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真实的幸福

 霄石文哲图书馆 2012-04-13

(本文写于2008年4月)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幸福也不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幸福是一种真实而美好的生活。尽管时代不同,幸福的具体标准不同,但是不管怎样,对人来说,幸福总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是主客观条件统一的真实过程。于丹所推崇的“贤人”幸福观,鼓吹“安贫乐道”,片面强调追求“心灵”的幸福,既不符合幸福的本质,也不符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讲,虽然总体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富裕。特别是在有些农村地区,温饱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些弱势群体要求富裕的呼声和强烈愿望,正是促进我们社会前进的强大的动力。我们要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快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不是用“安贫乐道”的道德说教来麻痹他们。

再就幸福本身而言,完整的幸福应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的统一。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贫乏都不能达到幸福的目标。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幸福目标,17大的路线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路线。

就社会个人而言,有的人物质虽然富裕,但伴随着各种烦恼,面临着各种精神和心理问题;有的人则由于物质生活上的不幸同时带来精神上的各种压力和不幸。所以追求幸福也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神。把幸福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或者把幸福看作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幻想或主观感觉,都是片面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的四个条件,于今来看仍有参考意义。

第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主要条件就是理智的生活——这是人类特有的荣誉和能力。人类的这种理智和能力主要表现在明智的判断、自我控制能力和协调欲望的方法。上述智慧和能力是人的优点和美德。而要获得美德就必须走中庸之道。

第二,一定数量的金钱。因为贫穷会让人变得吝啬和贪婪,而富有则可以使人摆脱焦虑和贪婪,这是做到心平气和的基本保证。

第三,友谊是获得幸福的外界条件中最高尚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友谊比公正更重要。“朋友是两个身体共有一个灵魂。”他主张“少数朋友”,而不是越多越好。“朋友最多的人其实一个朋友也没有。”交朋友需要真诚的友谊和持久的热情。

第四,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广博的知识和纯洁的灵魂。他说感官享乐不算幸福,博取功名也不是幸福,幸福只能是理智的快乐,只有通过追求真理获得的幸福才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是个比较实际的哲学家,他开列的四个条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但他特别强调理智和知识的重要性,比之单纯强调主观感受的幸福观要高明得多。

这里我想就理智对于幸福的重要性问题,再谈几点看法。

首先,幸福和不幸是相对的,也是分不开的,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用辨证的观点去看待幸福与不幸福的问题。斯宾诺莎将幸福定义为有快乐和无痛苦。然而,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他认为快乐就是力量的增长,人的幸福就在于他有保存自己的力量,能够把痛苦变成快乐。在现实生活中祸与福、好运与坏运、痛苦与快乐总是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的,我们应该用平常的心态对待它。

其次,要善于控制局部的、本能的欲望。“本能是强大的力量,也是危险的向导。”激情和本能如果得不到控制,有时就会成为不幸的根源。比如,酗酒、好斗、贪婪、淫欲、球迷滋事等等过度的行为,往往造成乐极生悲的不良后果。所以一切理智的行为都是道德的行为。在幸福伦理中,理智就意味着为混乱多变的欲望建立法则。理智就在于根据对幸福的正确的认识来采取适当的行动。

人的理智说到底,就在于愉快地接受自然规律,并在自然规律的范围内寻找自己的幸福。理智和知识相连。而知识的获得,一方面要靠发展社会教育,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只有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在生活道路上,不断开创幸福的前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