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岸三地大德高僧汇聚山东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

 行为准德为先 2012-04-14
两岸三地大德高僧汇聚山东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9-04-13  点击次数: 273

2009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开幕式现场

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德、高僧及佛教、佛学界权威人士观看开幕式演出

来自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僧侣在开幕式上表演佛音《普天乐》

  4月12日上午,素有中国“佛都”美誉的山东汶上晴空万里,佛光普照,群贤荟萃,共颂和谐,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2009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隆重开幕。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众慧法师、法照法师、圆通法师、心德法师、贤心法师、净铭法师等大德、高僧及佛教、佛学界权威人士云集此间,共同见证修缮后的宝相寺落成典礼暨开光法会。 
  

  山东省汶上县古称“中都”,自古便因至圣先师孔子曾在此地任“中都宰”而闻名于世,这里不仅是孔子第一次为官的地方,更是其儒家思想得以实践的重要地点。同时,汶上是齐鲁大地一处难得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相得益彰的地区。1994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间宝相寺佛塔地宫中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太子灵踪”佛牙舍利,使汶上成为世界佛教徒梦寐以求的“佛都圣地”之一。
    
  据史料记载,唐代德宗年间,中国僧人悟空从天竺求得佛教至宝——佛牙舍利回归东土。几经辗转,宋朝年间宰相王安石将佛牙舍利供奉于家中,并在其上题写“东府”二字。传说中,几十年后宋氏宗亲求得佛牙舍利归入汶上宝相寺佛塔地宫之中。近千年之后的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颗尘封已久的佛教“圣物”重见天日,便是如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中供奉的佛牙舍利。所谓“太子灵踪”,“太子”指的是佛教至高无上的佛祖释迦牟尼,传说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

  “灵踪”是佛教术语,意为佛祖“灵骨踪迹所在”。据说在佛祖圆寂时留下的84000颗舍利中,4颗佛牙舍利最为宝贵,称为“稀有之灵踪”。
    
  2009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以“打造中国佛都品牌,推进文化名县建设”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暨“盛世佛都、和光宝相”大型文艺演出、宝相寺落成典礼暨开光法会、百家企业佛缘会、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等九大类系列活动。
    
  据悉,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自2004年起已成功举办了5届。文化节融文化、旅游、学术研究、市场推介、经贸洽谈于一体,去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节”。统计表明,2008年汶上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