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万小时准则——天才成功也要重复10000次!

 暗夜魅影 2012-04-15

一万小时准则——天才成功也要重复10000次!

《纽约客》杂志有个正式撰稿人,名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他是牙买加一个非洲黑奴和一个白人种植园主的后代。他自己生长在加拿大,如今因一连出了三本改变因袭观点的畅销书而在美国出了名。最新一本书名为《超凡者》(Outliers),与其说是其自传,不如说是一册励志书,尤其在“成功”、“天才”等概念上发表了独特见解。

一般人都认为成功主要来自天赋才能,没有天才就不会有成功。格拉德威尔则认为,生来的才能和一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天才并非唯一或最为重要的东西,真正有用的是普通的实践经验。他举例说,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幸上了一所给他大量时间练习做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校,──在他自己开办公司之前,他就已经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上花费了一万多个小时。披头士们毫无疑问是有音乐天才的,但他们也确实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披头士”,是因为被偶然邀请去德国汉堡表演,在那里他们一晚上演五小时,一周演七天,正是这初次演出机会使他们最终放出了异彩。格拉德威尔认为,成功不是个人天才的必然结果,而是由许多其它因素──家庭的、朋友的、历史的、地理的、环境的、文化的和各种偶然的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各种有利条件逐渐积累的成果。有的人智商极高,终因缺乏其它因素而成了凡夫俗子。如在密苏里州一个乡村养马场有个名叫兰甘的人,他的智商高达一百九十五(爱因斯坦也只有一百五十),可在他成长的环境里没有任何人、任何因素能帮助他使其超凡天资得到发挥,所以也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格拉德威尔写道:“没有一个人,──不管是摇滚明星,不管是职业运动员,不管是计算机软件亿万富翁,甚至不管是天才人物,──是自己单枪匹马取得成功的。”

格拉德威尔将所有人的成功都归之于“一万小时准则”(the 10,000──Hour Rule),也即任何领域中成功的关键都与天才无关,要的只是实践,一万个小时的实践,──十年一周二十小时的长期磨练。

这个准则也许并不新鲜,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早就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国人也早就有“十年磨一剑”、“坐十年冷板櫈”等箴言。今天,格拉德威尔的“准则”之所以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是因为如今在美国到处流传著“靠自己的天才成功的男子”(大多是男人,而非女人)的神话,“一万小时准则”无疑是对这种神话的令人警觉的挑战和冲击。
 

成功的10000个小时

陈老师,到底我们要学习多长时间的绘画才能够成功呢?

这是学生们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开端。

柏林音乐学院以一组5周岁左右的儿童小提琴练习者为研究对象,他们各自的程度都不尽相同,有的对音乐比较敏感,有的则表现迟钝

他们5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接受同样的教育方法和老师,每周练习2至3小时,练习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20岁时,这批学生中的佼佼者人均练习时间达10000小时以上;那些表现略为逊色的学生练习时间为8000小时,表现最差的学生训练时间只有5000小时不到。令人吃惊的情况出现了,那些曾经表现敏感出色的学生由于训练时间时间不足8000,在表现上却远远不如那些在早期对音乐反应迟钝但是训练时间超过10000小时的学生。

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成就天才的“汗水”就是大约10000小时的训练。

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科学杂志《焦点》月刊曾刊登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所著《出类拔萃之辈》中的一个成功故事,讲述英国甲壳虫乐队的成功源自刻苦练习。乐队4名成员在早期职业生涯中每周演出7天、每天8小时。

到甲壳虫乐队成名时,他们已公开表演1200次,表演时长将近1万小时,超过同期多数其他乐队整个职业生涯的演出时间

甚至在外语学习的领域的调查数据也显示,那些把外语掌握成第二母语的人士,前后总共花费了10000小时左右的学习。比如著名的“逆向听力训练法”的创始人钟道馗先生,从40几岁才开始学外语,3年内成了翻译。有人看到这个奇迹,觉得是他有天赋,是天才。其实哪里知道,他不过是在3年内压缩完成了那必须的10000个小时而已。他每天学习外语至少12个小时以上,春节期间也不例外,甚至遭遇车祸,躺在病床上还坚持每天自学8个小时。你自己算算,3年下来10000个小时不是早就达到了吗?

