹入,雄蕊多数3~5裂,内裂离生,外裂与花瓣合生,花柱3~5裂,子房长7~10cm,密披银白色短毛。无柄萼片11枚,木质化。朔果大直径10~12cm,果重300~1500g,呈椭圆形、圆形或心脏形,果皮较厚,为1.3~2.7cm,鲜籽率15~20%、每果有20~30粒种子,种子大。它的主要特点是树体高大,树形、花、果美观,既可油用,又是街道、庭院、旅游观光、生态绿化极具观赏价值的树种。

二、适宜种植范围
  据广西植物所,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科所等林业部门和单位,对红花大果油茶进行多点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广东、云南、湖南、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跨我国森林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一般地域在北纬23~28゜、东经105~125゜之间的低山丘陵。红花大果油茶虽较大果而耐寒、但喜夏热冬暖气候,一般年平均气温18~20℃左右,元月份平均气温10℃上下,极端最低温度0℃以上,年降雨量为1100~1300mm之间,只宜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南缘,即北纬26゜以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贵州、湖北等部分省地区种植,其它地区虽能开花,但结果不多。

三、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
  霜降后,茶果已成熟,收回茶果,将茶籽取出,用湿沙保湿催芽(留种茶籽切忌暴晒)。经20-30天催芽,茶籽开始萌芽,然后将茶籽点播于地里,盖上3-5公分泥土,铺上禾草,淋水保湿。1-2个月后,茶芽长出地面。气温高时苗地上面盖上遮阳网。茶苗长出2个月后,薄施氮肥,以后每隔2个月施肥一次,并注意除草及防治地下害虫。

2、茶苗移植
  该油茶粗生易长,山地、荒地、房前屋后、田头地边都可种植。一般冬春季移植。每亩用苗80-100株,株行距3×3米,也可套种在花生地、木薯地或果园里。种前先挖50公分见方土坑,底部放下腐熟农家肥,填回熟土。种时剪掉茶苗70%以上叶子,以减少植株水分挥发。用黄泥浆加入生根粉浆好茶苗根部,以促进根部生根,提高成活率,种后把土压实,淋足定根水,土坑上面盖上禾草,保持土壤湿润,1-2个月后生出新根长出新芽,发现死苗要及时补苗。

3、施肥
  茶树成活后,薄施粪水或尿素,幼树期间以氮肥为主,适当辅以磷钾肥,以利新梢速生快长。成年树春季以施氮肥为主,夏秋以磷钾肥为主,以利茶果保果,籽粒饱满。冬季只施磷钾肥,以提高茶树抗寒能力。施肥时在茶树侧边挖弧形沟,把肥放进沟内盖上土。左右轮换施肥,施肥以农家肥及麸饼为好,也可适当施些化肥。

4、修剪与疏果
  茶树幼树一般不用修剪,让其迅速生长,形成强壮树干,成年树去弱留强,剪密留蔬,剪去弱枝、病枝、枯枝,农历3-4月,幼果形成,应将部分小果、病果,畸形果及密度大的部分果疏掉。第一年开花的果可不留或留少量,以免茶果大量消耗植株养分,引起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5、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及多菌灵,托布津防治,煤污病用1500-2000倍乐果消灭蚜虫和介壳虫。叶蛾,尺蠖可用敌百虫防治。

6、采收茶果
  油茶一般在10月前后成熟,将果收回,太阳暴晒数天,茶壳裂开,取出茶籽,晒干茶籽可用于榨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