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高考反思

 MouseHappy 2012-04-14

我的高考反思

 

(没有征得儿子同意,我偷了他的这篇文章贴在这里。本来他这篇文章是应邀给一本什么书写的,但不知何故他最后撤了这个念头。现在我违了儿子的想法,想的是文章中叙述的那些经历和心路历程,对刚进了高三的学生多少有些实用的参考价值,愿我儿子的高考失利能带给他们一些借鉴,为他们通向成功之路助以微薄之力)

 

高中三年,是我很不愿意多回忆的一段经历。一度巅峰,一贯稳定,却在最后关键一役中出现三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失误,我至今都不能对此做出一个完整合理的解释。2008高考,对我来说终究是不幸的一年,年级里不少尖子生在高考中都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失误,我也不例外。

 

一、一路走来,我曾经的辉煌与我的压力

首先,我必须说明,我在这里用一大段文字重述我当年的辉煌,绝不是为我高考的惨败找借口找平衡——一切成绩只代表过去,这点我心知肚明。高考考得好,过去成绩再差也说明不了什么;高考考得差,以往的成绩也无非是过眼烟云——高考的残酷性正在于此,当然这不是我现在想阐述的重点。我这里提到过去,实际上是为了说明曾经的辉煌,对我高中一路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影响。

 

(一)

我高中三年的基调,应该说从我高一入学起就已经定下了。我以中考全市十名左右的成绩考入一中。第一次英语小考,我就考出了年级第一。那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我回去就对妈妈说,完了,一进校就低调不起来了——我一直认为,理想的高中历程,应该跟我初中时一样,在一开始默默无闻,直到最后再冒尖,这样才有后劲,才更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王者——事实证明,这是对的,尽管我想我不该悲观地认为,我最后的命运,从我高一起就已经决定了。那次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二,考完后开了一次家长会,我被要求在学校电视转播室向全年级家长介绍学习体会。

 

我一直以来就是个不善于排遣压力的人。初中三年,我一开始的成绩并不特别突出,而且波动较大,初一、初二的时候几次在年级50名以外,只进过两次年级前十,最差的一次甚至连年级前100名都没进。而且班上有个非常强势的女生,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第一、年级前十,我也从来没把她作为竞争对手(后来她中考得了市状元,高中去了省四大名校之一的一所学校,然后保送到了北大)。因此,我那时对自己的期望值一直不太高,在初三成绩有了起色稳定在年级前20、进过几次年级前十时,也只是以超常发挥作为唯一解释。我的班主任非常了解我的性格,从不给我提要求、施加压力,还不时找我谈话,尽力缓解我紧张的情绪。因此,我初中尽管没摆脱过压力,压力也时常影响我考试的发挥,但最后还是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内。

 

而高中,前面已经提到,第一次大型考试我出色的发挥,使得我从那一刻起就让自己和老师同学都对我有了较高的期待值,这与我一直就有的虚荣心一起,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当然,更多的则是压力。果然,在压力的作用下,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发挥不佳,差点跌出年级前20名。

 

高一下学期,两次大考我没有明显失误,其中一次是所谓“三个第一”——总分第一、理科第一、三科第一,这是我从来都不敢想象的成绩。

 

高一暑假有一点小插曲。我初中时搞过一段时间的信息学竞赛,曾经在初二时代表一中参加全省高中组竞赛,鬼使神差地居然取得了当年一中参赛团队中最好的成绩。进入一中后,过去教过我的那位老师跳槽了,但另一位老师仍然记得我,问我是不是报名参加那年的竞赛,我想反正高一时间还比较充裕,也就参加了。初赛取得了全大市第七名的成绩,却因学校疏忽未能参加复赛。那位老师看我学习成绩也好,搞竞赛也有一定前景,说是怕“耽误”我,联系了一位在长郡本部教信息学竞赛的老师,想把我转到那边去。长郡那位老师肯定地说我最差也能取得省一等奖的成绩,还给我提供了很多优厚条件。我多方面考虑后,综合各种因素,还是拒绝了。如今回想,当年如果换了一个环境,现在情况会如何。但不管怎样,我拒绝后悔,因为后悔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二)

