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特色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阡陌躬耕 2012-04-15

以特色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周信达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能自动给予教师对教育理解的深度。作为教师,如何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实现专业成长?如何不断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承担起专业成长的主要责任?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诉求。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呼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盈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一定是全面发展,但一定是有差异的特色发展。

发展陷入瓶颈

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任何职业水平提高都会有发展的瓶颈,教师也不例外。瓶颈现象的出现,是一种要求教师对掌握的知识与先前教学经验吐故纳新的信号,属于专业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经验使然,“涛声依旧”。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丰富,很多教师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经验满足感,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过多依赖,从而使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成为专业成长的绊脚石,对于先进的教学理念产生自然的抵触。加上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很习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接受能力很不自信,害怕改变后又要从头开始,这就使得教师本来就不丰厚的底蕴显得更加薄弱。

急功近利,“水中捞月”。教师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沉下心来做研究是年轻教师初露锋芒、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教育是唤醒灵魂、塑造人格的事业,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动机扼杀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一颗浮躁的心从事教育工作,就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学研究习惯,更谈不上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遇到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了。于是出现了论文撰写东拼西凑、教学设计老调重弹,为反思而反思等浮躁现象。

前途迷茫,“雾里看花”。由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之下,对工作缺乏激情。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对自身专业成长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工作在最基层的普通教师来说,每天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先进的教学理论对他们来说不太沾得上边,心想着只要专心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对前途一片迷茫,至于出路在哪里、往什么方向发展,则很少去考虑。

制约原因分析

教师发展的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经历由平凡到优秀的痛苦转变,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革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自主发展缺少路径。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思潮,其实也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要想再进一步提高,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丰富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很多教师由于找不到适合自身独特性的自主发展路径,导致相应专业水平的提升缺乏内在的生成力。因此,这些教师只会满足于现有的水平,墨守成规,放弃竞争,采取回避的态度来逃避失败。

专业成长缺少引领。专业成长缺少引领和个性的抹杀也是阻碍教师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以新教师为例,由于刚踏入三尺讲台,虽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但也亮点纷呈:有的情感丰富,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有的幽默风趣,使学生学得轻松;还有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可谓个性实足。可是由于缺少引领,几年发展下来,再听他们的课,却发现教学过程波澜不惊,相似的神情和语调,雷同的教学设计和风格……原先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生态特性基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评价机制缺少创新。论资排辈和内部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也抑制了教师的特色化发展。教师评优制度只关注评选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使教师获得荣誉后的后续管理成为“真空”。由于荣誉获得后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提高机制,使得这些优秀的教师逐渐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教育理想缺少追求。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许多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职称或职务后,免不了产生懈怠心理,缺少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另外,在很多学校有一些本来在教学研究上十分优秀的教师,由于“教而优则仕”而遗憾地荒疏了对自己“责任田”的教学与管理,从而放弃了专业成长的权利。

特色突破瓶颈

坐等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显然是消极的,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对于发展愿望尚在“沉睡”的教师,必须激活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拥有教学特色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用自身的智慧陶冶学生,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努力完善自我,张扬个性。因此,为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改变外在的驱动主导模式,引导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进程中,承认差异、发展特长。让教师走上适合其独特性的自主发展之路,是奠定教师成功的基础。

以自我反思和专家诊断帮助教师寻找教学特色。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教师只有成为反思型实践者,经常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反思的对象,深入思索,潜心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实践,在“旧我”与“新我”的对话交流中,逐渐摆脱“旧我”,不断创造“新我”。借助专家的力量经常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得失成败进行总结与提炼,可以使教师认清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专家诊断的驱动下,教师会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点滴进步,逐渐建构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自我反思和专家诊断,就会使教师了解自己并逐渐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最近发展区”,量身定制个人的专业成长计划,努力追求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迈出特色发展的第一步。

以特色发展研修项目帮助教师发展教学特色。让每位教师都获得强大的内驱力,实现教师的特色发展,最好的做法就是确定教师的“特色发展研修项目”,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从特色发展入手,帮助教师在已有的教学风格、教学智慧、成长历程基础上发掘潜力,培养优势,找到具有独特性的发展之路。力争做到因需而练,培养优势,绝活精练。展示教师个人风采,让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从而激发教师特色发展的动力。为保证教师“特色发展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为这些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为他们配备这方面有专长的导师,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考察访问、业务培训,并通过开展教学特色课堂展示、研究论文撰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活动,使他们的特色发展项目有展示的机会。

以特色教师评比帮助教师形成教学特色。对教师“特色发展研修项目”不断培育,待研修项目出现显性的成果后,就可以开展特色教师的评选。一般来说,特色教师的评选程序分为填写“特色教师”申报表、参加理论测试与答辩、“特色发展研修项目”公开课的展示、专家评议、学校审核等环节。这种针对教师特色而进行的点对点的操作形式,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专业的引领。教师在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任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后,就便于确定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和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特色发展的盲目性。特色教师的评比也使教师对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于申报、评比、答辩的需要,教师需要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经验,这样在评比过程中,就会逐渐认清自己特色发展的方向。同时,教师特色发展还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学校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中国教育报2010212日第5版《基础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