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阅读与思考中咀嚼语文的“味道”

 MouseHappy 2012-04-15

在阅读与思考中咀嚼语文的味道

    

   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很庆幸自己能够是一位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走进文学的殿堂,曾经与学生一起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

腰,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而喝彩,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而感叹。可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

对形形色色的教改实验,也时常感觉到了在许多课堂上语文味的缺失:语文有时成了包打天下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尤

其是多媒体进驻语文课堂以后,因为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并且毋庸置疑多媒

体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确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些非语文因素也悄悄地搬进了语文课堂,简略的背景交

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成人物掌故,这些都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出现过。而这些,无疑会导致语文课堂上语文味的缺失。而

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势必会导致学生语文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丧失,在语文面前迟钝化。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几点尝

试,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咀嚼语文的味道。

    一、     品读语文味

   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原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推敲,深入品读语文的

味道

    例如:学习《亡人逸事》一文,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可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这种美却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写作:十二年过去了,孙犁,一位69岁的老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下这么多的文字的。请阅

读课文,并选取1—2个细节描写的文字,在其后加上几句抒情性句子。

  学生在纺线细节后续文:可是,我心中对妻子的那份爱,掺杂着心疼与感动,好似那总也纺不完的线,缠绕在心间,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情思不竭。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一丝幸福的笑容后续文:不知怎么,我看着她,泪确突然止不住了。

   “我对你们……你们应该记着后续文:是啊,我也该好好谢谢她,谢谢她给了我爱与幸福,给了我生活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后续文:那纺锤的声音不是敲在你的手

上,而是敲在我的心上,一声一声,一下一下……”

    加上这些文字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思考讨论加上这些文字好,还是不加好。最终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明确:浓妆艳抹易,平淡自

 然难,做到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就更难。

     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指导学生删掉文中的

字,通过阅读、比较,学生便会理解貌似简单的少这一字,则真成了客观上自由的人,而不再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实际上这自由、

轻松与愉悦只是短暂的,甚至是一种逃避和自欺,一个就使得文字的背后有了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忧伤。去掉觉字,文章便少了无穷

意味。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去掉之后学生便会明白,两个一定强调了作者

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和深刻的无奈,不能轻易删掉。

   实际上,文学的味道,语文的味道便在这加加减减中咀嚼出来了。

    二、     置换面孔品读语文味

    采用置换原文中的标题、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进而品味课文的味道。

   例如:学习《伶官传》序,把文中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改为盛衰之理,并非天命,实乃人事也。盛衰之

理,虽曰天命,然亦乃人事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的力量,这样学生在阅读和比较中不仅明确作者的观点,亦明确

作者的情感所在。

    学习《项脊轩志》,把文末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改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每

睹树遂忆吾妻。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原文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让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回声荡漾

在人们的耳际,更易扣动读者的心弦,从而情不自禁地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

     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尝试给学生把题目改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或者一滴眼泪,一滴水让学生讨论思考更喜欢哪一个并阐

明原因。有学生喜欢原题认为:此处的是回报的意思,是站在伽西莫多的角度以感恩的心情来表达的:这是一滴生命之水、恩慈之

水,是以德报怨之水,我只好用我的真情之泪来交换和回报了。把眼泪放在前面,有突出强调眼泪的用意,为了表现人性的美善只有

用人性的美善才能唤醒。也有学生喜欢一滴眼泪,一滴水认为这样更具有美感,具有文化色彩,把眼泪和水并列到一起更能引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也有同学提到这个字有功利色彩,应该去掉等等。还有同学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出认为文章的内容是爱斯梅拉达给曾

经劫走自己的伽西莫多送去了珍贵的一滴水,激发出了他内心深藏的人性,使他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所以应该是一滴水换一

滴眼泪这一问题最后我们没有达成共识,但学生却通过这一问题更深入的把握了小说的主题,并且从一个侧面体验到了题目的重要

性。有同学就对我讲:老师,原来一个题目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三、     对比阅读品味语文味

  对比阅读,首先可以将课文中或横向或纵向形成对照的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品味、推敲、体会其妙处。

   例如:学习《一个人的遭遇》时,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三次关于索科洛夫眼泪的描述?第一次: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

泪在心里干枯了(最后一个亲人的失去,使主人公心痛不已,泪已干枯)第二次: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

上了雾(孩子的弱小——我的保护欲望  孩子的纯真——我的怜爱之心  孩子的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第三次:可是夜里醒来,整