高二,在开学升旗仪式上,我是旗手;在开学典礼上,我被授予特优学生称号。用班主任的话说,这是一中学生能够获得的最高的两项荣誉。听到这话时,我一点也不为自己的荣誉高兴,而是有一丝苦楚——我已经与我当初对高中三年的设计完全背道而驰了……

 

我真的很想通过什么方式,使自己重新回到初中那时的水平,使自己不再出现在光荣榜上的前两行——可是我不能,我不希望落后,我不能接受自己从本来已经很高的地方跌落下来。我自责,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从高一一开始就这么突出,我不希望拥有本来我不该拥有的名气。

 

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对学习的心态发生了一些转变,我开始思考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究竟从我的成绩中得到了什么。这样,我开始以一种泰然的态度对待学习,尽管班主任仍不时有意无意地给我的学习施加压力,给我定目标,但这种压力并未对我的心态产生太大的影响,我无视他的“北大清华论”,沿着我自己的方向前进。这样,我的心态助我在高二期间成绩比较稳定,五次月考两次第一。我学着不再患得患失,当成绩稍有下滑时,我想,成绩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我有实力,只要我学得扎实,只要我不比排在我前面的那些同学差,我就完全可能在今后的考试中追上来,名次并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

 

高二一年,我还承受着学习之外的各种压力,但这种压力使我感到充实,实际上是在调节着我的学习。可以说,高二是我高中最鼎盛,最充实,最愉快的一年。

 

(三)

虽然大家都普遍认为在一中我们体验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三,但高三的到来还是使我感到了一些紧张,这紧张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烈。大家都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气氛越来越沉闷,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压抑。不少同学选择了在校外租房子住,而我依旧将每天的一小时时间浪费在路上,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对家中环境的习惯,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愿意给家里增添负担。但我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一小时其实并不可谓浪费——车窗外的风景、学弟学妹们的对话、同路同学的交流给单调乏味的高三生活增添了些许趣味,虽然这趣味实在微不足道,但也能使我压抑的心情变得舒畅。

 

而我还是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我逐渐丧失着高一高二艰辛的探索养成的良好心态,开始变得焦虑不安。班主任好像对我很长一段时间没在年级冒尖不太满意,不时地给我暗示。有一次,评选省三好学生,班主任更是明确地表示希望我下次考出个好成绩,证明一下自己。我也很清楚:哦,是好久没考过第一了。于是,年级第一,这个我在过去一直尽力规避的名次,竟然成为了我的目标。我不理解我怎么会变得这么功利,但事实证明,往往越是想得到它就越不容易得到。高三十几场大型考试,别说是第一,我连年级第二都没能到达过。

 

尽管在大家心目中我一直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但我还是坚持我以往的方针,劳逸结合。我积极地去做广播操,我认真地对待每一堂体育课,而不像其他很多同学一样,连这样唯一可以放松的时间都不放过。多参加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有益的。无奈到了高三后段,沉重的负担使大家无心体育运动,我也逐渐发现找不到能陪我痛痛快快地打场球的同学了。

 

于是越到后面,我的心情越压抑,却没有机会获得解脱。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我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我惊讶于我对绝大多数事物产生的不正常的狂热态度,但我却不能像往常一样轻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这正是所谓高考高原期的一种表现吧。我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我的名字很少挤进光荣榜上的第一行,甚至在班上我都不能保持大多数时间第一。

 

我苦恼,我对自己的表现备感失望,但并没有丧失信心。毕竟,我的目标一直就不是北大清华;我喜欢上海,我喜欢工科,上海交大从我刚进高中后没多久就是我的奋斗方向。只要正常发挥,圆梦上海交大应该是有很大可能的,而交大自主招生中获得的一点加分,又能在选专业时给我增加一点优势。而我也不是唯一波动较大的学生,年级里的不少尖子生都跟我有相似的情况,并且他们的波动也一点不比我的小。然而,纠结复杂的心情仍然陪伴着我高三剩下的时光,直到高考。

 

二、高考,最大的打击和梦想的幻灭

 

经过考前几天的调整,我是以冷静、自信的心态走进考场的。

 

那天天气阴沉,偶尔下点小雨,空气凉爽宜人。

 

我坐在第一排第一个,这个看似很吉利的座位。

 

