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科学制订好课标准

 阡陌躬耕 2012-04-15
应科学制订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小学教师认为的好课,初中、高中教师可能并不认同;学科教师认为的好课,校长、家长可能并不认同;教育工作者认为的好课,非教育界人士可能并不认同。反之亦然。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原因恐怕在于评课人员视角不同,关注点有差异。
  目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士的重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
  然而,课程改革在各地区、各学段的推进力度是有差别的。因此,同样一节课,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对于进入课程改革较晚的地区和学段的教师来说,完全接受新课程理念还有一个过程,按照传统的好课标准,很可能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以为然。教师如此,其他人员对好课的评价亦是如此。人们经常听到高中教师对初中教师的抱怨,初中教师对小学教师的抱怨,其理由大致相同,就是前一学段的教学没有为自己所教的学生打牢知识基础。有调查表明,目前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上,小学阶段的学校做得最好,初中次之,高中最差,这和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大致相符。
  好课标准不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因人而异。好课应该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课堂教学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程新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认知实际。具体而言,一节好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要符合国家的课程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
  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学要求要适当,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确保正确传授学科基础知识,并结合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做到教学重点突出,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课堂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互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本地实际,灵活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广泛运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要扎实,语言生动清晰,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合理得当,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强。一节课下来,学生要在学得较为轻松的同时,准确地掌握、运用新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习得一种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课标准是客观存在的,统一好课标准的关键在于统一评课的视角,统一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统一教育思想,形成现代教学观。就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在制订好课标准的时候,既要考虑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要充分估计传统教学观念的阻力和学校中考、高考的现实压力,采取渐进的策略,制订导向明确、要求适当的好课标准,引导课堂教学改革。(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杨国金)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日第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