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一个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再坚强的人在晚上也是泪湿枕巾。)从而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明白:这不仅

仅是一个人的遭遇,这是战争中所有人的遭遇,并进而明确战争可以摧残生命,毁灭家园,但战争摧毁不了坚韧,泯灭不了善良。

    对比阅读,其次可以把形式、内容或主题相近相似的作品拿来放在一起阅读。因为世上没有一个文本是单一、孤立的。任何文本

都位于若干文本的交汇点,它是这些文本的阐释、集中、浓缩、转移和深化。

   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

学生对比阅读韩偓的《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从而使学生明确清照词以对话形式表现惜春之

情,全词犹如一个独幕剧,环境氛围、人物情态、对白问答、心理活动,活脱脱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并且运用反衬手法,以卷帘人

花事之淡漠反衬出抒情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问与答,含多层曲折之美。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自然领悟了易安词的意趣横生之妙。

    四舞文弄墨深悟语文味。

   文学素养的提升,文学鉴别力的提高,需要阅读,需要思考,更需要练笔、写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够把自己

的想法诉诸于文字并不难,可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诉诸于文字,并且能够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当我们的阅读与生命发生联系,我们便会自觉发问。当我们自己的心的转轮带动灵魂的运动,我们便能一步步接近真理。所以在日常的阅读中我尝试让学生动笔写

作,也许是片段练习,也许是仿句练习,可长可短灵活自如。 比如:学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之后,我让学生阅读了余光中写的

《念李白》《寻李白》以及鲍鹏山的《穿越古典:兴高而采烈读李白)》并让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下自己对李白的解读,以下是同学们

的两段文字:

傲然绽放的青莲

   张芮

   子规啼,肝肠断

   不断是你对家的思念

   长相思在长安

   长安有你对梦的执念

   心茫然行路难

   路再难你亦直挂云帆

   敬亭山两不厌

   你只是孤单

 

   你越过高山渡过河川

   终于走入心驰神往的华宫贵殿

   而你可否知晓

   你一生将仕途多舛

 

   你不甘终日囚于囹圄般的宫殿

   夜夜笙歌交杯换盏

你  不愿委曲求全

   博嫔妃君王的笑颜

   你知道自己的鸿图已无法施展

   于是

   你宁可寄余生于江海澹澹

   也不愿违心强作欢颜

 

   你是诗仙

   你应来自遥远的天边

   而绝非人间

   你这一走便走出了一世灿然

 

   你屹立于高山之巅

   你是皑皑天山孕育的雪莲

   你驻足于流水之源

   你是出淤泥而净直的菡萏

  

   你汇聚了累世的菁华挥毫泼墨

   低吟着千年万年的蜕变

   浅唱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你哀啭了大唐盛世斑斓的缠绵

 

   你独领风骚数千年

   仍光华不减

   你占据了诗坛的半壁江山

   你撑起了古典文学的半边天

   你是汤汤历史绝美的华缎

   呈现了锦绣河山的璀璨

 

   千年万年

   沧海桑田

   亘古不变

   是你的容颜

   你是盛唐傲然绽放的青莲

桃花潭水,谁解私情?

       众人知,豪情万丈是你的雄风。

       你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掩豪迈与放纵;

      你说会须一饮三百杯,饮盛唐个不醉不归;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你欲破石惊天的壮志;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你要一击千里的不凡。

      众人知,恃才傲骨是你的峥骨。

      仰天呼道凤饥不啄粟,你满带笑谑扬长而去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你随黄河之水奔走不回。

      ——就让那引靴的高力士无言以对!

  可这哪能是一个完整的你?

      你步履已颤巍,抽刀断水,无人料知你想断的是无奈佯醉;

      你举杯欲邀月,快然饮酒,无人明晓你想饮的是乡愁难却。

      你一素飘逸,让我们忽略了你的不甘隐逸,

      入世进取,济苍生安社稷才是你原本希冀!

     试问桃花潭水深,谁人解你真性情?

     君不见血肉丰腴处,太白悲愁啼不住!

 

  当然,不同的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语文味,所有的阅读都需要灵魂的参与,心灵的参与,所有的课中提

问设计、背景铺设、相机诱导及活动设计,都需要教师的文化底蕴、生命积淀和教学智慧。什么时候当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限的

文本中能够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够以最轻松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够让学

生在欢声笑语中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是最成功的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