第一场语文,没有什么大的波折。语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在考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为我的语文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而苦恼。我不奢望我的语文能考得有多好,平平淡淡地做完,便是我的正常水平。

 

数学的难度有一点超出我们的预料。时隔一年,我已记不清是什么样的题目使我感到如此棘手,只记得有几道题的题型是我们平时的训练很少涉及的。印象中我好像花了不少时间在前面的题目上,以致后面的难题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最后一道题目我更是只想了不足一分钟,草草写了几个式子,这种情况是我之前的考试很少出现过的。

 

考完数学,我又气又恼,但出考场看到大家的脸色,意识到大家的感觉应该跟我是差不多的。回到家,心里悲凉了一阵,但在妈妈的安慰后,我还是重新找回信心,迎接第二天的考试。

 

第二天早上,走出休息教室向考场进发时,在楼梯口碰到了班主任。我迟疑了一下,结果他就把我叫住,对我说:“今天是你的强项啊!”我知道他是关心我,希望用这样的话鼓励我,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每次他这种话一说出口,我考试必然要出问题。果然,理综使我的高考彻底崩溃。

 

应该说,理综失败的根基从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不知何故,我做选择题时过于谨慎,因此做得特别慢。做完选择题看看表,居然已经过去了45分钟,不免心慌了起来。做完第一道物理计算题,见后面两道不是一眼就能找出思路,就按照过去的经验,暂时跳过,先做我一贯的强项化学。然而化学一上来就是几道计算题,这是我们之前的理综考试从未遇到过的。我花了不少时间,算出了个我怎么看怎么不正确的答案。做题进度的缓慢和不顺,使我阵脚完全乱了,后面很怪的无机推断题再次卡壳,不爽的心情使我有机推断题同样完成情况不佳。后面的生物比较简单,而我处于崩溃的边缘,时间又所剩无几,已不能用正常的思维思考,结果使不少本可以拿到的分没有拿到。

 

终考铃响起后,我只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完了,多年的努力全完了。我移动着瘫软的双腿缓慢地走出考场,思考着短短两个半小时间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很明显,大家的感受比我好不到哪里去。有的大骂出卷水平,有的以不像开玩笑的口吻说着明年再来。我没有多说什么,我无力也无话可说。大门打开后,见几个女生哭着拥向焦急等待的父母。我穿过周围表情凝重的人们,我不愿看到认识我的人,我不愿与任何人分享我的绝望。

 

回到家中,我在沙发上呆坐了许久。妈妈没多问我,只是给我讲道理,不断鼓励我重新找回信心,考一门放一门,争取在下午发挥出我最大的优势——英语。我一声不吭地吃过中饭,憋了一肚子气睡过午觉,醒来捧把水洗个脸,就又坐上姑父的车出发了。

 

所幸下午的英语考试没有过多地受到上午不利的影响,虽说发挥也只算一般,但终于没出什么意外。然而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慰藉,我没有像多数同学那样考后疯玩一场,甚至没去了解有没有人发起这样的活动,只是灰溜溜地回到了家中。

 

根据周围同学的情况,我们都推测分数线会比前一年降低不少,我抱着这个幻想等待出分的那一天,结果还是令我失望。分数线非但未降,反而还升高了一分,而我则考出了599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分数,理综的225分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最低点。不过总分倒确实是与估分差别不大的,出分前我跟班主任说过难上600,果然结果离600就差一分……

 

三、我惨败的教训和启示

 

就高考而言,我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尽管到了高三后期我的状态有些下滑,但最后极端的失误还是令人咋舌。总的来说,心理状态,在我的失败因素中应该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后期,我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问题。极大的压力和自信心不足给了我焦虑、急躁,甚至急功近利的心态,我虽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去排解这些问题,让这种心态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复习效率的提高。

 

而我还常常不经意地给了自己不良的心理暗示。在离高考还有将近一年时,我无意间在网上找到一个生物钟测试软件,抱着玩玩看的态度测试我在高考那天的状况,不料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我的情绪、智力两项指标在那两天都是最低潮。由于这种测试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一度感叹我的命运怎么会如此悲惨。后来强迫自己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不真实的,但偶尔想到此事,心里还是不免有些阴影。

 

