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语今用:晋国廉政和谐典故

 闲之寻味 2012-04-14

恶直丑正

【原文】 晋祁胜与邬臧通室,祁盈将执之,访于司马叔游。叔游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无道立矣,子惧不免。《诗》曰:‘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姑已,若何?”盈曰:“祁氏私有讨,国何有焉?”遂执之。祁胜赂荀跞,荀跞为之言于晋侯,晋侯执祁盈。祁盈之臣曰:“钧将皆死,慭使吾君闻胜与臧之死以为快。”乃杀之。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今说】祁胜与邬臧进行“换妻”游戏,祁盈作为宗主,有处置族内事务的权力,但他还是有顾虑的,所以相商于叔游。叔游劝道,嫉恨正直者,这样的人不少,做事还是要小心。祁盈最终还是决定处罚祁胜,而祁胜却事先贿赂了另一大家族的荀跞(智氏),荀跞的影响力远大于祁氏,他进言晋侯,晋侯再请求祁盈放祁胜一马。这个时候,祁盈仍想维持自己在家族内的权势,却没注意到荀跞等正想借机清除异己。结果大祸临头,遭遇灭顶之灾。

仇由卒亡

【原文】

    昔智伯欲罚仇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由卒亡。——《战国策》

 

【今说】

    仇由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晋国的大卿智伯想要灭仇由国,苦于道路兵马难行,于是铸了一口很大的钟,说是特意赠与仇由国君的,但运不过去。仇由国的国君闻之喜出望外,立即下令修建通往晋国的道路。仇由国的大夫赤章曼枝苦谏国君其中有诈,然而仇由国君利令智昏,一意孤行。大钟运回来十九天后,智伯的军队就顺着运钟的道路畅通无阻地入侵,将仇由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从此,“钟”就成了“终”的代名词。

宾至如归

【原文】

    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従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说】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奉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无礼。子产说:“听说从前晋文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里一样。而今,你们的离宫宽广,宾馆却像奴隶住的小屋,门囗窄小,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 士文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晋平公自知理亏,便向子产认错道歉,并立刻下令动工重修了宾馆。

楚材晋用

【原文】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今说】

    春秋时楚国有个大夫叫伍举,因故逃往邻近的郑国。他的好友蔡国的大夫声子特意到楚国访问。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他时询问道:“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才能更强?”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就象杞梓和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后来在声子的说服下,子木恢复了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了楚国。

居安思危

【原文】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今说】

    春秋时期,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最终得以息兵,郑国以重礼致谢。晋悼公把礼物分赠给功臣魏绛,魏绛婉然拒绝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一番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从善如流

【原文】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今说】

    晋将栾书率兵与楚交战,栾书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劝阻说,此次与楚军交战,胜了也不光荣,败了则会令人羞耻,于是建议收兵回国。栾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过了两年,栾书率兵攻下了蔡国后,又想去攻打楚国。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又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而去攻沈国。栾书又一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时人便称赞栾书以从善如流的意思说:“栾书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于善为咨

【原文】 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藉之以乐,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对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使臣不敢及。《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臣闻之:‘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诹,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左传·襄公四年》

【今说】

    穆叔到晋国访问,晋悼公以礼数郑重地欢迎他。乐师演奏曲子时,鲁穆叔的举止引起了在座晋国大臣的不解。晋国上卿韩献之让人探问:为什么舍弃隆重的礼遇不拜,而对普通的敬意拜谢三次呢?鲁穆叔从容应对,表示自己是依据礼法做的回应。他向晋悼公敬酒时说,临行国君教导我,一定要向晋国忠信之士学习咨询,向有德行有善举的人请教就是咨,向亲近的人讨教就是询,咨问礼仪事物称之为度,咨问事情的处置就是所谓的诹,咨问棘手的难事称之为谋。晋悼公闻言表示称许。

 

政平民阜

【原文】政平民阜,财用不匮。——《国语·晋语四》

 

【今说】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使晋国出现了"政平民阜、采用不匮"的局面,晋国由此大治。

扶轼敬贤

【原文】 

    干木,晋人也,守道不仕.魏文候欲见,造其门,干木逾墙避之.文候以礼客之,出过其闾而轼.其仆曰:“君何轼?”曰:“段干木贤者也,不趣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安得勿轼!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候立倦不敢息。                                  ——《史记、魏世家》

【今说】   

    段干木是晋国人,坚持高尚道德不愿出来做官。魏文侯登其门拜访,段干木却翻越墙躲开。魏文候以上宾之礼对待他,外出经过他的闾门,总是抚轼而立表示敬意。御者问:“您为什么对段干木抚轼致敬呢?” 魏文候说:“段干木是个有德行的人,他不趣附势利,心怀高尚的道德,虽隐居在偏僻的里巷,声望却远驰千里,我怎么能不表示敬意呢?段干木以德行为先,而我却以势利为重;干木多的是道义,我多的却是财富。势利不如德行高尚,财富不如道义贵重。”又请求干木做相,他不肯;魏文候后来屈尊坚持请求与他见面交谈,虽站立得很疲倦也不敢休息。

置善则固

 

【原文】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 ——《左传·文公六年》

 

【今说】 

   晋襄公死时,晋灵公还很小,晋国人因有国难的缘故,想要立年长的君主。赵盾说:“立公子雍(即被废太子)吧。他爱好行善而排行又长,先君文公喜爱他,而且他与秦国亲近。秦国,是我们原来的友好国家。用善良的人能稳固,服侍年长者顺当,立文公喜爱的人也是对他的孝敬,结交旧友就会安宁。因为国难的缘故,所以应该立一个年长的君主。有这样四种德性的人,国难一定得到缓解。”狐姑射(贾季)另有打算,支持拥立公子乐,被赵盾驳回。赵盾就派先蔑、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公子乐,赵盾派人把公子乐杀死在郫地。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