我本人也计算过自己的10000个小时,我自高中开始正式学习美术,2000年到如今2009年刚好9年整,其中完成作品张数超过1000张,以平均每张作品3个小时计算,也达到了3000小时以上的练习量,再加上平时的观察训练,绘画思考,作品赏析,资料整理,教程

摩,9年间基本保持了每天6小时与绘画相关的练习与工作。时间总量达到10000。

可是为什么偏偏是10000小时,不是20000也不是8000呢?原因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利维廷已经告诉了我们,他在1998年的时候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撰文:“从脑神经学的角度,也经过了广泛的实验,证明大脑必须要1万小时的时间来刺激某种非常复杂的条件反射的机制,从而让我们靠这种机制来真正掌握一种复杂的技能,比如音乐 绘画 运动等等。

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注) 是一个著名的美国学者,他经过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的10000小时定律更是坚定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论点。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列维京说:“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反复出现。”

10000小时重复是成功的常规定律,一位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高手证明了这点。这位头发蓬乱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家伙因写成《引爆点》而名噪一时,作者反复提到一个观点,任何在一个行业里面能够成功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他/她的智商,因为书中提到,或者我们也早已经意识到,智商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普通人的程度,对一个人的成功就会发挥很少的作用。这个时候机遇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情商——书中提到了一个智商达到195的人最终一事无成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就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智商到了一定程度后,谁能够积累10000个小时的经验就非常重要。本书举了甲壳虫乐队的例子,正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在汉堡获得了10000个小时的积累,所以才能在机遇面前一把抓住获得成功。

而我们的CIN动漫绘画训练法,同样也是在这个科学原理上诞生的。尽管CIN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方法和教学体系而言,(抛开受训练者自身的心理障碍而言)CIN基本上是没有失败率的,其时间也是大大缩短的。

但是如果是把一个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培养成一个非常优秀的原画。究竟需要多长的时间。

请注意我们的措辞:

“完全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表示一张画都没有画过。

“非常优秀的原画”指的是达到主美的标准

这是两个非常极端的假设,仅仅提供的一个参考上的标准。有些读者不要抓住一半就开跑。

按照我们机构的训练强度每天练习7到8个小时,一周是6天,刚好四年整。如果大学的动漫绘画教学体系能够采用CIN来进行,那么即使我们招收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在他自愿的前提下,四年的本科就完全能够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动漫美术设计师,而不是一群只懂得加工的“美工”。可是目前的大学,招收的学生的美术基础都远远优于我们设计的这个“完全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的极端的标准,但是4年下来培养的优秀动漫设计师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这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可是现在很多学习者急功近利,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但是自身的美术基础相当的薄弱。别说四年了,甚至1年,半年都长了,必须要在2个月内进到公司去上班,成为一个美术工作者。所以一般来参加我的2个月培训的学生我们都会说明这10000个小时的道理。我当然不知道你以前做的练习究竟达到了多少小时,但是即使你2个月时间不睡觉,一天24小时,2个月也才1400个小时,离我们的10000小时还差距甚远。

当然培训期长达四年是不现实的,毕竟培训目前在国人眼睛里还是二娘生的。于是针对这个情况CIN已经作出了最大程度大优化,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做了一个合理的分布。换句话说,CIN在有老师的情况下封闭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自学了。

当然,建议在早期还是要到CIN专门的授权机构去接受正规的培训一段时间以半年到一年为宜。

因为一年的封闭式训练之后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已经养成,之后按照你所掌握的CIN的训练办法在工作之余每天练习3个小时就可以,只要能坚持,一定能在不远的未来完成这10000个小时的训练量。

Y君是我的一个学生,自身的美术基础还不错,到我的CIN机构接受了6个月的CIN训练,之后顺利找到工作,进入了国内一家大型的游戏公司任职。但是他清醒地看到,虽然自己已经就业了,但是就业的起点不高,所做的职位对未来的发展不好,于是请教我该怎么办。我就建议他采用CIN的日常训练法,进一步巩固基础,但是同时告戒他一定要坚持,否则无效。经过1年,Y君顺利地转型成为了设计型的游戏美术人员,彻底脱离了枯燥的加工工作,薪水也提高了一倍。在来信中他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他的感受,说开始觉得枯燥,觉得没什么用,可是当坚持了一个月后就养成了习惯,半年后就看到了很大的改观,画是越画越好,一年后他们公司的总监对他已经是刮目相看了。而同样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做同样的加工还是做同样的加工,一两年都没什么改变。当他们看到Y君的奇迹时,都纷纷要求Y君介绍他们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半年后来学习的那些游戏公司的加工人员有好几个都跳槽到了更好的职位。

S君在我们机构学习了2年,自然美术能力与刚来的时候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却还远远没有达到专业的要求。同样的基础Y君6个月就完成了学习计划,原因自然也很简单,虽然是同样过一天,但是时间的利用率是不同的,Y君每天工作到12点,一天有效时间12小时以上,而S君虽然在那里坐了9小时,但是一会看看电影,一会弄弄电脑资料,真正的有效时间其实不多。知道吗?成功,其实从第一天就开始有分别了!

当然这10000个小时的临界点对于“已经有过一定的美术基础”的人,是会有缩短,因为你在参加CIN之前或许已经做了这10000个小时里的某个时间长度的练习了。所以多长时间培养一个优秀的动漫绘画设计师不可一概而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