高考前一阵子,我的理综考试成绩仍然相当不稳定。我列下了过去理综大小考的分数,绘制了一个散点图,结果惊奇地发现,我理综的发挥是以三为周期,两次好一次差地循环,而按照这个规律,高考正是在差这个点上。我反复告诫自己规律是可以打破的,不料最后仍然事与愿违。

 

在高考过程中,遇到特殊状况却没能尽快调整,是造成我的惨败的直接原因。理综被冠以“综合”,在我看来,只是因为它将理科三门的题目组合到了一张试卷上——照这种说法,这种组合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综合,毕竟历年的试卷上几乎都找不到跨学科综合题。理综实际上更是超脱了常规意义的考试,考验你学习之外的素质,特别是心态。理综试卷的特性决定了任何一点细节都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考试。而我就是在遇到不顺,遇到与以往不一样的情况时,无法有效地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能保持冷静的情绪去思考问题,从而让慌乱阻碍了我的发挥。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心态,确实可以对一个人的高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平时学习扎实,一贯成绩良好的同学来说,心态往往比实力更能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然而,心态常常受到性格的影响,具体怎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我目前也找不到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在高三平时的学习中,即使很累很辛苦,也不要自闭起来,多与同学交流,多接触周围的人和物,有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在平时的考试中,应下意识地训练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尽量使自己以平常心去对待考试。

 

四、一点点学习经验

作为一个高考失败者,还在这里提学习经验,总是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的。而且我的一些方法有些“非主流”,只能说是仅供参考。

 

首先,我做过的题目比大部分同学都要少。我一直是以学校发的资料为重点。高一时还有时做做自己买的资料,到了高二、高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少同学开始忽视发的资料,将重点转移到了自己的资料上,而我依旧坚持自己的方针,便将自己的资料放在一边了。在高三,我唯一自己买的资料就是一本数学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至今翻开,除前十页以外其他的全是空白。

 

为什么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比同学少,但做的题却少很多?为此,我曾懊恼过,也反省过,后来发现,这与自己的做题习惯有关。我做题比较细致,做完题后常常会总结这道题用到的方法,如果做错了更会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错,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下次怎样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这种总结上耗费的时间一点不亚于花在做题上的时间。事实证明,我这种方法在很多时候比一些同学重“量”不重“质”的做题习惯要扎实些。但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自己接触到的题型会少一些,这样在应对变化上会有些不足。因此,如果能在保证做题比较扎实的前提下提高量,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高三阶段,我还会关注一下其他学校的考试情况。由于长沙学校对最新的高考动向把握更好,有空的时候我会去网上找找四大名校的月考、模考试卷来做。全国命题的理综有时也参考一下湖北省的强校如华师一附中。这些学校的试卷命题系统,难度合理,方向把握准确,如果平时找题目做,做些这样的试题还是比较有益的。

 

到了高三中后期,语文依旧是我最大的弱项,几乎连100分都很少上过,而主要丢分就在前面的选择题上,一般错5~7道是家常便饭。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语文试卷,专做选择题。到了最后,对110分以上早已不抱希望的我居然考出了112这个自己还算满意的分数,选择题好像只错2道,这应该还是多亏了前面的强化训练。

 

这里我不再详细给出我各科的具体学习方法,其一因为事过一年多,记忆已经比较模糊;其二在于要靠自己去摸索、总结才能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盲目模仿别人的方法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五、我的大学

 

(一)那年的志愿填报

 

由于高考的惨败,失望、纠结以至恐惧在考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占据着我心中的很大部分。以前看似一点不过分的追求在最后一役后竟成为泡影。于是,我不得不在新浪高考频道高校库中徘徊。既然已经无可挽回,我也无法奢求,但我仍给心目中的大学提了三个基本条件:1、最好是985工程学校 2、地域相对较好,最好在上海,或者最起码也要在华东地区 3、我有意报考的专业实力较强。

 

最早为了圆上海梦,我考虑过华东理工大学,但后来发现它不是985工程,更重要的是我想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根本不是该校的强项,最后只好放弃。后来想干脆去北京,看到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科排名还算比较靠前,虽然不是985工程也无所谓,曾一度决定就报北交。然而后来仔细斟酌,发现北交的综合实力还是差了点。北京的学校性价比实在不高,上该校是不是委屈了点。于是,我又开始怀疑我的决定是否合理。

