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感悟:成功定律

 HNYZL 2017-03-18

中国人很“信奉”这样的话,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或成功是成功者的成功,或成功是少数天才的成功。换言之,我不是天才,我对成功“敬而远之”。其实,这话未必正确,成功是需要努力的,你没有努力过,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能成功呢?去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了一本书,叫《一万小时定律:专业主义改变一切》。说的是一万小时准则或定律,你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万小时,你就可能成功,反之,即使你是天才,你不去努力,你也无法走向成功。而且,“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不在于天赋异禀,而在于经历了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训练。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二十世纪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和瑞典心理学家、国际天才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共同提出的。而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使得所谓“一万小时的黄金定律”成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概念。“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核心内容是任何一项世界级的才能都需要进行至少一万小时的训练。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如果缺少“一万小时”的训练,即使有再突出的先天优势,也不能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无论你是谁,或者来自哪个领域。也就是说只要你每天坚持努力3小时,当积累到10000小时(差不多十年),你就能走向成功。这里出现一个问题,按照此理论,成功之人应该很多很多啊,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少数人呢?在我看来,这里有一个对成功的认识问题,再是成功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三是很多人未曾努力或没有持之以恒。况且,格拉德威尔还认为,成功是由许多因素———家庭的、朋友的、历史的、地理的、环境的、文化的和各种偶然的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各种有利条件逐渐积累的成果。

当然,我也认为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成功。格拉德威尔举例说,在密苏里州一个乡村养马场有个名叫兰甘的人,他的智商高达195(爱因斯坦也只有150),在他成长的环境里没有任何人、任何因素能帮助他使其超凡天资得到发挥。“没有一个人,不管是摇滚明星,不管是职业运动员,不管是计算机软件亿万富翁,甚至不管是天才人物———是自己单枪匹马取得成功的。”我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成功。这就是世间人们和诸事成功非常态、不成功成常态的根本原因。

按照“一万小时定律”,人人都有成功的潜能。但世间不是人人都成功的现实说明,成功是有障碍或绊脚石的。要成功就必须清除一切障碍成功的绊脚石,一是选中目标,这目标必须符合科学性,必须是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二是主观必须努力,选中了目标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三是选择成功的环境,成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的;四是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帮助,而不是止于让人即使不帮忙也不能捣乱;五是善于组织和利用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现代社会跨界多学科合作更容易成功。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一个成功定律,具有普遍性,还没有走向成功的人们,都来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呢,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也应该是一个成功人士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