 

后来查询985高校,偶然在江苏发现一个叫“东南大学”的,煞是惊讶:一个我从前几乎没听说过的学校居然是985!而且又地处南京,符合我想去华东地区的想法。于是,我开始深入考察该校的底细,结果惊奇地发现,该校电子信息类排名亦是相当靠前,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学科,实在理堪称想。然而看看分数线,却高达580以上,我以599的成绩去拼它,上得了我想上的专业吗?我又犯难了。而东大并没有公布往年分专业录取分数情况。但是,我仍将其作为最理想的学校。同时,我还考虑过西交、哈工大、天大这些耳熟能详的学校。

 

真正使我决定报考东大的,要算一中的那场招生咨询会了。真是难以想象,如果我那天不是跟着大家去体育馆凑个热闹,我现在会在哪。咨询会上的与会学校不多,但东南大学字样却惊人地出现在我眼前。咨询了一些情况,对方说,你这个分数上电子科学与技术有很大把握,也有实力上信息工程,建议你把信息填第一,电子填第二……这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有了这句话,我就敢报东大了。

 

最后,令我稍有遗憾的是,专业仅仅录上了第二志愿。但不管怎么说,电子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也算是遂我愿了,我应该感到庆幸。

 

(二)关于东南大学

 

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我才知道原来东南大学原是享有盛名的百年名校。

 

东南大学最早追溯到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民国时期,几经改名,1921年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那时学校规模之大、学科门类之齐全、办学实力之强居全国之首。解放后,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科迁出成立南京大学,原工科则在中央大学原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再次更名为东南大学。

 

现在的东南大学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工科实力位居全国前十,而强势专业多为当今热门专业。其中建筑学是第一王牌,仅次于清华、同济。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在工科排名前十的学校中仅次于清华,与上海交大相当。生物医学工程居全国之首。土木、交通、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等专业均在全国有相当强的实力。

 

然而,东南大学在长三角以外的地方知名度都不高,这点是东大最为特殊也最尴尬之处。但也正因如此,在江苏省以外报考东大才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三)大学生活

 

大学生一般都有一个共识:大学生活并没有原来想象中的那么好。不要相信高中老师所说的“高中辛苦点,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一类的话,不要对大学抱有太大的期待值。

 

在大学,第一要务仍然是学习。大学学习不比高中轻松多少,更有甚者大一时就抱怨大学比高中还要辛苦。大学的学习与高中不同,自主学习更显重要,而学习的压力从某些方面讲要更大,你参加的每一场考试都对你以后起着一定的作用,成绩与评优、保研、出国等等直接挂钩。不要相信“不挂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大学”之类的谎言,因为一旦挂科你就会同时失去很多机会。

 

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不要迷失自己。不要浑浑噩噩地活着,要给自己定一些目标,做好大学期间至少是初步的规划。切忌沉迷于网络,因为它而无心学习以至留级甚至退学的例子每年都有。

 

在工科大学,由于治学严谨和学风良好,课外生活并没有综合性大学的丰富多彩。但只要热爱生活,你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有些社团的活动是有价值的,名家的讲座和专场音乐会更时常人满为患。在大学,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学习之余,别忘了抽出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

 

进入大学,不少同学都会为加入什么样的学生团体而迷惘。我曾经报名加入多个社团、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不料在面试中始终无法脱颖而出,参加四五场面试,有第一轮单面就受阻的,有止步第二轮群面的。最后还是校学生会给了我机会,让我总算有了参加社会工作的机会。当然,校学生会是个褒贬不一的机构,它的官僚主义作风让很多人不太舒服,而且大一新生进去后都得从干事做起,常常有一些搬桌子搬椅子之类的苦差事。不过,这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多少能让你在大学里提前感受到社会上的一角。

 

大学的特点决定,同学之间的关系很难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一个班的同学,在一起上堂课的机会都很少。然而班级仍然可以让人感到一点家的温暖,我们一起去春秋游,一起包饺子吃饺子,一起在团日活动参观民工子弟学校……

 

总之,大学生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和丰富多彩,也没有一些人抱怨的那么枯燥乏味。大学生活的成功与否,还要靠自己去打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